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篆刻,是中国文化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门艺术,同样也是海派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花一世界,一印一乾坤。方寸之间,张力无限。可惜,提起海派艺术,篆刻被长久地忽略了。

近日程十发美术馆上新的"游刃乾坤——近现代海派篆刻的崛起暨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篆刻学术特展",是近年来申城难得一见的大规模梳理海派篆刻的展览。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此次展览,以包括260余件(组)篆刻、书画作品及文献的体量,在回望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三大海派篆刻名家异彩纷呈的艺术历程之外,也带领人们一同领略中国近现代篆刻艺术流变中海上印坛先驱们的熠熠星光。在业内看来,展览虽以三位篆刻大家的篆刻作品为主体,但其意义不仅仅是对三位大师作品的简单呈现,而是具有更广阔视野下的近现代海派篆刻史的呈现,为篆刻展览的走向,提供了一个具有当下高度的样本。

此次展陈立体而多样,具有很强的专业学术性与视觉感观性。同一展柜里,由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分别刻制的同一内容的印章,构成了展览的引子。上海中国画院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成立伊始集结了一大批成就卓越的海派名家,它们在画院创作、留存的书画作品成为画院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同为画院的首批画师,在画院筹备的1958年不约而同刻制"上海中国画院藏"收藏印。三枚印章印风各异,却均体现出精湛的技法与独特的匠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人是通过一幅名为《收菜籽》的人物画认识来楚生的。事实上,这更是一位诗、书、画、印均擅长的艺术名家。此次他的作品集中呈现在展览的"颉颃吴齐"单元,汇聚其篆刻精品三十余方。

上海中国画院所藏的来楚生"东风得意""大胆闯"等篆刻精品,不独所刻苍浑大气,雄厚古拙,其内容也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来楚生的肖形印,在继承秦汉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了其表现的视域,题材多样而广泛,简约精当,气韵生动,与其文字印同一气调,不愧大家手笔。其中展出的一方佛造像印别出心裁,借用了方形印章与石窟中佛龛在形式上的相似性,为造像印创作提供了还原石窟空间的可能性,加之模拟造像记的朱文边框,显得更加庄严肃穆。而另一方展出的双面印,白文一面自有来楚生一贯的苍茫古拙意趣,另一面的龙肖形印的形象概况则用刀简练、气息生动,凛凛有大汉气象。

此外,展览也展出了来楚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多件,为观者更深入而立体地品读其篆刻作品,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佐证。其理论著作《印学心印》的硬笔手稿,也部分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巨来,最是以一本满是艺坛掌故的《安持人物琐忆》走进大众视野。展览以"第一希有"单元为观者呈现陈巨来众多首次展出的篆刻作品。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是上海中国画院的院藏作品,其中"中国共产党万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印章,令人耳目一新。

陈巨来曾深入研究汉印,得秦汉玺印之精髓,其中研究汪关《宝印斋印式》十二册即长达七年,尤在"元朱文"一格上独树一帜。所篆在结字和布局上几近完美,章法匀落、婉畅曼妙,在笔画上不随意增减,且空间排布匀称圆润,被赵叔孺赞誉为"近代元朱文第一"。

此次陈列在独立展柜的一方《下里巴人》印章,就是陈巨来平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清代巴慰祖曾刻《下里巴人》细朱文刻,陈巨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临摹再创作,线条凝练、章法和谐,更添庄重典雅之美。这方印四个字笔画都很少,陈巨来奏刀匠心独运,四字分布均匀,"里"字和"巴"字稍大,同时"巴"字的"下"方和"人"字的上方之间挪腾穿插,空间分割恰到好处。正如张大千所言"多一份显肥,少一丝觉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巨来刻朱文"下里巴人"牙章

一方刻有"一九六三年秋"的印章,在展厅里显得颇为另类。这样的刊刻内容,不仅在陈巨来篆刻生涯里是仅此一件,在中国篆刻发展史上也史无前例。这是因为,传统篆刻虽有纪年的表现形式,但均以天干地支纪年为内容。陈巨来刻下这方印章,是为上海中国画院举办的1963年秋季画展。彼时的展览共展出103件作品,均为画师们从传统样式中走出来、紧密结合所见所闻而创作的,反映了时代风貌,曾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1963年秋季画展之后,上海中国画院年展诞生了,与迎春画展一并成为画师们几十年来坚持的品牌特色展览项目。此次随这方印章一并展出的,还有两件当年的参展作品,分别为唐云的《普宁山色》和应野平的《富春江上锦千堆》。

众多文献的展出,如赵叔孺为陈巨来所定的润例、张大千题赠照片的原件等,则为人们约略勾勒出陈巨来来头不小的朋友圈。凡读过其《安持人物琐忆》的观者,当更有会心妙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潞璋琼渊"是叶潞渊作品集中呈现的展区。叶潞渊与陈巨来共同师事赵叔孺,同师而异能。与陈巨来的精润不同,他的作品典雅而沉静,在皖派、浙派之间,又广泛取法秦汉古玺、商周金文、两汉碑额、泉币、镜铭、砖瓦等,将它们融会贯通,终成自己的风格。

此次展出了由叶潞渊家属提供的众多自用印,面目多样,形式丰富。例如一方朱文"叶押"印,采用的是元押印式,外形像一只葫芦,而另一方朱文"草世木"印,是"叶"上下与左右相连又相合。

叶潞渊的绘画同样精彩,作品多作没骨,雅逸清丽,与当时海派擅长花鸟画的名家并置一处,毫不逊色。展览同时展出了与其往来师友的多封信札,如赵叔孺、王福庵、褚德彝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潞渊刻白文"气象万千"印

明清流派印是中国篆刻史上继先秦、秦汉以来又一高峰,因文人群体的参与推动,让篆刻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门类之一。至晚清,流派印异彩纷呈,大师竞出,让篆刻获得了足可与书画并置的地位。近现代的篆刻承晚清余绪,上海以其无与伦比的历史机遇,汇集了大批篆刻大家,成为当之无愧的篆刻重镇,为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西泠风来"与"谁主沉浮"展区便为人们勾陈这段篆刻史。前一个展区汇聚众多清代浙派等名家作品,如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作品,这些作品为叶潞渊捐赠。西泠八家在篆刻史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影响巨大,海派众多名家,都受过其恩泽,为后来篆刻的发展贡献突出。这批印章的展出,在显示其历史意义的同时,也体现了叶潞渊的格局与气度。后一个展区呈现的则是近现代海派篆刻名家林立、千峰竞秀的篆刻局面,涵盖赵之谦、吴昌硕、赵叔孺、王福庵、马公愚、钱瘦铁、邓散木、方介堪、朱复戡、钱君匋、单晓天、方去疾、吴朴堂、高式熊等大家的作品。由此人们得以窥见近现代海派篆刻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总策划、上海中国画院党总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江鹏告诉文汇记者,本次展览是上海中国画院立足"名院、名家、名展",围绕"出人才、出作品、出影响"工作目标,进一步擦亮上海中国画院金字招牌的有力举措。 基于雄厚的藏品资源和人才优势,2022年、2023年,上海中国画院先后策划举办"壮心高华——谢稚柳 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百年谁断——近现代帖学的振兴暨沈尹默 潘伯鹰 白蕉书法学术特展"等国画、书法跨年学术大展,今年重磅推出的"游刃乾坤"则是希望进一步夯实上海中国画院国画、书法、篆刻艺术的学术体系建设,推动上海中国画院高质量发展。同时,此次展览也为了深入发掘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三位篆刻大家的杰出艺术成就及其为振兴篆刻艺术所作的重大贡献,助力中国篆刻艺术的弘扬和发展。

作者:范昕

文: 范昕 图:展览现场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