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莎莎 通讯员 陈韵竹 韩叙

台阶旁的一条坡道、餐厅电子扫码点餐外的一份纸质菜单、人行道旁的一声红绿灯语音提示……这些细微之处,不仅体现了对特定群体的权益保障,更彰显出一座城市的温情脉脉与文明高度。

今年以来,江苏镇江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3件,制发检察建议21件,开展磋商3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件,推动新建改造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60余处,增设公共停车场无障碍停车位6处,新增人行横道过街音响提示装置9处,为维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贡献一份检察力量。

出行无“碍”

镇江检察机关针对公共无障碍设施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无障碍设施被改变用途、非法占用、损坏等问题,综合运用磋商、听证、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协同有关部门整改落实。同时,通过邀请残疾人志愿者作为整改效果“质检员”,对整改后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进行全方位、全流程“沉浸式体检”,强调“真改造、真感受”。

京口区人民检察院聚焦辖区公共服务场所未规范建设无障碍出入口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辖区内3个公共停车场增设无障碍停车位6个,3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根据规范要求对出入口、卫生间进行无障碍改造。

句容市人民检察院实地走访辖区主干道、商业区和特殊教育学校周边人行道红绿灯路口32处,发现交通信号设施均未按标准安装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等问题,遂依法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组织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残疾人代表就整改方案开展公开听证,推动城区9处主干道人行横道过街音响先行运行,对高出车行道地面10毫米的12处人行横道坡口作降坡处理,分批推进城区主要路口人行横道无障碍改造全覆盖。

丹徒区人民检察院针对某银行营业大厅出入口通道仅有上下楼梯的普通台阶,未设置无障碍出入口,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推动整改切实落地。职能部门督促该银行设置无障碍升降平台后,以点带面督促辖区内35处商业银行营业厅入口也全部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在检察官邀请下,“益心为公”志愿者、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残疾人代表实地体验相关设施、检验效果,确保整改有实效。

服务无“碍”

“你好,请扫桌上二维码下单”“人工柜台繁忙,请前往自助挂号平台挂号”……扫码下单、线上挂号等网络服务对于熟练使用电子设备的年轻人来说易如反掌,但对于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而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医疗健康、社会保障、金融业务、生活缴费等公共服务事项中,保留现场指导、人工办理等传统服务方式是建设无障碍环境的重要一环,也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参与、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

对此,镇江检察机关积极发力,同向监督,以检察力量推动公共服务无“碍”。

丹阳市人民检察院发现某医疗机构仅保留网上预约挂号、未提供现场或电话预约号源问题,依法向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对相关医疗机构责令整改,并在全市开展同类问题专项排查,推动全市医疗机构完成整改200余项,切实保障特定群体平等享受医疗健康服务的合法权益。

协作有“爱”

残疾人保护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进一步扩大特定群体权益保护“朋友圈”,镇江检察机关加强与残疾人联合会、住建、城管等部门沟通协作,完善信息交流、案件通报、联席会议等机制,形成共治大格局。

扬中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市残联部署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专项监督行动,双方就残疾人权益保障与检察监督加强协作配合达成一致意见,共同签发《关于建立残疾人权益保障与检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5月19日“全国助残日”之际,丹阳、扬中、丹徒等多地检察机关协同多部门共同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公益诉讼+志愿服务+协作制作+宣传报道”的形式,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共筑无“碍”同心圆。

让司法阳光照亮每一个心灵,接下来,镇江检察机关将结合“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继续深化协作配合,扛起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公益保护责任,充分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共同提升市辖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让残障人士感受到城市有爱、环境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