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曾一度是“远东第一城”上海时尚的风向标,演绎着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变异、碰撞与交融之间的风云变幻。岁末年初之际,行知读书会“传统文化季”正式拉开帷幕,首期活动聚焦民族服饰文化的瑰宝——海派旗袍与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闻做客行知读书会

12月28日,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高级讲师方闻做客行知读书会,分享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在方闻的指导下,读者们还一同亲手体验了葡萄扣的制作过程,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宫廷到民间,从满族到汉族。”方闻用这句话概括了旗袍的渊源与变化。如今我们常见的旗袍款式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民国时期,也称为“民国旗袍”,是近代中国女性服装的典型代表和中国服装史上的第一款女性时装。旗袍产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从廓形发展来说也经历了马甲旗袍、倒大袖旗袍、经典旗袍、改良旗袍、花样旗袍和现代旗袍等阶段。到21世纪初,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海派旗袍制作技艺”,旗袍完成了发祥、流行、淡出、复兴、升华的历史轨迹。

方闻介绍:“1929年颁布的《民国服饰条例》,将已经得到广大女性认可和亦已流行的旗袍列为民国女子礼服的一种。此后,海派旗袍又吸取了西方制版技艺,把原先比较宽松的旗袍,做得比较适合女性的线条,体现出中国女性柔美的体型。”

上海风气开放,多元包容的社会氛围,造就了最早的新女性,她们自主意识独立,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男女平等意识强,这些平等与独立的诉求延伸到服饰领域。最终,旗袍成为自由与解放的新女性形象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份牌画中的旗袍女子

20世纪20至40年代,杂志画报兴起在旗袍时尚的发展与传播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诸如《良友》《玲珑》《图画周刊》《妇人画报》等画报和杂志不仅在封面、封底上展现了各阶层女性的旗袍样式,而且通过文字、图片向女性读者传达旗袍的时尚信息,介绍流行的旗袍特点、风格、制作方法等。

商业广告媒介“月份牌”,也从多个角度表现了穿着旗袍的新女性形象。上海月份牌是手绘的广告画,把早期的广告、商标跟月历结合在一起的招贴画。月份牌画师用画笔捕捉时尚生活方式,将广告画流传到普通民众家庭,成为人们追逐摩登的范本。月份牌上的旗袍的款式、面料纹样、装饰元素清晰得可以成为效仿的摹本,成为很多女性制作旗袍时的重要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潮——月份牌图像史》 中月份牌画稿和相对应的旗袍服饰

随后,方闻还展示了不同时期的旗袍图片,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旗袍的演变与魅力。

在介绍旗袍制作技艺时,方闻详细讲解了从设计到选料、测量、裁剪、缝纫、熨烫的整个过程,分享了海派旗袍的八大工艺秘籍——镶、嵌、滚、宕、绣、绘、镂、盘,让观众对旗袍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闻讲解盘扣的制作过程

活动的重头戏是盘扣的制作技艺展示与体验环节。盘扣虽然只是一粒小小的扣子,但制作过程却非常繁琐。从刮浆、剪条、烫条,到填丝、缝合、整形、填充,每一步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与智慧。

“旗袍不仅是一件服饰,更是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女性的独立、坚强与美好。唯有深入理解旗袍的内涵、技艺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才能更好地领悟中华服饰乃至中华文明的精神。”方闻说。

行知读书会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