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所欠缺
黎荔
这可能是很多人正在经历的状态,觉得目前生活、工作乃至婚姻是不太理想的,有所欠缺的,但怎样才是理想状态,怎么样的生活什么才是有奔头的,人生完整到底又是什么?好像又答不上来。很多人都处于人生意义顿悟的边缘,可是顿悟却迟迟不来。
过去,每一个人都以一种宗教、一种世界观或一种哲学,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而现在,这种人生的坚实支撑点,往往付之厥如。曾经在古典时期,我们拥有那种单一的价值观,即所谓“天经地义”的那套东西。比如,农民认为自己应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书生认为自己应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将士认为自己应该“封狼居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什么是人生的目的?——男耕女织,男婚女嫁,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所有人的答案基本上是比较统一的。而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已不满足于既定的意义了,他们开始追问凭什么要接受“天经地义”?
在“天经地义”不断趋向消解的时代,虽然人人可能有非常个性的表达,可事实上,人们往往无法超越大时代所塑造的种种价值和意义。从“出国热”到“回国热”,从2020年之前创业故事“很燃”,到如今“考公热”愈演愈烈,从一窝蜂弹钢琴,到一窝蜂学编程,从鲜花与掌声都涌向带货主播,到“硬科技”崛起才是时代王道……一切的起落和变迁,都是时代的脉搏跳动。人们自以为充满个性的选择,其实都只是社会提供的某个选项而已。人的认知无法超越时代的框定,我们总是跟在大时代不停地塑形着的意义选择后面亦步亦趋,被时代的力量推动着、裹挟着,踉踉跄跄地往前走。
大部分的人是这样度过一生的:从小是个安静的孩子,因为天天早起上学,课业沉重,总是睡眼惺忪。在学校里尽可能勤奋,温顺,踏实。之后走出校园,过着中规中矩小职员的普通生活。每天早起街道单车地铁到办公室,然后又街道单车地铁回家睡觉。周末假期在家里在餐厅美食聚会,或是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飞机高铁大巴去往那些当红的旅游景点,事后翻看一张张照片中手指比V喊着茄子晒红晒黑的脸——像是很快乐。业余时间如何打发?收集邮票,下棋钓鱼,搓麻将,打游戏,后来统统变成了刷不完的手机。也读过别人推荐的一本本经典作品——如推荐人所说,这本书改变了他和众多人的人生。但坚持读完了,也并没改变。人生依然在某种身不由己的惯性轨道上运行,直至终点。
垂垂老矣时,并未获得期待中的平静和安然。想知道死后会变成什么,想知道这样活过一生是否有意义?夜里汗涔涔地醒来,盯着天花板的虚空处,只有寂静无声。我们把自己的生活交给现存的生活模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医生,由他们去决定如何处置。医生一直忙着管理我们的身体,费尽手段修修补补,只是在最后才把死亡捧给我们,退还管理权。而没有接管准备的我们,在这时只有惊慌失措,哪里还顾得上生命的尊严?
面对着一个似乎没有意义的世界,现代人给自己生命交代的是许许多多的理由,可这些在逻辑上使我们必然幸福的理由,是搪塞不了生命本身的。人总能不断创造更多的幸福理由,但理由能一时性地欺骗意识的表层,却不能长久地欺骗生命本身。在体验生命上,我们在许多方面已经不到位了,我们拥有的只是七零八落不完整的生命。我觉得,现代人的忧郁、焦虑、强迫、空虚、失落,不仅仅是不良情绪的反映,而是真正的生命欠缺的表达。可悲的是人们到死,也不知自己到底欠缺什么。正像生于动物园的鹰、老虎、狼,冥冥中感到一种召唤,而到死也不知那召唤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吗?觉得自己并没活过仅仅是存在过,不过是高维的某种意志被投影在纷乱错杂的三维空间,如同墙上的一个影子?
我们又能怎样?尽量给自己感觉、体验、了解、适应自己生命的机会,在大时代所塑造的种种价值和意义之外,深入自己内在的可能性,发现自己还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探寻自己人生究竟为何而来?
没有生命不是有所欠缺,不论内心或外在,我们的人生都像狂想曲般反复无常、变化多端,又该如何组成完整的人生?或许我们惊天动地,或许我们平庸一生,成为一个觉得世界没什么意思但又为这个世界做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的人,已经对得住自己了,就已是向着欠缺的超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