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的一天,乌兰夫接到来自北京的一通电话,要他设法筹集一批奶粉到上海,以解决孤儿院粮食危机,不料却遭到了乌兰夫的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名老党员,乌兰夫的做法不免让人诧异,国家有难,难道他要袖手旁观吗?

当时,因为天灾,粮食减产,全国都在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饥荒。

只有内蒙,依然地理优势和畜牧业,比起全国其他地方要强得多。也是当时唯一一个可以支持其他省份的地区。

乌兰夫主政内蒙,自然要替国家分忧,何况还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当时的上海,因为饥饿,很多人都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丢弃在街道上,等着国家的救援。

很快,上海所有儿童福利院都人满为患,压力暴增。

由于物质极度匮乏,尽管优先供给,但这些孩子还是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面黄肌瘦,有着甚至还生病了。

当时负责妇幼工作的康克清同志,更是着急得夜不能寐。不得已,她只好去求助周总理。

周总理听完汇报,也陷入了沉思。

突然,一个熟悉的面孔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那人是他多年的老朋友,主政内蒙的乌兰夫。

想到这里,他亲自拨通了乌兰夫的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料,刚听他介绍完上海的情况,乌兰夫就一口回绝了。

“我不同意您的想法。”

就在周总理有些诧异时,乌兰夫又接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上海是个商业都市,没有任何农牧业基础,就算现在可以紧急抽调一批牛奶和其他奶制品过来,也是杯水车薪,甚至可能还会加剧抛弃婴儿的情况。

这样的话,救助就成了个无底洞。

接着他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把那些被遗弃的婴儿,带回内蒙,交给当地的牧民照顾,这样既减轻了上海的负担,也让那些被遗弃的儿童重新找到一个新的家庭,不至于成为孤儿。

他的建议获得了周总理的认可,国家先后向内蒙输送了3000多名被遗弃的儿童。

他们受到了内蒙人民的热心关怀,称他们为“国家的孩子”。

刚到内蒙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是面黄肌瘦,他们会先被集中安排到幼儿托管中心,先集中补充营养,等恢复得差不多了,再安排有资格的牧民来收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内蒙古,也同样遭受了天灾,生活困难,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收养这些孤儿的决心。按照当时的规定,如果要收养小孩,前提是家里必须有母牛。

那些没有母牛的牧民,甚至不惜把家中的马匹卖掉,甚至有人连自己的嫁妆都卖了,去买母牛。

到了领养的日子,他们有的驾车,有的骑马,兴高采烈来领养这批“国家的孩子”,他们以此为荣。

时光荏苒,转眼60年过去了,当年的那批孩子也到了花甲之年,当年那一声声稚嫩的“额吉”、“阿爸”,也都随着时光陷入历史的洪流。

然而,那一幕幕充满爱国情怀的场景,却像寒冬里的一抹暖阳,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