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8月4日,谁也想不到陕西省礼泉县赵镇尧张村五保户张耀新老人的葬礼竟如此的风光!在送葬队伍中,扛着铁锨的村民纷纷称赞说:“张耀新老人好福气,遇下这么好的侄媳!”“唉,有的亲生儿女都没这么好!”

一场隆重风光葬礼,是孝心敬意的充分彰显

送葬队伍最前面的是红着脸鼓着腮的吹手们,紧随其后的是花圈、架蜡、常青树等花花绿绿令人眼花缭乱的纸货。再后边是白人白纤白魂幡,一乘气派的龙头官轿在众孝子的簇拥下缓慢前行。农村有儿有女老人去世葬礼应有的东西他一样都不少。

张耀新老人葬埋后不久,他的侄媳李爱娥敬老的事迹很快传到镇领导耳朵,镇党委书记向李爱娥颁发了“敬老楷模”的奖牌,随后县妇联也进行了采访,李爱娥孝敬张耀新老人的事迹传遍了方圆几十里。

一句诚恳铿锵承诺,成为矢志不移的坚守

张耀新老人的继父与李爱娥丈夫张联合的爷爷是亲兄弟,一只脚残疾,行动不便,靠捡废品勉强度日,家庭情况自然不好,原来一直单身。后来张耀新的母亲带着十多岁的张耀新从外地逃难到尧张村,通过介绍人与张耀新继父成了家。张耀新成人后只有一米五多一点的身高,身体也不好,也一直单身,母亲与继父先后去世后,张联合一家把张耀新当作自家人一般时常送吃送喝帮济着。

张联合父母是农民,张联合从企业下岗一直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情况也不是很好。李爱娥嫁到张联合家后,张联合一家帮济张耀新不免有些顾虑,担心李爱娥有意见,引起家庭矛盾。想不到热心肠的李爱娥得知后,立刻打消张联合一家人的顾虑,承诺她一定会把张耀新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这一句承诺,自她嫁到张联合家二十四年来,矢志不移的践行着这句承诺。她每次回家时,给公婆买好吃的同时都要分给张耀新一些。每逢年关时节,都要给张耀新买些衣物。每逢节假日,让公婆歇息,时常帮张耀新洗衣料理。2007年,张耀新居住的房屋倒塌了,李爱娥毫不犹豫地拿出6000元交给张联合的父亲为张耀新建起了新房。

一段互相理解的患难真情,谱写人间的大爱篇章

2014年以来是李爱娥家最不幸的十年,公公患癌三年花去了十几万元后离世,另一名亲人也得了大病花去了几十万元,接连的打击导致婆婆抑郁,时常精神恍惚。张联合常年在外打工,照顾张耀新和张联合母亲的重担全压在李爱娥一个人身上。加之七十多岁的张耀新身体状况愈下,十年来曾六次住院治疗,最长的一次长达两个多月。这沉重的负担压得李爱娥几乎要崩溃,张耀新老人实在不忍心李爱娥受苦受累,都产生了轻生念头,幸亏李爱娥及时发现开导才没有酿成大错。后来村上干部帮忙联系民政部门将张耀新申请为五保户送到县养老院,才大大减轻了李爱娥的负担和压力。

张耀新到敬老院后,李爱娥经常利用工作之余或节假日去看望张耀新老人,有时有个特殊情况没有及时去,张耀新老人不放心地给李爱娥打电话询问,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有一次张耀新给李爱娥电话没打通,担心得整整一夜未合眼,天不明就要回家去看,恰好碰上李爱娥带着大包小包看望他。原来李爱娥因加班未接上张耀新打的电话,后来发现后给张耀新回电话未打通,也不放心利用早操的间隙来看望。张耀新每见到李爱娥,高兴的像个孩子一般天真向其他人炫耀说:“我侄媳又来看我了!”时常把李爱娥带给他的好吃的分享给其他人。李爱娥的名字在敬老院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张耀新住院治疗时,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几乎都知道李爱娥的名字,李爱娥每到医院照料张耀新老人,周围的人,无论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都用异样的眼神看李爱娥,那眼神充满了敬重与好奇。李爱娥还没离开,他们就低声议论说“这就是李爱娥,真想不到现在还有这么好的人!”有的主动与李爱娥打招呼,主动要与李爱娥加微信交朋友。有个患者家属听说李爱娥是她孩子学校的教师,通过关系硬把孩子从另一个班级调到李爱娥负责的班级里,她说:“让你这样的好人教育孩子,我放心。”

张耀新老人临离世前夕,最纠结的就是他的后事,尽管人们常说人死如灯灭,后事再隆重风光都没有实际意义,但老人内心还是希望自己能保留最起码的尊严。对坟墓和棺材等问题一直放心不下,但他愧疚这些年已经麻烦了李爱娥一家人,已经花了李爱娥不少钱,加之李爱娥近些年境况也不好,不好意思再向她提后事的要求。其实李爱娥早就把老人的后事安排得妥妥当当,按照村里常规为他砖箍墓,花了五千多元买了一副雕刻着龙和二十四孝等精致图案的棺材,她之所以没有及时告诉张耀新,担心引起他伤感,当觉察到张耀新的心思后,把砖箍墓和棺材照片让老人看。张耀新虽然嘴里不住埋怨说:“花这钱干啥!买个芦席挖个坑就行了,我这辈子已经知足了。”但是老人的脸上绽开甜蜜的笑容,眼框里涌出了泪花。

张耀新老人临走前,用手拉住李爱娥夫妇的手不放,示意他们一直守在他跟前。

平安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