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句警示语一度借助电影《流浪地球》迅速出圈。而大家之所以对这句略显平常的警示语有所感触,不外乎内心对“平安”的一份美好祈盼。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年北京地区交通事故受伤人数近10万人,其中重伤人员近2万人;而以北京地区数据推算,全国范围交通事故受伤人数预计200万人,重伤人员近30万人,并且此数据逐年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康复理念缺失以及错过康复时机遗留伤残是受害人身体和心理挥之不去的阴霾,永久的遗憾,交通事故给老百姓带来的心理和身体上的创伤不言而喻。

在12月26日的“平安大讲堂——走进北大医疗集团”活动上,北大医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透露,北大医疗集团将进一步深化医险融合模式,为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补足高品质的自营线下医疗资源,进一步提升"到线、到店、到家"的医疗服务能力。

在后续的圆桌论坛上,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作为产险行业的领军企业,平安产险与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的合作探索,目前在北京开展的车险人伤康复试点已经初显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践行“保险+”理念车险人伤康复试点初显成效

提到康复和医险协同,在保险行业有一个关联度非常高的险种,那就是车险。几乎每一个车祸的现场,都会有一个急需长期康复的伤者。作为产险行业的领军企业,平安产险在车险的客户服务和经营效率上面一直是行业的佼佼者。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开展的车险人伤康复试点已经初显成效。

在此次论坛上,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吉松以自身多年从业经验分析总结了行业在处理事故方面存在的现象:大部分的伤者只是治疗,而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康复。

平安和北大结缘,让平安践行的“保险+”理念在彼此间碰撞出了一些火花。要让所有人认识到,在保险交通事故处理领域“康复”的重要性。据了解,平安产险与北大医疗康复医院首先建立了一个探索式的合作模式,改变了原始的保险理念。在传统观念里,保险是出了保险事故以后所做的财务层面的风险转移,或者叫经济补偿。而通过“保险+医”的理念,摒弃了原来仅做财务支付转移或者仅做资金补偿理念,在保证资金的同时,更注重思考如何让遇到事故的伤者恢复得更好。

当前康复方面的创新点,即通过交通事故的损伤类型分类,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康复选择。比如,轻微伤者推线上康复,线上有远程的一套系统做标准动作,同时医生会定期和他做交流;第二种是需要现场查体的,为了客户方便采取上门的方式;第三种则是需要设备比较严重的康复,请他到医院来,即“三到”到线、到家、到医院。试行以来,收到很多伤者点赞。一位60多岁的阿姨,她是交通事故导致锁骨远端骨折。如果恢复不好,可能就会影响肩关节的活动,进而会影响日常生活,可能还会落下残疾。而这位阿姨手术完之后,通过专业的康复恢复了正常,完全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平安健康险政府业务部兼北大医疗集团市场客户服务部负责人黄芹芹用“牛鼻子”形容车险保险理赔运营包括支付链条的关键点,有了这个“牛鼻子”,不仅仅能为伤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更重要的是既降低了伤者的伤残等级,也提升了车险理赔的运营效率,同时还给康复医疗体系打造了一个新的潜在价值增长曲线。

针对大家非常关心的模式从零到一的突破推广问题,北大医疗康复医院院长吴东亮表示,今年下半年将联合业内医院,成立一个车险康复联盟。目的是把这套标准、体系进行全国推广,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车险患者得到来自北大、来自平安、来自康复界的体验。

一直以来,保险重点都是从财务方面解决客户的问题,而在平安的“保险+”理念当中,伤者的康复直接关系到当事人未来的生活质量和状态,是不亚于前者的重要存在。这不仅是康复的魅力,也让人们更加期待保险+康复未来能解决更多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融合与协同平安健康险与北大医疗打造新版企业健康保障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数据显示,我国有4亿多的职工,如果能够帮助企业做好职工的健康管理,并且进一步辐射到员工的家庭,就能通过医险协同更好地进行健康中国的战略,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平安健康力量。

平安健康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谷大伟表示,平安健康险服务的企业目前已经达到上万家。而跟企业交流过程中,发现最近几年尤其是2016年之后,随着健康中国2030的提出,好多企业对于企业健康、职场健康越来越关注,所以对于员工健康管理的需求提的非常多,而且提的也非常广。

谷大伟总结认为,目前企业当中有两类比较重要的健康风险需求。第一类是和企业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的健康风险,像石油、化工、钢铁、电力,甚至包括交通和餐饮等等。现在大家都意识到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监控体系、预警体系,包括评估体系,知道员工整体的风险,哪些人有风险,哪些人不能上岗,哪些人需要干预,这是一类需要。

第二类,针对普通的企业,对于员工日常的就诊以及慢病的需求。现在有企业有这样的意识给员工医疗保险的购买、体检的安排,甚至健康小屋等等福利的提供,为的是关注员工的日常就医和慢病管理。谷大伟表示,实际上这方面企业当下最大的痛点在于这些服务是割裂的,是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不能形成协同效应,造成了一个企业不知道员工整个健康状况是什么样的,风险等级是什么样的,包括后续给员工进行健康管理、健康手段是如何进行的,这是两个非常大的痛点。

有矛就需要盾,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痛点是否存在有比较圆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副院长王彤宇对此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王院长结合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的国企、央企健康管理实验和大家分享了“两个四”。第一个“四”,是打通四个学科、四个服务板块,贯通了海上医疗中心和体检中心、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并且每个板块都有相应的服务内容和工作特点。第二个“四”是贯通四大信息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共管、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共管、海上和陆地共管、慢病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的共管这种人机交互模式,充分发挥了平安集团医险协同、鉴医协同的先天机制体制优势。

北大医疗健康管理中心总经理任甄华重点介绍了“1+X”体检模式。即从检的方面,把单纯的体检升级为“1+X”体检,在基础套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职业、性别以及年龄段增加专项检查。比如针对部分企业职工心理类的疾患困扰严重的情况,除了提供常规的“1”的体检,还要再加“X”心理评估及后续干预措施。对于员工年轻化的企业,会有针对性地给予运动指导等。

在医方面,对医院内健康管理中心,开展检医一体化,在《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专家共识》基础上,升级风险人群转诊标准,创新检医一体《健康体检重要异常转诊标准》。

在健方面,通过自建全科医生团队,形成了对客户检后多对一的管理,线上线下全覆盖。通过筛查、就医、健康管理等环节,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闭环,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为完善、优质的服务,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险理赔的概率与金额,同时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站在健康险的角度,谷大伟坦言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无论是经营保险当中基于保险来做产品,没有数据,也不知道针对企业的员工健康状况是怎么样的,基于定价包括设计都是相对粗放式的。但作为健康保险,最重要的理念并不是客户看病赔钱,而是希望客户通过健康管理、健康干预健康水平有所提升,整体风险下降,对于企业来说成本下降,这也是健康险的核心理念。当前随着北大医疗跟平安保险系的融合与协同,在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方面看到了曙光。

论坛最后,黄芹芹介绍说,除了此次分享的健康企业和车险人伤以外,北大医疗还在与寿险健康险、银行证券、地方医保卫健等多方紧密合作,正在打通“左手保险、右手医疗”的任督二脉,紧锣密鼓地开展医险协同深度探索,践行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战略布局。对每一位客户而言,追求生命的本质离不开健康与长寿。无论客户选择的是平安的哪款产品,北大医疗始终是平安强大的医疗后盾,持续守护每位客户及其家人的健康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