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年,汉朝重新设置西域都护,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镇守大汉国土最西北。次年,匈奴进犯,先击败车师国,并杀死车师国国王,而后拥立新国王,车师国就此依附匈奴,共同向大汉挑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屋漏偏逢连夜雨

匈奴大军数万之众向金蒲城逼近,耿恭等将士面临生死存亡。此时,汉章帝刚刚登基,朝中上下全在为新皇登基之事而忙碌,而万里之外的金蒲城,似乎已经被朝廷遗忘。在小小的金蒲城,耿恭率领仅有的三百士卒抵抗着两万余匈奴大军,谁都认为,这注定会是一场大屠杀。

可是,大汉永远能够创造奇迹,正如西汉时期陈汤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并发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一样。历史经验证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恭面对眼前的危急局面,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积极组织抵抗,就在两万大军抵达金蒲城下时后,耿恭大喊:“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匈奴大军以为这不过是耿恭借助迷信思想在妖言惑众,可事实证明,大汉的弓箭的确是匈奴最强克星。耿恭事先已将箭头涂上毒药,中箭者剧痛无比,而后伤口溃烂,生不如死。面对大汉弓箭如此强大的杀伤,匈奴以为真的是上天在庇佑大汉,于是,整个匈奴大军军心动摇,在此时,谁也没想到,耿恭竟然率军夜袭匈奴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袭过后,匈奴军队更加畏惧汉军,而此时,耿恭却率军悄悄撤到了疏勒城,相比金蒲城,疏勒城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城墙坚固,物资储备良多,极为适合防御作战。西边边疆小小的疏勒城因此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耿恭率军撤到疏勒城后,积极进行物资储备,屯水屯粮、修整兵甲,准备坚守待援。不久后,醒悟过来的匈奴大军向着疏勒城发动了进攻,他们认为,“阴谋诡计”在强大的势力面前根本无力抗衡。可是,他们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耿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匈奴大军,气势汹汹地向着疏勒城扑了过来,很快,匈奴大军直逼城下。但任匈奴军队用尽浑身解数,发动多少次冲锋,始终没能攻入疏勒城。汉军的顽强令匈奴大军死伤无数,也令匈奴展开了更残酷的报复。他们截断水源,准备困死汉军。缺少水源的汉军一度只能从马粪中挤出点点水源,也许真的是上苍保佑,在如此困境下,耿恭祈祷上苍,于是,奇迹出现,“飞泉奔出,众皆称万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源问题解决了,可是粮草问题也是影响行军打仗的重要因素。几个月的围困,使得城中早已断粮,“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耿恭命人把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统统煮了吃了,就连战马也成了士兵们的食物,可是食物的匮乏,还是使得士兵们一个个死去,但要塞始终没有陷落,幸存者宁死不降,汉军大旗高高飘扬。

我们很难想象,在那种艰难的情况下,我大汉士卒拥有着多么强大的意志力。他们忍常人之所不能忍,一心守卫疆土,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匈奴大军主帅看着近在咫尺却又好像远在天边的疏勒城,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灵机一动,决定招降耿恭。许诺让耿恭当他们的白屋王,给他找美女当老婆。没想到,耿恭竟然欣然同意,并请求匈奴主帅派使者入城。使者奉命进入疏勒城,耿恭大喊一声:“拿下!”可怜的匈奴使者做梦都没想到,“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竟然从他这里被破了例。耿恭杀害使者后,命人将其尸体抬上城墙,并在匈奴大军注视下,将使者做成了烧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恭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匈奴主帅,也让人们看到了耿恭“舍生取义”的决心。杀害匈奴使者,无疑在宣告着自己必将与疏勒城共存亡,要想入侵大汉,必须从他耿恭的尸体上踏过去。耿恭的这段事迹后来被岳飞化用进了《满江红》一词中,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便是对耿恭的敬意和对自己的勉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佑我强汉者,虽远必救

恼羞成怒的匈奴大军开始了更加疯狂的进攻,汉军死伤惨重,最初的三百士卒已经锐减至仅有26人。在万里之外的洛阳,由于汉章帝已经顺利完成登基大典,朝中已经稳定。皇帝与大臣,于是开始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要不要派救兵?

很多大臣说:“陛下,耿恭等人以少敌多,况且时日已久,并且疏勒城远在万里,士兵一来一去需要耗费不少时间,而且所需的物资也是难以计数和难以送达,为了区区一个校尉,值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司空第五伦站了出来,极力反驳。司徒鲍昱也站了出来,支持汉章帝出兵,并语重心长的说:“陛下,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是啊,如果只计算表面上的物质得失,那么,那些卫国戍边的将士们难道不会寒心?以后谁还会为大汉守疆卫土?

第五伦和鲍昱的话深深打动了汉章帝,于是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救援疏勒城。公元75年冬天,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国军队共计七千人,向着不知是否陷落的疏勒城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三将士归玉门

一路上恶劣的天气考验着汉军的意志,七千士卒中不少人没有战死在疆场上,而是倒在了大自然设置的重重关卡下。天山阻隔、大雪封路,现实的问题令领兵者陷入了沉思。这次救援还要不要进行?为了未知的结果,值得吗?

此时,一个耿恭部下名叫范羌(耿恭派遣前往朝廷请求援兵的人)的人站了出来,哭泣着说:“一定要救耿恭!”在他的坚持下,几个将领商量着给他两千人前去救援。这两千人,翻越天山、对抗风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抵达疏勒城下,与耿恭顺利完成会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师后的汉军,军心大振,而早已疲惫的匈奴大军,面对气势如虹的汉军,他们害怕了。因为三百人便能抵抗两万大军,如今,又来了两千人,这如何是好?早已吓破胆的匈奴军队,在伤亡3800余人的代价下,却不得不宣布撤军。

三百余热血男儿,战后仅剩26人,这26人踏上了回家的道路。可是,回家的路依然充满了杀机,有满怀仇恨的追兵,有大雪肆虐的天险,他们且战且退,不断有人倒下。公元76年三月,他们踏进了玉门关,26名士卒,只剩下了13人。他们衣衫褴褛,遍体鳞伤。玉门关守将郑众看着面前这13双坚毅的眼睛,感动不已,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并给皇帝上疏为13勇士请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悠悠历史长河,始终生生不息,靠的是什么?难道不正是这种忠君爱国、舍生忘死的民族气节吗?《后汉书》作者范晔对耿恭感佩不已,将耿恭与苏武并列,认为西汉有苏武、东汉有耿恭。并说:“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人已矣,忠魂永驻;扬我国威,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