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虹口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服务全市强化“四大功能”和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全面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立足“五个坚持”的高质量发展逻辑路线,真抓实干推动虹口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年终,上海虹口推出系列报道,盘点北外滩开发建设、北中环科创集聚带、四川北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文化三地、城区精细化管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提升,展示虹口澎湃建设发展图景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坚定决心。
培育基层宣讲新力量、上线“大思政课”2.0版数字化平台、上海文学馆馆中馆巴金图书馆开馆、上海国际文学周连续五届落地虹口、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第十一次在虹口举办、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和平书院在夜晚亮起一盏希望的灯……虹口,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今年,虹口赓续“文化三地”基因, 涌现了不少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
线上线下传承传扬红色文脉
“我作为中共四大小红花讲解员带团‘上岗’,心情很激动,我觉得在这讲解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承。背稿的过程,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能够继续在这里,以我的实际行动诠释红色文化,当好历史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光辉的红色历史和革命先辈们忠贞爱国的斗争精神。”中共四大“小红花”志愿者张歆然表示。
虹口区拥有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红色场址,推动虹口文化发展,首先要赓续血脉基因。张歆然,是虹口的一名少先队员,也是今年中共四大纪念馆启动的第二批“小红花”志愿服务队招募的新晋“小红花”。她和伙伴们利用假期,化身为红色故事讲述者,为观众带来专场讲解,以场馆做课堂,用洪亮的声音,生动的语言讲述中共四大召开前后的故事和国旗的设计孕育历程。
除了红领巾们,同样用自己的力量传递虹口红色文脉的,还有一支平均年龄为67岁的“银发”志愿服务队,他们中有退休再上岗的街道工作者,有参与志愿服务十余年的高校教师,还有始终把观众需求放在第一位的企业退休管理者······他们担任场馆每日的讲解接待、誓词教育、秩序维护等岗位职责,成为助力场馆发展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们说,虽然自己年过六旬,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伟大事业中,他们永远年轻,始终充满干劲。
从红领巾志愿者到银发讲解员,虹口挖掘培育基层宣讲新力量的举措还很多。虹口推出青少年人文护照,引领青少年探索“文化三地”的独特魅力,打造海上方舟、鲁迅小道、红色多伦等12条“大思政精品线路”,这些思政线路与基层宣讲团一起,起到“知行合一”的作用,为“行走的思政课”注入新活力。
而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虹口还利用当代数字化方式开启了线上传递。今年11月,推出《“9·0后”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短视频,富有朝气的90后青年们组成宣讲队伍,他们思维活跃、热情饱满,用“青言青语”带着大家一起探寻虹口“文化三地”的丰富内涵,感受时代新风。
上海虹口手机app也设立了“虹口全域大思政课”专题页面。这就像一个移动课堂,不仅包括电子版特色精品思政线路,还能让用户在手机上就能了解虹口区红色场馆、文化旧址、文化遗址等各个场景的详细信息。依托上海虹口APP这个平台,“大思政课”也有了“云平台”,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的同时,课堂内容也更具感染力、吸引力、传播力。
文化赋能打响虹口品牌
历史赋予了虹口“文化三地”基因,虹口也牢记文化使命,坚持擦亮“文化三地”名片。2024年,虹口举办了上海国际文学周开幕式、诗歌之夜、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共文化品牌活动,打响了一个又一个有着虹口特质的文化品牌。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上海,非常喜欢北外滩的景色,在短短的几天里能真切地感受到虹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8月13日,作为上海书展的特色子品牌,也是唯一的国际文学交流项目,2024年上海国际文学周在虹口北外滩开幕。今年是上海国际文学周连续五届落地虹口,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大咖们在参加主题活动之余也漫步虹口,感受虹口街区之间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魅力。
其实,上海国际文学周开幕式连续五年选择虹口北外滩有其必然因素,虹口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启航之地,历来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大码头”,也是中外文明交汇的重要门户,同时又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全国先后有20批近1800名中国青年从上海虹口汇山码头、杨树浦码头等乘船到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探寻救国救民真理。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5周年,3月,“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展”在虹口北外滩开幕。该展作为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活动之一和第十二届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内容之一,展现了留法勤工俭学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发展、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产生的重要影响。
虹口北外滩独特的文化风貌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吸引了国际艺术家的目光。2022年-2023年,世界各国近60位著名水彩画、油画大师在北外滩区域进行采风创作,创作内容覆盖北外滩代表性景观、历史文物保护建筑、人文历史风貌、历史文化名人以及经典历史故事和文物等,最终汇成了160余幅作品并进行了展出,展现了新时代虹口北外滩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赋予了虹口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近日,上海公布了新一批的15家“美术新空间”名单,海派文化中心也是其中之一。凭借着虹口深厚的底蕴与积淀,这处集研究实践、展示陈列、数字演绎、美育教育、大师空间、会客交流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平台,为大家开启了领略海派文化魅力与活力的大门。
同样凸显虹口文化独特品质的,还有已经在虹口举办了十一届的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自2011年以来,虹口凭借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金融产业资源举办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论坛聚焦金融和文化的融合发展,搭建金融界、文化界智慧交流的桥梁纽带,受到来自金融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的欢迎和好评。
虹口打造国际文化社区,进一步提升虹口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嘉兴路街道环瑞虹中外家庭音乐节已连续开展2年,活动吸引了来自新加坡、美国、俄罗斯、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庭和音乐爱好者们齐聚一堂,向观众传递音乐的喜悦与热情。曲阳社区携手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15个国家的留学生演出庆祝佳节,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明是城市最美的气质。近年来,虹口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结合“美丽家园”“美丽街区”等实事工程,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营造干净有序的城区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服务。虹口区文明办、区融媒体中心还推出《文明城区创建》系列短视频,提高居民对创城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率。
共建中国当代文学推广高地
在虹口,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国现当代文学同样群星汇聚于此。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丁玲、柔石、施蛰存等大批知名作家在虹口工作,鲁迅先生的最后十年在此度过,茅盾先生的笔名在此诞生……虹口曾掀起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热潮,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向,成为上海城市文化记忆中的重要篇章。 合作共建中国当代文学推广高地,是虹口坚持不懈深化“文化三地”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2022年,上海文学馆在虹口武进路启动开工建设。作为上海几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上海文学馆选址虹口,不仅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更因为这里的文化资源丰富,集聚效应显著。
今年,作为上海文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巴金图书馆在虹口正式开馆。随着巴金图书馆在虹口的揭幕,又一次引发了大家对文学巨匠和经典作品的关注与热爱,激发大家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也让中国现当代文学爱好者的目光又一次汇聚在了虹口这片文化热土。
文学爱好者的目光也同样落在了今年虹口文化的新“网红”——夜晚的和平书院上。4月,和平书院正式开馆,它是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是一个由综合馆、少儿馆、刊茶社、艺术馆及一个中心阅读绿地组成的城市公园阅读集群。
每到夜深人静时,这里的阅读者依旧可以在灯光中度过自己的书院时光,享受一份属于自己的精神食粮。开业半年有余,书院已接待市民超100万人次,仅20点后的总客流就超10万人次,实现图书借还近40万册次,开展各类公益性公共文化活动94场,举办了6场主题展,吸引超过13万人次前来参观、互动、体验。
同在今年,虹口区图书馆总馆重装开馆,1929辛垦书局、青云书局也接连亮相,虹口的阅读氛围得到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虹口联动区域内各类阅读资源,持续做好“建投读书会”“大先生会客厅”“新时代市民读书会联盟”等阅读平台,推进全域全民的阅读氛围,让书香虹口再下一城。
融合创新塑造文化经济优势
12月26日,第五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强十佳十人”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揭晓,评选出“上海文化企业十强”“上海文化企业十佳”“上海文化企业十大年度人物”和“上海文化企业十大创新人物”四个奖项,表彰在文化产业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虹口区文化企业在此次评选中获得优秀成绩,共获得全部四个板块五项大奖,彰显了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雄厚实力与蓬勃活力。
虹口高度重视文化企业发展,积极搭建专业且多元推介平台,为文化企业营造优质发展生态,充分激发文化企业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2024年,虹口深入实施“文化+”战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强文创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
一方面,促进城区发展与文化发展相结合,依托城市更新,提升多伦路等老街区文化功能,在多伦路开启“多伦市集剧场”,让“沉浸式”演出与多伦街景天然交融,创新推出具有多伦文化艺术的魅力与新玩法。
另一方面,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在建好北外滩国家旅游度假区、音乐谷和数字出版基地的同时,发挥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和首个文化人才公寓等项目载体的平台效应,把全球优秀作品、领军企业、一流人才引进来,加快商旅文体联动,激发文创消费需求,一体推进文旅、设计、演艺等产业繁荣发展。
位于虹口北外滩的友邦金融中心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存在。这里既有高品质办公楼宇,又有虹口区目前唯一一座综合性大剧院——北外滩友邦大剧院的艺术基因,还有精致商业空间,更有聂耳旧居这样的人文底蕴,这些叠加因素,让大众在这片场域中可以收获最优质的“商业+艺术”体验。
同时,今年虹口接续办好鲁迅文化周、河滨会客厅等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好“北外滩艺术岸线”“四川北路演艺新联盟”和“环鲁迅公园艺文群落”,以今潮8弄和北外滩友邦大剧院所融合的浓郁文化、演艺、商业氛围为契机,推进以四川北路为主轴的剧场群和演艺集聚区建设,围绕虹口足球场大型活动的举办,依托周边“鲁迅小道”、甜爱路、多伦路等在地文化资源,持续提升文化演出和体育赛事影响力,激发片区经济活力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结语
虹口是上海“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重要区域之一,“文化三地”是历史赋予的宝贵财富。2024 年虹口坚持不懈推动“文化三地”建设,为虹口全力打造 “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未来,虹口将继续通过挖掘“文化三地”内涵,用好三地资源、打响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影响力,奋力争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区,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虹口力量。
记者:钱晶、黄镏舒
编辑:钱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