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你100万,你愿意吃下这些“禁菜”吗?
中华美食除了让中外友人垂涎三尺的菜外,还有光是听名字就让人不寒而栗的硬菜。吃着就是舌尖上的罪孽,制作过程更是令人作呕,骇人听闻。
在我国民间流传的5大禁菜,惨无人道,现代人无人敢吃。
●—<三吱儿>—●
在老广东,有“一鼠顶三鸡”的说法,所以他们曾将刚生出来的老鼠仔泡成药酒。本以为这就已经够泯灭人性了,在日本人安腾盛的《华南杂景》中,说在民国时期,广东其他地区主要爱吃大田鼠,潮汕地区风骨犹存喜欢将生下来的幼鼠用蜂蜜或糖蜜饲育着。这种方法不仅能将老鼠的肠道洁净一番,还能将其的骨头变得柔软。
就这样饲育三四天后,就可以将这种活鼠放在一个碗里,吃的时候用烧红的筷子夹住,这时候老鼠会发出第一声“吱儿”;当将它放到调好的蘸料中时,它会发出第二声“吱”;最后食客放到嘴里进行咀嚼,它在最后一声“吱儿”中就下肚了。也因为在如此生猛的吃法中,老鼠会发出三次叫声而得名“三吱儿”。
在以前粮少人多,人们会想方设法的去做成美食,当时的人一碰到鼠洞必会将它掏个底朝天。几曾何时,这种乳鼠发展成了养殖,专门用来做“三吱儿”。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惨无人道的吃法也逐渐被埋没。
●—<龙须凤爪>—●
龙须凤爪这道菜的名字听起来十分喜庆,但却是流传在民间没有人再愿意触碰的一道菜。对于这道菜的做法十分考究,也是一道令食材备受折磨的菜。“龙须”指的就是活鲤鱼的鱼须,“凤爪”就是取自活鸡掌中心的一块精肉。
龙须对鱼类来说是触觉器官,相当于人类的舌头,可以帮助他们在浑浊的池塘中寻找食物。而鸡掌中心的那块肉,对人类来说无异于是心头肉,对鸡来说就是掌中宝。而想要做出一盘龙须凤爪,需要的至少几十只鸡的掌中宝和鲤鱼的鱼须。
中国人对于吃来说十分考究,鲜味对于人的口感来说十分重要,而这些鸡和鲤鱼还必须是现杀现做。做出这一道菜的背后,是几十条鲤鱼丧失了味觉和鸡丧失了行动能力,甚至是只能默默等死,这种痛苦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这道菜残忍程度实在太大,正常人无力享受,传闻这在清朝是老佛爷喜欢的一道菜。也因为耗材巨大,如今应该没有人在售卖了。
●—<脆鹅肠>—●
鹅肠在老百姓眼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美食,营养美味口感好,但这道脆鹅肠的做法却骇人听闻。人们为了保证鹅肠的新鲜和清脆的口感,会选用肥美的鹅肠将其肛门划一圈,再利用人力将其肠子向外拔出。新鲜的食材是得到了,只留下大鹅痛苦的在原地撕叫,场面残忍至极。
也因为制作这样一道菜需要耗费二十多只肥美的大鹅,至今使用这种做法吃鹅肠的应该不存在了。
●—<炭烤乳羊>—●
炭烤乳羊,听名字似乎是新疆那边很常见的一种美食,然而这并非是大家所认为的刚出生不久的小羊。真正的炭烤乳羊十分残酷,不然也不会被列为禁菜。制作这道菜真正的食材是即将临盆的母羊,将其丢入炭火中烤熟,里面的乳羊也会在母羊全身烤熟后成为食客想要的肉质鲜嫩的烤乳羊。
虽然点这道菜的食客吃着十分享受,但制作的整个过程残忍无比,用“一尸两命”来形容这道菜在合适不过。如今敢制作这道菜的人一定会被“制裁”,这并不是一种美食,是舌尖上的一种罪孽,如此残忍罪不可赦。
●—<活叫驴>—●
民间封建思想害人不浅,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活叫驴这道菜的残忍指数五颗星。关于这道菜的由来有几个说法,其中一个是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记载,陕西太原城有个酒馆烹炒的驴肉十分鲜美,名扬千里。然而他的做法却让人骇人听闻。
他将驴固定在地上的四根木桩上,再用横木固定住驴头和驴尾,这样不管对驴做什么都不能动了。这时,店老板会用滚烫的开水浇驴的身体,将身上的毛刮干净,这时候的驴还是活着的。当顾客想要吃哪一个部位,店老板便会给他当场切割下来进行烹调。顾客吃的心满意足,这时的驴还没有气绝。
直到乾隆46年,在地方官吏的禁令下,这家驴香馆的人员因为太过残忍而被斩首或被充军。就这样这道菜才消停了一段时间,但至于后人有没有仿照,在民间还有待商讨。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这样的虐食在历史上只有昏君皇帝暴虐或官员荒淫无度才会使用。
●—<猴脑>—●
满汉全席在清朝是皇室御用的盛宴,代表着满族和汉族的融合和团结,宴席上至少会摆出108道菜,其中一道“猴脑”极为特殊。猴脑是慈禧太后十分喜爱的料理,但也反映了当时宫廷的奢华和残酷。
然而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民间还有这样吃的人。他是几个人而坐在一个中间挖了洞的桌子,中间的位置正好能容下一个猴子的头伸出。猴子由人牵出来,卡在这个位置,用工具固定,再用快刀将其划去,迅速撇去头盖骨。
新鲜的猴脑露出时,再倒入热油,这个过程中,食客还能观赏。但期间猴子的惨叫让人无法接受,惨无人道。随着残忍和不卫生让现代人产生了反感,这道菜如今成了禁忌。现代社会倡导文明、爱护动物,这样料理的做法无疑与这些价值观背道而驰。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对大自然的动物伙伴更加珍视和爱护。这些禁菜如今也已经成为过去,成为了我们珍视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他们只能作为一个历史符号存在,不要再重蹈覆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