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大众对于农村吃席的印象,都是热热闹闹的。哪怕是受邀请的人,会带着一家人过来吃席,主人家也会很欢迎。然而,近些年在一些地方农村,却出现了“吃冷席”的现象。
可能有朋友会觉得奇怪,啥叫“吃冷席”啊?难道是主人家不舍得,没给宾客准备好席面上的饭菜吗?其实,情况正好相反。不是主人家没有招待,而是宾客交了礼金之后,就找理由离开了。
甚至有些宾客人都没有到场,而是将礼金转交给别人一起带着,或者是直接通过手机转账的方式给礼金。如此一来,原本准备好的席面就会因宾客数量不足,显得有些冷清了。
由于农村环境使然,所以有人家里办事摆设酒席,除去亲朋好友之外,附近的邻居也会到场。因此当发现已经有些农村出现了“吃冷席”的情况,且情况还越来越严重后,自然就会引起外界的好奇。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而经过一番调查以及分析,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宾客有其它事情要忙,的确没有办法到场有关系。可能在很多人的潜意识当中,会觉得与城市快节奏的生活状态相比,农村人的生活节奏慢,平时不怎么忙碌。
这样的潜意识自然是片面的,实际上农村人要忙的事情也不少。尤其是在近些年,国家以建设农业强国作为目标,花费了诸多的心血投入到“三农”工作当中,致力于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为农民打造了不少创业项目。
举一个应该很多人都知道的例子,那就是在直播带货逐渐火热起来之后,现在有不少农村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通了直播销售渠道,让当地的农产品可以销售到外地。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农民除去传统的农业生产之外,还会用剩余的时间积极参与到其它产业活动当中,为增加收入努力奋进。
如此一来,如果主人家设席的时间,跟正在忙碌的事情冲突了,“吃冷席”的现象就有较大的概率发生。毕竟主人家到底哪一天办事情,一般也是不会提前就通知的,即便提前也最多提前1-2天。倘若时间真的抽不出来,就只能是礼到人不到了。
只不过,如果说这个原因跟宾客会有比较大的关系。那么另一个原因,就是主人家自身所致了。不知道农村的朋友们,有没有遇到过跟接下来的主人公小李一样的情况。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小李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发展,承包了一个果园。
这天他休息在家,突然有人上门给了一张请帖,说是家里的孩子要娶亲了,邀请小李去喝喜酒。然而小李却根本都不知道送帖子的人是谁,当时就笑的有些尴尬。
晚上他的父母从地里面回来后,小李才弄明白了。为何明明村里的人,几乎他都能认全的,怎么来发帖的人却不熟悉。
原来这是基本上不在村里住的一家人,在小李小学时候就到外地的城市居住了,可每次这家人一有事情就会回来摆设酒席,但却没有回来参加过别人家的酒席。
由于这样的情况已经好几次了,所以现在弄得附近的邻居是去了心里不得劲,不去又觉得面子上过不去。
小李弄明白情况后,直接跟父母说不去得了,这家人纯属逮着农村的邻居“薅羊毛”。不过,第二天看父母还是觉得不去不好,小李还是去了一趟给了跟其他邻居一样给了两百元钱,然后就直接离开了。
这种主人家行事自然是不够得体的,但好歹孩子娶亲也算是大事,在农村还是很看重的。比较过分的是一些人巧设名目,弄了一些跟传统习俗没有一点儿关系的幌子出来,邀请别人来吃席。真的就差把“我想要钱”这几个字直白地说出来了。
因此,当遇到这样的主人家在办事酒席时,学会了“吃一堑长一智”的受邀人,在内心反感的情况下,可能就不太愿意去吃席了。以免看到主人家一副为了钱的嘴脸。
除了这两种原因之外,还有人猜测“吃冷席”现象,可能也跟现在的农村人收入比之前多了,对大鱼大肉没有什么兴趣了有关系。先不说这种猜测是否可信,但不能否认在国家重视“三农”的基础上,农村人的生活比几十年前好太多了。
与之前家里吃不饱饭,想趁着吃席的时候能让肚子能多点儿油水的年代相比,现在的农村人平时吃的菜肴就已经很丰富了。对吃席的兴致减少了。可如果只是这个原因,并不足与令“吃冷席”现象发生,毕竟农村人还是很注重邻里关系的。
除非是跟主人家真的有很大的矛盾,但这样一来,可能会连礼金都不给了。但如果说是因为“社恐”的缘故,不想要去吃席,还是有些可信度的。
的确,有些人不太善于社交,如果家里其他人都有事,只剩下自己有时间去吃席,也许会内心觉得很尴尬而选择不去了。
虽然出现了“吃冷席”的现象,但对主人家而言,份子钱还是到手了。尤其是之前一直都在随份子,还没有什么机会收一次的主人家。也许会更在意能收到多少份子,而不是宾客具体到了多少。正所谓“礼多人不怪”,宾客给足礼金就行。
不过,也不要小看了随份子这件事情,这里面也是有很多讲究的,牵扯到了人情世故。在农村,每当有人家中遇到婚丧嫁娶等重大事宜时,邻里们会以随份子的形式表达关心与祝福,这里面其实包含了礼尚往来的传统。
像前面提到的小李碰到的那家人,在随份子的事情上只有“来”,没有“往”,在农村里面也属于是比较少见的了。农村一般更注重集体感,通过随份子上的往来,对于维护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
而在随份子的金额上,讲究也是比较多的。比如有些地方,会认为数字“3”跟“散”同音,所以去喝结婚嫁娶这类酒席不能给带“3”的礼金。再比如有的地方忌讳数字“4”,觉得不是很吉利,也是在随份子时要避讳出现的。
一般为了表达美好的祝愿,随份子的金额更倾向于选择具备了吉祥寓意的数字。比如数字“6”代表“顺”,数字“8”代表“发”。当然,因各地的习俗不一样,给多少礼金能接受,要以当地的情况为主。
但在这个时候,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到的,那就是现在办事的主人家,之前在宾客家里办事时给过份子钱了,宾客作为要回礼的一方,至少需要随一样的份子钱。如果经济条件好或者是关系比较近,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金额。
由于份子钱作为充满了人情味的传统习俗,主要是承载着一份关心与祝福,所以不需要过分追求面子或攀比心理。到底要给多少,结合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主人家也是能理解的。
在金额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要看怎么给,以及什么时候给份子钱了。在农村酒席上一般会有专门记账的地方,可以在吃席当天,将份子钱交给记账的人。如果是关系比较亲近一些的,也可以直接交给主人家,办酒席的当天或前一天给都可以。
如果有事情的确没有办法到场,又不想之后的关系受到影响。则可以提前与主人家沟通,说明情况后真诚地表达歉意。随即可以将份子钱先给了,或者可以请人当天带到。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避免在酒席结束后再去补交份子钱,这样做容易给人一种不重视、不尊重的感受。
农村的人情味比较浓,曾几何时仿佛是共识一般,被普通大众所认同。可现在,农村的人情味似乎越来越淡了。那种能够一村人都和乐相处,互相帮助的场景,只能在老电影里面看到了。
事实上,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很正常的。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不少人的思想已经从传统的乡情守望,转为了更为现实的利益考量上,这对于农村的人情味,无疑是很大的一股冲击力。
尤其是随着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在农村地区逐渐得到了普及,原本空闲时间会坐在一起唠嗑的农村人,目光被手机中的虚拟世界所吸引,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沟通。
而且在农村年轻人的身上,这样的情况更加常见。与老一辈的人相比,农村年轻人基本上都有出门在外的经历。看到了更大的社会环境,也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对传统反而不太在意了,甚至会反感一些自己觉得落后的农村习俗。
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农村的人情味。但这样的情况,也不能说明农村没有了以往那种朴实无华且很真诚的感情了。实际上,大部分的农村里依旧有人保持着互帮友爱、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让农村的人情味得以延续。
“吃冷席”的现象会出现,原因各有不同,并且农村的人情味也淡了不少。对于这样的情况,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就显得比较重要了。以便能保护和传承属于农村宝贵的人情味,让农村依然能够充满温暖和亲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