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本里,有一篇课文《为人民服务》,这是毛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一场千人追悼会上的演讲稿,为的是纪念三天前在延安安塞炭窑崩塌事故中牺牲的张思德。
那一天的清晨,张思德带领战友前往安塞执行烧炭任务,为党的“七大”做物资准备。
两人来到深山开挖一口烧炭用的新窑,即将挖好时却下起了瓢泼大雨。
身处窑里的张思德发现情况不妙,当即奋力把战友推到炭窑外面。
等战友回头去看时,刚挖的新窑已经崩塌,上一刻还与自己有说有笑的张思德已经被埋在泥土之下,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
演讲稿中,毛主席深切悼念张思德,也强调张思德之死重于泰山,因为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是死得其所,一如长眠于北京内环的那位18岁少年战士。
为“活雷锋”绕道
1985年,北京市政府重新规划建设道路和火车路线,但有一座位于丰台区云岗街心公园的坟墓却拦在了铁路规划路线上,工作人员将此事上报给铁路局领导。
当铁路局高层得知坟墓上的名字时,立即作出改道决定,并组织相关人员重新规划路线,更强调所有建设任务都必须绕开这座墓,绝不能影响到这座墓一星半点。
要知道,北京是中国的京畿重地,更是共和国的核心,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定位,其铁路道路建设也对区域协同发展和推动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竟然为了一座坟便轻易改道?
也许有人会猜,这是古代哪个王侯将相的墓能让国家为此让步?
其实,沉眠在这里的并不是什么显赫古人,而是出身平凡却名垂千古的战士孟凡章。
1969年1月15日清晨,天气格外寒冷,即使穿着厚棉衣还是会冻得瑟瑟发抖,寒风呼呼地刮进人们裹紧的领口,而北京卫戍区丰台某部二连的卫生员孟凡章,依旧一如往常地早早起床。
他先是打扫了连队的门口和院落,然后给连队战士们上“预防煤气中毒”的科普课堂,下午就在团支部组织的“雷锋故事报告会”上讲述雷锋的故事,讲述雷锋事迹大概是孟凡章最乐此不疲的工作。
孟凡章从小父母长辈和街坊邻里讲王进喜、张思德、雷锋等英雄的感人事迹,尤其小学老师也会给孩子们讲述雷锋的无私奉献。
耳濡目染之下,小小年纪的孟凡章在心里埋下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种子,坚定了为党为国家做贡献的决心。
他从小视雷锋为榜样,不仅对雷锋事迹如数家珍,还身体力行地当好一名助人为乐的“活雷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有一次,邻居大娘半夜突发胃穿孔急症,她的家人六神无主哭成一团,最终是被惊醒的孟凡章麻利套上马车,冒着深夜严寒将大娘送到七、八里外的公社医院,并且陪护了一整夜,关怀备至得令医生都以为他是大娘的儿子。
当时,孟凡章所在的西行政村还有一名孤寡老人由于行动不便,挑水都十分困难。
于是,孟凡章每次都替老人将水缸挑满才去上学,这一挑就是三年,因为三年后的孟凡章如愿参军了。
参军入伍,自学成才
1968年3月,孟凡章成功通过部队审核。通过新兵训练后,孟凡章就被分配到卫戍区丰台某部二连,担任连队卫生员的工作,相当于军医属下的一名医疗兵。
一开始,孟凡章对卫生员这个后勤职务是有些许不满的,一心想要报效祖国的他憧憬的是上前线。毕竟,当时正值中苏边境冲突频发,两国在边境对峙,关系十分紧张。
何况,刚刚高中毕业的孟凡章对医疗一窍不通,此前也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而且治病救人的事情万万马虎不得,所以他心里也一直担心自己无法胜任。
经过军区领导的一番思想工作,孟凡章认识到卫生员工作的重要性,转而全身心投入工作。
除了积极参加培训后,孟凡章还从部队或附近的图书馆找来大量医疗书籍来钻研,开始自学针灸,不懂的就请教老兵。
无论多忙多累,孟凡章都必定会抽出一小时的时间来学习医疗知识。当其他战士们进入梦乡后,孟凡章不是挑灯夜读,就是拿自己的身体尝试扎针来熟悉穴位,导致手臂上都是肉眼可见的针眼。
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后,孟凡章的针灸进步神速,经他施针,战友们历经高强度运动的疲乏都松爽了许多。
从什么都不懂的新兵蛋子,成长为专业能力出众的卫生员,此时的他也不过17岁。
尽管孟凡章年纪轻轻,却早已成为战友们口中的“老孟”,只因他超乎年龄的成熟稳重。
孟凡章给连队战士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每一名战士的伤情以便对症下药,也会定期给战士们上卫生预防知识教育课,提高全员的卫生安全意识,避免再一次出现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
孟凡章入伍第一年的盛夏,他发现来看病的战士都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同一时间多人出现相同病症绝对是不寻常的,担心是有人存心下毒的孟凡章将这个异常情况报告给了领导。
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个被问询的人自然是炊事班班长,但在部队多年的他也感到十分委屈,他没有任何理由加害朝夕相处的战士们,于是调查任务就落到了孟凡章肩上。
孟凡章一边开展仔细调查,一边查阅医术,很快弄清楚了缘由。
原来是炎热天气下,部队里的卫生条件较差,食材、碗筷等没有清洗干净和妥善保存,导致细菌快速滋生蔓延,战士们被细菌感染才会腹泻。
这次偶发的食物中毒事件,让领导进一步看到孟凡章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水平,于是又让他“开班授课”,教导战士们正确消毒和培养个人卫生习惯,也为了让他们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自此之后,孟凡章就成为了战士们的卫生健康导师,每天上午都给战士们上课教授不同的卫生安全知识。
为人民服务,死而后已
孟凡章每次到连队巡诊,都会细致地记下战士们的病情,叮嘱他们该注意的问题。他不仅对战友们细心周到,对军区附近的群众也是一视同仁。
军区附近住着一名郭大妈瘫痪在床已经有半年了,平日的生活起居基本都是靠周边邻居照顾。
听闻此事的孟凡章趁着空闲,背上药箱就赶往郭大妈家。
一番问诊过后,孟凡章更加认为郭大妈的病并非不能治,于是很快为郭大妈制定出了治疗方案,还每天上门为郭大妈针灸推拿。
三个月后,郭大妈开始能够下床走路,孟凡站的医术可见一斑。
孟凡章用自己的所学,努力帮助战士们和百姓,推己及人,急人所急,他也一直挂念着那些需要自己帮助的人。
1969年1月15日这一天,忙完部队工作的孟凡章尚未停歇,他一直记得二班班长安福增腿疼的毛病始终没好,安福增甚至开玩笑说自己快要瘸着腿去见马克思。
二班所在地的医疗物资比较紧缺,当上卫生员的孟凡章因为经常往二班跑,一来二去就跟安福增成为了好朋友,他也不可能看着自己的好战友被腿疾折磨。
一些躺在床上准备入睡的战友,看着孟凡章收拾好药箱就推开门,一头钻进夜色之中,朝着驻扎在军区几公里外的二班去。
孟凡章摸黑沿着铁路路基走,正当他远远望见二班驻所灯光时,身后传来火车的轰鸣,汽笛声响彻云霄——一列火车正疾驰而来。
孟凡章本来想远离铁轨免得被卷进去,但依稀灯光令他看见前方十几米的铁轨上竟然卧着一块大石头,他当即心下一凛,不及多想就扔下药箱跑过去,试图挪开大石。
满载货物和乘客的火车正在高速行驶,如果撞上这块大石头,极有可能会造成脱轨事故,那一车的乘客就不言而喻了!
透过车头灯光,列车长也看见了前方的大石头和孟凡章,可尽管他采取紧急刹车,巨大的惯性之下的火车仍是从刚刚推开石头却来不及躲避的孟凡章腿上轧了过去。
火车停下来后,列车长立即通知附近的人,把倒在铁轨上奄奄一息的孟凡章紧急送往医院抢救,连队里的领导、战友们包括安福增也全都赶到医院。
经过四个小时的抢救,孟凡章苏醒了,但他第一句话仍是问:“火车得救了吗?”
这也是十八岁的孟凡章留在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他终因失血过多而回天乏术,年轻鲜活的生命随着流淌的鲜血凝固在了这个寒冷深夜。
当初接到入伍通知书时,孟凡章就在日记里无比兴奋地写说,一个真正有抱负的人一定有一个美好理想,只有坚持不懈地为这个理想奋斗才能成为崇高的人。
孟凡章始终抱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甚至用生命践行了这一理想追求,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此以后,曾经夺去这位年轻战士生命的火车都必须为他让路,这也是祖国对英雄矢志不渝的崇高敬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