12月27日
《新华日报》关注
苏州工业园区全面提高
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
擦亮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幸福底色
全文如下
百姓小事,民生大事。今年以来,在苏州工业园区,各项社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百姓带来满满获得感,也为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擦亮幸福底色。
走进园区,在商贸繁荣的金鸡湖畔,近水楼台的本地居民与纷至沓来的外地游客共同感受这里的澎湃活力;在书声朗朗的独墅湖畔,30余所中外高校的青年学生和来自全世界的创新人才在这里汇聚;在风光旖旎的阳澄湖畔,优越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成为休闲度假、运动康体、养生养老的胜地……一张张明媚的笑脸,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成为园区开发建设30年来民生答卷上的生动注脚。
老有所养
银发经济正青春
0 1
“今天有红烧肉,味道不错!”“少盐低糖软食,健康又省心!”12月24日,临近中午,金鸡湖街道都市花园社区的老年食堂门口,前来打餐的人们熟稔地打着招呼,他们当中有不少都是本小区的老人。这家老年食堂面向全年龄段人群开放,通过“寻味SIP”乐龄智慧助餐服务系统,老年人就餐可刷脸支付享受实时优惠,食堂内还设置了专门的老年人用餐区域,配备圆角餐桌、扶手餐椅等适老化设施。
像这样的助餐载体,如今在园区已遍地开花。今年起,园区大力实施“乐龄助餐”专项行动,新建、改造提升老年助餐点15个,新增老年食堂2家,首创嵌入式“老年餐桌”,运营各类老年助餐服务载体83家,打造“15分钟老年助餐服务圈”,社会福利中心中央厨房老年助餐工作还获评了江苏省老龄工作优秀案例。
一组数据显示,园区现有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0.72万人、老龄化程度为16.96%,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1.61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比例为15.03%。在苏州十个板块中,园区老龄化程度最低,尚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
“但这不代表养老服务就不紧迫。”园区社会事业局负责人说。从1994年至今,最初一批到园区就业、创业的年轻人,如今即将步入“银发族”行列。这两年,园区人口老龄化迎来了快速增长期和关键窗口期,外来“老漂族”也逐年递增,老年居民结构呈现“外来多、高知多、空巢多”的特点。
事实上,做好养老服务是一件必须未雨绸缪的工作。特别是在布局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方面,更要及早谋划。今年,唯亭、胜浦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面竣工、启动运营,娄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全区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个、完成适老化改造681户。
需求催生市场
在养老这个庞大的社会性问题中
除了民生账,还有经济账
做大做强银发经济
头脑灵活的园区人同样先行一步
❖ 今年,园区成立康养公司,统筹市场化经营与公益普惠服务,并联合园区志愿者协会打造年轻人和老年人共同生活、代际融合的新型养老服务场景,康养公司也因此获评苏州市首批银发经济实验室。
❖ 同时,园区还积极构建智慧养老服务“数字矩阵”,今年完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54家、新增示范智慧养老机构2家,让幸福颐养的成色更足。
在园区老年人口中还有一个“最可爱”的群体。据统计,园区退役军人中60周岁及以上的有近5000人,占比近一半。在今年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园区启动“崇军康养”工程,探索“1+2+N”模式,即1家区级优待定点医院、2家街道级区域性养老中心、多家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做好退役军人医疗优待、养老优待,为退役军人就近就便提供家门口的康养服务,切实把党的关怀送到每一位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身边。
弱有所扶
智慧关怀见文明
0 2
买一本二手书、养一盆绿植、带孩子坐一次小火车,都可以随手做慈善。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白塘生态植物园的“慈善植造社”,慈善与生活紧密结合,变得简单、有趣、触手可及。
前不久获评苏州市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的“慈善植造社”,是园区社会事业局依托白塘生态植物园打造的融合慈善展示、公益活动、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慈善载体,致力于满足困难群众帮扶、青少年成长关爱、绿色环保公益等多方面慈善需求。走进其中,醒目的电子屏上,各种捐赠数据与慈善活动滚动显示,慈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一览无余,吸引不少来往居民驻足。
好事可视化,好人更放心
今年全年
园区慈善总会募集款物超2000万元
救助困难群众6.8万人次
建成46家慈善空间、9家慈善实体
全民慈善蔚然成风
一个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高不高,说到底还是要看“最短板”,看如何对待最困难的那些人。今年,园区实施万户“安居助困”民生实事项目,开展重病、重残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解决近400户重病、重残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困难和个性化救助需求。
为了主动发现“沉默的困难群体”,园区在国内率先打造“救这么办”智慧救助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智能研判,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和监测预警提醒,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构建起线上“救这么办”与线下“救助管家”双轮驱动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
“只要点点手机,输入自己的相关信息,系统就能自动匹配出相应的政策和项目,真正做到‘精算1分钟、申报1键通’。”园区“救助管家”演示。目前,“救这么办”平台与园区“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已实现无缝链接,智慧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困境人群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业务办理。
孩子是未来,未保服务是弱有所扶的重中之重。园区社会福利中心综合楼内,藏着一个“童话世界”。置身其中,活泼的多巴胺配色,点缀以“拼图”“乐高”等设计元素,让人眼前一亮。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SiP童行家”作为园区首个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载体实现服务社会化。
今年
园区深度拓展未保服务
❖ 完成3.2万名流动儿童监测摸排,持续推进“儿童社工+儿童主任”基层工作队伍建设。
❖ 园区培养出来的儿童主任先后在市、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和团体第一名。
❖ 依托智慧救助平台上线“智慧未保”模块,绘制了672名困境儿童数字画像。
❖ 今年5月成立了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中心、孤独症青少年职业实训基地,孤独症帮扶工作获评江苏省社会助残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特殊儿童教育和残健融合共享社会发展成效获得中国残联充分肯定。
治有所方
借鉴创新相融合
0 3
开发建设3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紧扣“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深入融合、创新探索与居民需求紧密对接”的指导思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探索“邻里中心+民众联络所”模式,推出了全科社工、社情民意联系日、社区发展咨询员、社区攻坚等一批便民服务新举措,持续打造与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相匹配的社会治理体系。
邻里中心是园区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经验,经过多年实践形成的一种社区商业服务形态。对园区人来说,无论是“油盐酱醋茶”还是“衣食住行闲”,都能在邻里中心一站式解决。如今,邻里中心不仅成为本地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还成了外地游客的打卡点。
“环境这么好,价格估计要贵一点吧。”在园区第一家邻里中心新城邻里中心,几名外地游客一面赞叹拍照,一面小声交流。“价格都标着呢,你看电子屏!”耳尖的商户插话。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屏幕上,菜品价格、交易数量、质量溯源等信息实时滚动。除了菜摊,菜场内还设置了缝纫、干洗、维修、家政等“小修小补”功能区。
根据规划,每个邻里中心要有15%的面积用于设置民众联络所。目前,园区已建成投用民众联络所21个,平均每个民众联络所月均服务居民超1.5万人次,成为园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样板间”。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
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今年,园区抓住这一关键阵地
于细微处持续发力
❖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完成“知社区”数字化平台二期开发,不断校核“居民数据底座”。
❖ 在升级配套方面,落实16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项目。
❖ 在推动社区攻坚方面,落地两批次359个“社区攻坚”项目,通过盘活党建资源、汇集多方合力,推动治理顽疾逐一化解……
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扎根一线的社工是联系百姓最直接的一群人。为了加快打造一支更专业的社工队伍,园区探索构建“实例—实训—实战”全过程贯通式培养体系,通过理论实例支撑、沉浸实训支持、攻坚实战检验“三连招”,破解基层社工不会干、不善干、不常干“三大难”。截至目前,园区现有持证社工2020人,持证率超过70%。
在园区开发建设初期,一批动迁居民告别原来的土地和生活,投身于滚滚而来的城市化浪潮。针对动迁社区逐渐破旧老化等问题,今年,园区广泛实施 11项 提升改造工程以及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工程,新建了 1600余个 充电车棚,累计建成近 1万个 充电棚、 11.4万个 充电位,让动迁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同步实施动迁社区功能设施提升三年行动,启动首年安全设施、功能完善改造工程,久久为功提升动迁社区人居环境。
站在30周年的历史节点,翻开园区的民生日志:实事项目落地有声,服务供给精益求精,社区治理出新出彩,退役军人和人武工作稳而有力,区域一体发展长效常治……在中国式现代化园区新实践中,园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128万新老园区人共享时代发展红利和改革创新成果。
来源:新华日报
拟稿:朱冬婷
审核:王子元
审签:单小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