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青新闻网讯12月27日,在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4年考古成果交流会上,“2024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包括阳原新庙庄遗址、平泉东山头遗址、宣化郑家沟遗址、邯郸赵王城遗址、石家庄东垣古城遗址、邺城东魏北齐宫城西门和核桃园北齐佛寺遗址考古发现。
阳原新庙庄遗址
新庙庄遗址为泥河湾遗址群的一处重要地点,位于河北省阳原县新庙庄村西200米处。2024年这里发现多种不同石器技术类型遗存,进一步充实完善该区域晚更新世的文化序列,为探索华北地区晚更新世石器技术演变与现代人起源提供了系统材料。
2号地点下文化层发现丰富用火遗迹遗存,大量灰烬、烧骨等,为探索华北地区晚更新世初期阶段人类的系统用火行为提供了重要资料。
5号地点发现了旧-新石器过渡阶段具有石料热处理能力的石器加工场,是于家沟遗址石器原料的来源地之一,为探索华北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阶段古人类石器原料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材料。
平泉东山头遗址
东山头遗址位于承德市平泉市台头山乡大营子村,2024年共发掘房址、灰坑、灰堆、灶、石棺墓等遗迹十余处,出土有陶器、石器、玉石器等类遗物。
今年发掘确定了该遗址墓葬为由中心大墓与周边墓葬构成的积石冢群,明确了积石冢的平面布局和沿革关系;墓葬间的差异化体现出社会阶层出现分化。首次在墓葬中发现的陶塑人俑以及陶俑和玉器的组合反映了红山文化葬制的复杂性及其演变的新动向。遗址中墓地、祭祀与推测的生活类遗址共处一地,体现出红山文化末期遗址独特的居葬关系。
宣化郑家沟遗址
郑家沟遗址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西南隅塔儿村乡郑家沟村西100米处的高地上,经调查发现了7个地点,共计9座积石冢。目前,冢上已清理人骨地点60余处,多发现于冢体的中、西南部,依据埋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石棺、石匣两种类型,均为二次葬。发现祭祀坑90余座,多呈梅花状交错排列,内填满碎石,其间发现有灰黑色烧灰。冢上出土器物170余件,质地为陶、玉、石、玛瑙、水晶、蚌等。
郑家沟遗址积石冢是首次在远离红山文化核心区域的冀西北地区发现的红山文化典型遗迹,不仅为研究红山文化遗址分布范围、丧葬习俗、社会文明化进程以及辽西地区与冀西北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互动等学术问题提供了新材料,还为继续探索红山文化的流向提供了重要线索。
邯郸赵王城遗址
赵王城遗址是赵邯郸故城遗址的宫城部分,2024年度发掘工作区域为2号夯土基址西南部。经考古勘探,夯土台基下探明两座“中”字形东西向墓葬。
经考古发掘发现,2号夯土基址是一座以夯土台为基的台榭式建筑基址,至少存在两层结构,存在多次营造过程。其功能是墓上“享堂”。
据了解,现存夯土台既是墓葬的残存封土部分,也是享堂建筑的一部分遗构。发现的遗迹由下往上可分为大台座、回廊等建筑基础遗迹、南北两座夯土台和夯土台南边两处垫土区六个部分。此次发现为研究赵王城遗址的城市规划布局、营造理念和东周城市演进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资料。
石家庄东垣古城遗址
东垣古城遗址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地带,滹沱河南岸,遗址面积2.76平方公里。2024年对遗址北侧东西向夯土基址的南部区域进行了重点揭露,明确了该建筑是一组规模宏大,等级甚高的殿堂基址,其性质应是郡国的最高官署或宫殿区所在。
遗址可以分为两期。第一期被第二期叠压,仅局部有出露,暴露部位主要是散水部分以及部分存在于散水外侧的砖砌平面。第二期保存状况较好,由台基主体、台基外缘廊道、附属建筑以及建筑外缘的散水构成,其中出土了筒瓦、板瓦等大量建筑构件。在建筑基址群的东部夯土区发现了较为复杂的排水系统。该发现丰富了汉代宫殿建筑历史研究实证,对于研究石家庄城市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邺城东魏北齐宫城西门和核桃园北齐佛寺遗址
邺城遗址位于邯郸市临漳县西南,2024年度发掘东魏北齐宫城西门和核桃园北齐佛寺。
东魏北齐宫城西门门址平面呈凹字形,为内收型殿堂式城门,主体由夯土台基、夯土连墙及双阙等部分组成。出土遗物以砖瓦类建筑构件为主,特别如石狮门砧显示出独特的时代特性和较高的建筑等级。该门址是继北魏洛阳城阊阖门之后再次发现保存极为完整的宫门遗址。结合文献记载,可初步推测该门址为东魏北齐时期宫城西侧正门“千秋门”遗址。对于深入了解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布局、宫禁制度乃至中国古代宫城建筑格局和宫门形制演变等均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核桃园北齐佛寺确认了3号殿址的位置、规模及其与周围附属建筑之间的衔接关系,为认识佛寺平面布局提供了重要信息,出土的砖瓦类建筑构件显示出独特的时代特性和建筑级别。考古工作为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展示与利用打下了重要考古基础。
文/河青新闻网记者姚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