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国开始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从1979年一直持续到1989年。这10年间中越边境的军事冲突不断。期间主要发生3次战争。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1981年的扣林山战斗和1984年的老山、者阴山战斗。
老山、者阴山战斗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拖延了近10年才结束,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参加越南自卫反击战的军队有九个军,分别来自昆明、成都、广州、武汉军区。其中昆明军区是此次战役的主力军。
隶属于昆明军区的11军有两个师,分别是31师和32师。11军作战勇猛,在战斗中突入越南纵深34公里,在战争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而就在受表彰和提拔之际,32师的师长刘玉尊却被排除之外。他带领的32师在战役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当之无愧应获得嘉奖的师长。但就因为一句话,让他无缘提拔。
曾经令人尊敬的师长,战争结束后,主动退役,要求转业回河北老家,就此早早地退出了戎马生涯。当时发生了怎样的事,改变了刘师长后面的命运呢?
- 自卫反击战的背景
越南自卫反击战,是很少被提及的战役。此战役的发生,离不开当时世界格局的错综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向社会主义阵营靠拢。苏联一直是中国阵营中的朋友,但是1953年,斯大林病逝,苏联内部的意识形态开始动乱。
此前被人追随的斯大林,也在病逝后,重新评价。赫鲁晓夫接过政权后,批评斯大林政策中的错误,包括社会主义中集体化和个人崇拜。突然的思想修改,引起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震动。中国不赞成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思想。
与赫鲁晓夫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导致了中国和苏联关系出现破裂。此后苏联对中国的态度越发强硬,甚至要求在中国的领土和领海上建立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此时的中国,在苏联眼里,变成了可以利用,来对抗美国的有利的资源地,并非同盟。
在领土的问题上,中国是不可能退让的。一旦顺从了苏联,之后将会失去自主权。中国清楚的认识到,处理与苏联的关系是当务之急。这让中国做出了新的外交对策。
70年代,美苏争霸愈演愈烈,美国深陷越南战争,在冷战中逐渐失去了有利地位。为了牵制苏联和尽早从越战中脱身,美国有意与中国接近。中国抓住了这个机会,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改善关系的建议。
此时的苏联转向扶持越南,企图通过越南增大对东南亚国家的控制。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南方的领土接壤,如果被苏联控制,不仅是北方边境,中国的南方一带也将受到威胁。
考虑到苏联的野心,中国支持了一直与越南存在矛盾的柬埔寨。希望柬埔寨能遏制苏联在东南亚势力的扩散。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还没从战争中恢复的越南,1978年又接受了苏联的支持,攻打了柬埔寨。
这时起苏联已经视中国为对立面,随时可能会对中国下手。此时,我国快速反应,与美国签订友好协议。1979年,正式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意味着中国也表明态度,彻底与苏联决裂。
外交关系处理妥善后,中国就有了立场和余力,直面苏联和越南的挑衅。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越南自卫反击战。
- 老山战役
第一次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越军侵入我国云南边境的老山和者阴山地区。老山是云南麻栗坡县内的第一高峰,主峰1441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还有一个特点是,面向越南的方面坡度平缓,但是面向我国的一面坡度很大,空手攀登都很困难。
这就造成了对越军有利的地势,而我军想要攻占难度很大。越军占据了老山区重要的高地,修筑大量的永久,半永久工事,配备了强大的兵力和火器。期间屡次骚扰边境百姓,向我国边境地区频频发射枪弹。
在这种情形下,中央军区命令昆明军区收复老山。1984年,昆明军区第14和11军,突然对老山的越军发起进攻。经过严密的部署,中国军队用火炮拿下了高地。
在作战中,我军配备了大炮546门,高炮93门,导弹发射架18具,还有充足的炮弹。数天的炮火轰击,越军拼死抵抗。但是我军为了减少伤亡,在短时间内攻下了高地。5天的时间收复了全部越军占领的土地。
但是,战争没有这么快结束。越军暂时撤退后,又酝酿了再次凶猛的反扑。
- 7.12大反扑
越军从失去地势的优势之后,频频反扑,其中7月12日的战斗最为惨烈。7月11日,越军连续的炮击突然停止。40师师长刘昌友回忆说,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越军更大的反攻要来了。
应对越军的反扑,我军架上了700余大炮。12日凌晨3点,大炮同时开火。越军阵地升起火光浓烟。第一次炮击就让越军死伤惨重,两个营长被炸死。但越军没有慌乱,继续向我军隐秘地逼近。
第二次炮击,越军快要顶不住了。但是先头的突击部队依然挺进。越军也是久经战斗的军队,先头部队的远程重炮,也让我军造成了伤亡。虽然我军的两次炮击让越军损失了大量的兵力。
但是越军隐蔽,灵活式的进攻,也让我军损失严重。战斗一直持续到了12日中午。为了结束战斗,我军最后用榴弹炮,火箭炮劈头盖脸地砸向越军。最终越军停止了进攻。
这场战斗中,越军战死了7000多人,我军也伤亡500多人,其中一个连最后只剩下32人。虽然死伤人数上,越南反面更惨烈。但是这场战斗,我军消耗了巨量的炮弹。
整场战斗可以说是用炮轰,蛮力拿下的。对越南灵活隐蔽的进攻,是措手不及的。在这场战斗后,中央下达了放缓战争节奏的指令。对外表示,越南伤亡严重,需要缓和。而此时,我军的火药严重的损失也是放缓的原因之一。
此时,在战场之外,中央还有着更长远的部署。
- 三不主动原则
由于越南受到苏联的援助,为了得到苏联继续的援助,越南要做出成绩给苏联看。因此在中国边境的争夺上,越南不会轻易认输。
中国一方面要维护本国的领土,另一方面也想用此战争削弱苏联。越南此后不断的反扑,中国也一改策略,不再速战速决,而是将这场战争拖成了持久战。因为可以让苏联长期对越南投入援助,给苏联经济制造压力。
同时越南长期陷入战争中,没有余力发展经济,战争结束后,将不再构成中国的威胁。因此从1984年收复了两山的高地后,中国更多的是以守为攻,目的是为了消耗越南和苏联,以达到之后长期边境稳定的目的。
放缓战争节奏,中央下达了“三不主动原则”,即:部队不得主动进攻越军阵地;不得主动使用炮火攻击越军;新闻单位不得主动宣传边境战事,以减少国际和国内关注的压力。
这些原则从理论上讲行得通。但是让前线的战士执行时很困难的。战场上,局势随时都有变动,战士的生命时刻受到危险。“时间就是生命”,战斗多拖延一分钟,就有可能多一个战士牺牲。
一面是军令如山的不可动摇,一面是爱惜战士生命的人性光辉。这个矛盾的爆发点,发生在了11军32师的师长刘玉尊的身上,一位严格但又受战士爱戴的指挥官。
他带领的32师作为先头部队,参与了老山战役。在接到战争放缓,“三不主动原则”后,刘师长紧遵守命令执行。但是在进入防御战后, 越军擅长的隐蔽作战得到了施展,连续向我军阵地偷袭和炮击,越发猖狂。
素日爱惜自己战士的刘师长,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士兵牺牲在战场上,自己却不能主动进攻,夺得主动权,一股怒气憋在了心头。守老山师炮弹随便打,到“三不主动”的束手束脚,32师从师长到普通战士,对政策的执行都有很大的意见。
1984年12月13日,昆明军区司令员和参谋长等人来到32师所在地视察。刘玉尊当面汇报了问题,尤其提到了受制于“三不主动”原则时间长,炮火兵力卡得过紧,师里缺乏主动权。
看到上级对“三不主动”贯彻到底的态度。刘玉尊终于忍不住喊出“战士在前方流的是血,不是水”。就是这一句话的喊出,彻底改变了刘玉尊将来的命运呢。
作为师长,刘玉尊是位有血肉的指挥者。他没有为了执行命令,冰冷地将战士视为执行任务的工具。服从命令是军人的铁律,但是当命令与生命发生冲突时,个人的抉择正是人格的体现。
当然,刘玉尊没有多考虑“三不主动”原则后面中央更深的意图。他也不需要考虑,师长的职责是完成任务,同时爱护好自己的战士。刘玉尊通过言行,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位优秀的师长。
1993年,经过了9年的时间,战争结束了。刘玉尊因为冲撞了领导,成为了没有被提拔的师长。然而他并没有为此感到失落,主动要求转业回到故乡。境遇随时会变,可贵的是他守住了不变的操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