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无论是读文章,还是写文章,都要用到标点符号。

但在古代,无论文章还是对联,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全凭读者自行判断。

有一名大才子为无良商家写了一副对联,商家很满意,但客人看到后捧腹大笑,这是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末才子

在清朝初期,在金陵地区有一位无良商家,家中既开着养猪场,又做着酿酒坊。

可这人做生意不诚实守信,卖猪肉缺斤少两,卖酒水弄虚作假,坊间多有埋怨之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年关,他想讨个好彩头,便带着百两雪花银找到当地一个大文豪,想求一副好对联,贴到商铺门前。

好巧不巧,这位名人姓李名渔,字谪凡,是一个落榜书生。

李渔本不想给这种无良商家写对联,但实在被纠缠的心烦,只好提笔写下一副精彩绝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老板本就没有文化,看到龙飞凤舞的二十个大字,自然是看不懂,更不会断句。

李渔也懒得给他解释,便摆摆手说:“看不懂没关系,你拿回去贴上就行,会有很多人来围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句话,老板留下三百两雪花银,然后屁颠屁颠地跑回商铺,将对联贴到大门两侧。

这李渔到底是什么身份,值得老板花三百两银子,只为求一副对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渔出生在一个商贾之家,祖上是做药材生意的,家中十分富足。

据传闻,他还没学会走路呢,就已经能认识字了,年长几岁后,便能做到过目不忘。

在其他孩童还在和泥玩的时候,他就已经会写诗作赋,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当时处于明末,朝廷动荡不安,各地起义不断,科举考试一度停摆。

直到他二十五岁的时候才有机会参加童试,好在成绩出众,赢得了主考官的赏识。

但在四年后参加乡试时,却意外落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不难理解,当时的明朝都已经自身难保,士族大夫都在为自己谋求利益。

所以,当时的科举考试就是走走形式,录取的大部分学子都是世家子弟。

没身份、没背景的李渔只能沦为陪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李渔三十多岁的时候,明朝再次举办乡试,只不过这一次李渔因为战乱没能参加。

不曾想,这一次也成为了明朝最后一次乡试。

没过几年时间,李自成翻过太行山,打进了北京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吴三桂为报红颜被夺之仇,选择投降满清打开了山海关,助力清军夺取了天下。

而李渔目睹了清军南下,底层百姓被大军无故欺凌的惨状,就此断了入仕的心。

在这样的动荡时局下,他又该如何谋求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鬻诗卖赋

一开始,李渔归隐老家,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

但老家的琐碎事宜让他感到厌烦,再加上祖上积蓄消耗殆尽,也需要想办法挣钱养家。

为此,他离开老家,来到苏杭胜地,开始学唐伯虎卖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他并不擅长绘画,好在他的文采十分优异,写下的文章广受读者喜爱。

就这样,他开始大量创作戏曲词谱,吸引了无数读者的追捧。

在此之前,很多小说戏剧作者都是靠爱好自发创作,自李渔之后我国出现了职业“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靠着精彩的创作,赚了不少钱,也收获了不小的名气。

最夸张的时候,南方商贩为了第一时间获取他的最新作品,不惜豪掷万金。

甚至还出现了大量盗版商贩,通过偷印他的作品以获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只好从苏杭搬到金陵,因为这里的盗版商贩最多,也最为猖獗。

很快,李渔成为金陵的名人,无数官员商贾成为他忠实的“粉丝”。

这就是很多人会拿上百两雪花银来找他求字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往也有很多人找他写诗作赋,但他一向惜字如金,甚至还有很多高官想求他一副对联都未能如愿。

为何这一次却为了小小三百两银子动笔,难道李渔真的缺钱到不顾自身名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继续往下面看。

无良老板拿着李渔写成的对联,心中不禁大喜,别人上千两都求不来的对联,结果他三百两银子搞定。

越想越开心,在回到店铺后,老板马不停蹄地贴了上去,还特意宣传出去,说这对联是大文豪李渔所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不其然,对联贴上没多久,还真引来了无数围观者,商铺门口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喜得商家合不拢嘴。

见到这么多人围过来,他急忙命令手下工人在称肉的秤杆上做好手脚,往酒缸里多添白开水,准备大捞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老板做了半天发财梦,却无一人进店铺买酒买肉。

眼见外面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看着对联指指点点,还有不少人捧腹大笑。

商家一时也摸不着头脑,便走出店铺问众人为何无故发笑,却不来店中购买酒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巧妙断句

很多人都被商家坑过,都是笑而不语。

只有一名书生大笑道:“看你贴的对联,酿的酒都是酸的,猪肉都是瘟猪,谁敢买你们的酒肉。”

老板一听顿时急了,这对联明明是他花了百两雪花银求来的“精彩绝对”,怎么可能写成“酸酒瘟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老板不认识字,但他也察觉到不对劲,急忙找来账房先生前来一看究竟。

没想到让账房先生一看,瞬间傻眼了。

原来李渔给他们写的上联是: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无论写对联还是文章,都是不加标点符号的。

如果将这上联进行简单的断句,就变成了: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在古代,如果酿酒的缸没做好密封很容易发生有氧反应变酸,也就是我们经常吃的醋。

酒的价格是醋的好几倍,因此酒家最忌讳酒酿成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联还好,即便变酸那也可以当作醋卖,但接下来更让商家彻底傻眼了。

因为下联是这样写的: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瘟。

经过简单的断句后,就变成了: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下联的意思是形容商家喂得猪个个都像老鼠那么大,关键还只只得瘟病。

瘟猪肉别说吃了,卖都卖不出去。

老板想到自己花了三百两雪花银求来这么一副对联,顿时急火攻心,险些晕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老板派下人将对联撕下来,扬言要找李渔报仇。

没想到李渔早在旁边看了半天了,他听闻老板要找自己报仇,便主动现身。

老板一见仇人上门,立马扯开嗓门,叫嚷着李渔赔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李渔不慌不忙,说:“这对联这么好,为什么要我赔钱?”

老板恼羞成怒,将对联扔到李渔面前,大声争执道:“你说我酿的酒是酸的,还诅咒我家猪小如老鼠,还得瘟疫,怎么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渔展开对联,转身对众人说:“我这明明写的是: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瘟。哪里不好?”

经过这么断句,刚刚明明不好的对联,突然又变得吉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老板却说李渔是玩弄文字,欺负他一个老实人。

这时候李渔将对联还给商家,说:“只允许你玩弄秤杆,酒中兑水,不允许我玩弄文字?我这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老板百口莫辩,脸色涨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李渔继续说:“如果老板以后物美价廉,天下人看这副对联便是好的,如果继续坑蒙拐变,那对联就是坏的,是好是坏,全凭老板怎么做生意。”

说完这句话,李渔转身离去。

从此之后,老板一改前非,老实做人,诚信经商,而这个故事也一直流传下来,被世人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