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众多军阀中,张宗昌可以说是个奇葩般的存在。有人说他是军阀中的一股清流,还有人说他是诗词界的一股泥石流!

他不仅被称为“3不知将军”:不知有多少兵、不知有多少钱、不知有多少女人;而且还“能文能武”,虽然没读几天书,却酷爱吟诗作对,甚至还留下一本《效坤诗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在当了山东督军后,这种想当个文化人的感觉更加强烈,觉得自己主政孔子的故乡,如果再像之前那样舞枪弄棒,有辱孔圣人名声。

于是花大价钱聘来前清状元王寿彭专门教自己吟诗,写到情深处,更是把自己关在屋里几天不出门,最后终于憋出一本属于自己的诗集。

据说一天他正为写诗绞尽脑汁,突然天空一道闪电划过,他顿时大叫:快!老婆,拿纸笔来,有灵感了。

不仅如此,《效坤诗抄》编成后,他还安排专人到大街上去分发,路过的人人手一本。(顺便说一句,效坤是他的字。)

像下面这两首就出自他的手:

巜无题》 作者:张宗昌

要问女人有几何,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

巜咏闪电》 作者:张宗昌

忽见天上一火镰,疑是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镰。

就这样一个奇葩的人,既没有进过讲武堂,更没有留过洋,甚至也没有投身行伍,却在民国那个大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他的发迹方式也与众不同,有人说他是土匪出身,其实这是一种谣传,他并没有过占山为王或落草为寇的经历。

而他的发迹故事,还要从1911年12月的一天说起。

当时上海的青帮头子李征五到海参崴招兵买马,准备策应南方局势。原本是计划收编当地马贼刘弹子这伙武装,但张宗昌得知消息后,决定捷足先登,横插一杠,立刻赶来拜见李征五

李征五刚到下榻的地方,就有人来报,说当地的华商总会商团团长张宗昌求见。一听是华商总会的人,李征五也没有推辞,就让人把张宗昌给带了进来。

张宗昌个子近两米,块头硕大,见了李征五,二话不说,跪下就磕头 :“张效坤拜见五爷!”

李征五见张宗昌行如此大礼,不禁大为动容,赶紧上前把他扶起来,连连说:“效坤老弟不必见外。”

李征五青帮出身,很注重礼节,所以张宗昌这一拜,让李征五很是感动,就问张宗昌找他有什么事。

“我想参加队伍!”张宗昌大大咧咧回道。

“行啊!欢迎!不过,你是一个人参加,还是?”

“我能拉起一支四五百人的队伍。”张宗昌自信地说。

“你能召集这么多人?”

“没问题!”张宗昌拍着胸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宗昌从15岁闯关东,扛过大包,当过保安,下过煤窑,后来又跟着一帮老乡给俄国人修过铁路。

因为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身材又魁梧干活舍得卖力气,能担责任,不仅在工友中人缘极好,还得到俄方负责人的赏识,被提拔为工头。

而他本身也乐善好施,对待手下工友也不吝啬。有一回,手下有个老乡家中遭了火灾,来找他接济,他一甩手就把自己一个月的薪水都给了他。

以至于在工友中流传着这么句话:“只要跟着张宗昌,有困难也不用慌。”,可见他深的人心。

张宗昌利用自己身得俄国人信任的有利条件,广交豪杰,对老乡也是慷慨相助,一些穷人前来投靠,他也尽可能给予照顾。

而他当上商团团长以后,势力更是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海参崴一带炙手可热的人物。但张宗昌并不满足,他还要寻找更大飞黄腾达的机会。也就在这时候,李征五出现了。

张宗昌之所以敢在他面前夸下这样的海口,也源于他多年攒下的人缘基础。

李征五也没想到这个看起来不过30岁的年轻人竟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当下就答应了张宗昌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紧接着就问了另一个问题:“你参加队伍的目的是什么,懂得什么是三民主义吗?”

张宗昌一时语塞,只好实话实说:“俺没念过书,不懂那些大道理,但俺知道服从命令,听指挥。如果俺参加队伍,绝不惜命,我的手下也都是不怕死的角色。”

李征五见张宗昌说话直率,胸无城府,很是喜欢,马上让张宗昌回去组织队伍。

回去后,张宗昌很快就拉起一支五百多人的队伍,乘船前往上海,接受整编。

到上海后,李征五又在上海都督陈其美面前对张宗昌的队伍大加赞赏,替他做铺垫。

陈其美不就又亲自传见张宗昌,张宗昌表现得忠心耿耿,令陈其美大为满意。不久,就把张宗昌招来的兵马编为上海光复军骑兵团,张宗昌为团长。

就这样,“军阀诗人”张宗昌顺利完成了从民到官的华丽转身。

张宗昌的故事初看就像他的诗一样,看似粗俗不堪,其实再看已然是人生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