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上海滩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破天荒地产生了一批被称为大享"的帮会分子。他们公开的身份是"社会名流",当时无论文人政客,还是工商巨子,都不能不借助青帮的势力。
旧上海青帮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当然首推所谓的"三大亨",即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可以说,从20年代开始,上海青帮的历史就是此三人的历史。所有重大的事件都与他们有紧密的联系,或者说他们三人就是这些事件的总导演。但这个时期确实是青帮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可说是"人才辈出",成名人物还有不少,奇闻轶事无可计数。
除"三大亨"之外,旧社会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要首推张仁奎。张的名气不在于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由他在帮中的辈份、他的历史以及他的那些"出色"的徒弟造成的。
张仁奎是山东大汉,号锦湖,是上海青帮中少有的几个"大"字辈之一。来上海之前,他曾在徐宝山手下担任过扬州第二军步兵二十四旅旅长,后来还做了大官,任通海镇守使。1927年,他的部队被打垮,向北伐军投降,他本人丢了兵权,便逃到上海去做寓公。
青帮的早期组织中,响马强盗、毒贩盐枭之类人物,占绝大多数,普通帮会成员多是下层贫民或农民、水手等,头领则多是所谓黑道出身。像张仁奎这样当过旅长,又曾镇守一个地方的"大人物",在帮会中可说是凤毛麟角。所以帮会徒众心中对张仁奎的尊重远超过对"三大享"的尊重。
每当各帮会头面人物之间、帮会之间发生矛盾时,几乎总是要找张老太爷"(帮中人对他的称呼)出面调解。张仁奎的角色有点像大家族中的族长,凭德高望重解决家族内外的纠纷。但是张仁奎也不是完全凭老资格吃饭的,因为在青帮中,光靠资格是不行的,要想站住脚,还得有实力。
张仁奎对实力有另一番独特的看法,就是看重收徒的"质量",可能这一点是从他过去的上司徐宝山那儿学来的。张有地位,决不屑于与社会上的小混混,以及地痞流氓之类为伍。故虽然张收徒数量可观,据说有三万人之多,但其层次也颇高,这些徒子徒孙给他撑足了门面。
下面我们列举张的几位"高徒",就可看出张之收徒的规格是很"讲究的"。像大军阀韩复柔,蒋鼎文,朱绍良;大资本家有上海银行公会会长陈光甫,金融业的钱新之,中央造币厂厂长韦敬周;大买办中国旅行社总经理陈香涛;以及汪伪政权中的外交部长夏奇峰,宣传部长林柏生等人。军统分子有松沪警备区稽査处长陶一珊,文化人有《时事新报》总经理张竹平等等。甚至青帮大亨杜月笙,也只能"屈尊"做了他的徒孙。
大名鼎鼎的杜月笙居然是他的徒孙?这是怎么论的?原来杜月笙的师傅陈世昌,是青帮"通"字辈,他的老师也姓陈,是苏州大字辈的陈彪。陈彪除辈份高外,一无所有,收的徒弟也都没什么大出息。早年陈世昌拜师后,自己在上海闯江湖,以制作兜售鸦片烟杆子谋生。后来在街头玩点小本钱赌博的把戏,骗些小钱糊口。
后来杜月笙等人出名后,师傳也叫响了。陈世昌觉得陈彪与他现在的名头不配,又改拜张仁奎为师,就这样杜月笙就成了张仁奎的徒孙。
张仁奎所收的徒弟,看起来似乎比他更有名、更有势、更有钱,可这些人为什么会拜他作老头子呢?这里有多种原因,例如像军阀韩复渠这样的人,主要想利用帮会来控制部队,更重要的,士兵为龙头大哥打仗和为长官打仗其勇敢精神差别很大,所以军阀多喜与帮会结缘得到好处。
当年韩复榘由葛光庭介绍,准备拜张仁奎为师,有人问葛:"韩将军有权有势,为什么要拜现已无权无势的张仁奎为师?"葛的回答颇有深意,他说,加入帮会很要紧。当年大帅左宗棠出兵新疆,军至平凉,忽然三军勒马不前。左忙向何故,众军答曰"要暂住一日迎接大龙头。"左帅治军之严,威望之高是出了名的,官兵甘冒军法,要去迎接大龙头,可见大龙头之要紧。左帅从此深知利害,很快也拜了老头子,将士们与其关系则更进一层。韩是冯玉祥的部下,连冯玉祥也玩这一套,韩有何说,等一旦拜了张老太爷为师,韩就可以自开香堂自立内户了。
拜张仁奎为师者有各色人等,目的也不一样,有钱的多是因怕人抢劫或敲竹杠,拜张作为保护神。还有一种人财大气粗,终日在风月场中鬼混,惹出风流的事又怕流氓蔽诈,就找张作为靠山。就这样,张仁奎就水涨船高,成为旧上海真正的青帮大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