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吸引了以王化云为代表的治黄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取得了7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巨大成就。然而,随着近年来流域来水来沙条件显著变化、库区–河道边界约束条件大幅调整、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良性维持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传统研究思维已经不能适应流域系统多维功能协同发挥作用的更高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1995 年,钱学森先生在给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钱意颖总工程师和时明立主任的回信中就指出:“中国的水利建设是一项长期基础建设,而且是一项类似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人民生活、国家经济。” 他还写道:“对治理黄河这个题目,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同志可以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发动同志们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讨论全面治河,上游、中游和下游,讨论治河与农、林生产,讨论治河与人民生活,讨论治河与社会经济建设等,以求取得共识,制定一个百年计划,分期协调实施。”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黄河治理保护的理论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必须突出流域系统整体性,强化黄河流域治理保护的系统性、流域系统服务功能的协同性、流域系统与各子系统的可持续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流域系统与流域系统科学在空间尺度和学科体系中的定位

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系统理论与方法概要》一书针对黄河流域复杂的河流行洪输沙-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流域生态环境良性维持多维互馈关系,突出流域系统整体性,全面阐述黄河流域治理开发现状、治理方略与技术历史演变、发达国家河流治理历程与经验,诠释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系统治理的战略需求,剖析流域系统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关系,构建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系统理论方法,并介绍在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河势稳定控制、宽滩区滩槽协同治理、黄河泥沙资源利用及水沙调控等研究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广义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系统要素分布示意图

▋ 本书目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全书目录

主要作者简介

江恩慧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二级)。现任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流域发展战略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湖库清淤与泥沙资源利用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长,兼任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博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20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2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一等奖11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钱宁泥沙科学奖、《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编撰记功嘉奖、The Women with Hydro Vision Awards等,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水利部领军人才等。

ISBN:978-7-03-075916-0

本文摘 自《 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系统理论与方法概要 》(江恩慧等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24.12)一书“前言”,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文编辑:谢婉蓉)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