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邯郸中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一案。
最终法院判决,13岁的杀人主犯张某某以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另一13岁主犯李某被判有期徒刑12年。马某某因没有参与犯罪预谋,未实施具体加害行为,不予刑事处罚,并对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这次的判决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可谓是法治针对未成年犯罪的一次巨大进步。
今年3月10日中午,被害人王某某被张某某骗出,被带到对方预谋好的作案地点残忍杀害。事后,张某某和李某将王某某尸体掩埋,并将其手机中的零钱进行了转账瓜分。
马某某虽未参与犯罪,但在事后参与销毁王某某的手机卡,并在事先知情的情况下依旧跟到犯罪现场。另外,马某某是案发后,第一个交代并指引警方找到埋尸现场,所以对马某某从轻处理,也符合关键事实。
这次惨绝人寰的未成年人犯罪可谓人神共愤,两名同学竟然因为小矛盾和贪婪王某某手机中为数不多的零钱,提前挖好土坑,并用利器将同学残忍杀害。在13岁还处于懵懂的年纪,竟然手段如此残忍。
警方通报这一案件后,很快引发社会舆论,如何依法严惩作案凶手,避免年龄成为犯罪的挡箭牌成了社会的共识。
近几年里,发生了不少类似案件,比如2022年发生的甘肃13岁男孩杀害8岁女童案件,至今也没有宣布判决结果。
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免于刑事处罚已经成了社会的共识,甚至成了小凶手为非作歹的依仗。在这样的情况下,邯郸中院做出对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无期徒刑的判决,可谓开辟了历史。
但邯郸中院的判决并未超过法律的界限,根据刑法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毋庸置疑,无论是宁夏的杀害女童案,还是邯郸杀人埋尸案,都属于这个范畴。另外在事件发生后,最高检已经核准追诉,所以两人被判刑是应有之义。
有很多网友依然认为判决太轻,应该判处2名主犯死刑。但中国加入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该公约明确规定了对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不得判处死刑,所以对马某某的无期徒刑已经是法律的顶格处罚。
如今未成年犯罪频发,手段愈加残忍,在强化家庭和校园监督的同时,法治的惩治措施必须跟上。让犯罪者付出代价,让受害者得到慰藉,才能有效的震慑未成年犯罪。
从近年来的类似案件中,也可以看出最高检的态度一直是坚决的。之前甘肃的13岁男童杀害8岁女童案件,最高检也于今年6月核准追诉,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延续邯郸中院的判决。
除此之外,对监护人的追责也应同步进行,这些凶手的背后,和家庭的放任脱离不了关系。监护人有责任对受害者家庭做出赔偿,并不以凶手被判刑而豁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