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是个能让人一见倾情的地方。”12月27日,已在南沙游览了数天,辗转实地调研了多个地方的“刘晓博说财经”编辑谢海鑫,站在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欣赏着碧波万顷的珠江口时不由得感慨道。
12月25日至27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鲲鹏图南 湾心筑梦——媒体南沙行”活动在南沙举办。
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各领域的数十家媒体代表受邀齐聚“湾区之心”,一边走读调研南沙,一边被南沙开放包容兼具现代都市与岭南风土的城市气息所吸引,为这里产业科技互促发展的浓厚氛围而称赞。
△点击查看视频
“非常看好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南沙的校地合作”
还有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作为2025年新年第一会,广州南沙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大会将在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一系列剑指推动科技产业互促发展的政策体系以及创新举措将集中亮相。
媒体行首站走读调研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iPARK粤港智谷,便是南沙以科技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布局区域。
“对于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而言,在内地办学是融入大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大局的机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起初不少内地城市邀请香港科技大学办学,而最终之所以选择南沙,离不开广州市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以及霍英东研究院奠定的科研基础。
建校两年多以来
学校在产学研成果转化方面
成绩亮眼
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拥有超百个师生创业项目,其中已注册公司超60家,29家注册在南沙区。
自2022年6月以来新注册公司35家,主要围绕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环境能源、生物医药、机器人、元宇宙等科技领域。
“我非常看好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南沙的校地合作。”著名城市专家、“城市战争”创始人孙不熟表示,得益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产学研高度一体化,未来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将涌现出一大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企业,有望成为广州“独角兽企业”的重要发源地。
在学校里,一副外观与普通眼镜别无二致的智能眼镜,吸引着所有媒体代表的目光。
“这副眼镜可以一键录音并形成会议纪要,还可以实现同声传译,自动将内容转译成上百种语言。”该校人工智能专业在读博士生、广州元交互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郭伟钰介绍,该智能眼镜搭载项目团队基于LLaMA模型开发训练的大语言模型,分为日常款和时尚款,重量只有约20克,比很多高度数眼镜还要轻便。
目前,在学校的帮助下,广州元交互技术有限公司已获得约500万元融资,产品预计于2025年上半年面向市场投产。
观察者网高级编辑王勇亲自体验了该款智能眼镜,并对此赞不绝口:“虽然智能眼镜在当下并不新鲜,但是在体验这款眼镜时,我仍然十分惊喜,效果很不错。”
位于iPARK粤港智谷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于今年9月揭牌,是不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学生创业征程的第一站。
基地运营方总经理叶玮表示,自基地成立以来,已有16个项目入驻。今后将充分发挥总规模10亿元的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和累计签约规模达14亿元的合作直投基金作用,为初创项目引来“金融活水”,进一步推动南沙成为粤港澳创新合作的新高地。
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赵婉钰对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该基地给予了很高评价。她认为,在学生还没有毕业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就能够结合iPARK粤港智谷大力扶持学生创业并给予“一站式”服务,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临港装备作为南沙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又一科技创新亮点。随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不再是科学家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技处项目主管王通介绍,“梦想”号科考实验功能和信息化水平国际领先,堪称海上移动的“国家实验室”,“其中九大功能实验室,面积超3000平方米,实验环境和测试精度全球领先,配备船载岩心传输储存系统,可满足海洋领域全学科研究需求。”
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参观期间,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杨卓睿感慨,南沙蓬勃发展的海洋经济、先进的临港装备与海洋科技创新都令她大开眼界,“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向海图强的南沙。”
四川日报记者尹梦奇表示,南沙通过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在群星璀璨的大湾区走出一条特色的发展之路。
“为南沙服务企业出海的各项举措叫好”
海洋
一直都是南沙必须要抓住的
“蓝色机遇”
地处“湾区之心”与南海之滨的南沙,早在1000多年前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全球的重要起点,是广州这座“千年商都”与世界始终保持联系的见证者,对外贸易的势头越来越强劲。
南沙区政协副主席、区商务局局长谢晓晖介绍,南沙的开发建设最早就始于深水港口的开发。
前不久,广州港南沙港区成为继上海港洋山港区后第二个年吞吐量超2000万标箱的单一港区,其中南沙港区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也首度超1000万标箱,占比达到50%。同时,南沙港区净增9条外贸集装箱航线,累计开辟165条外贸集装箱航线;水上运输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超7%,约占同期全省总量八成。
12月13日,今年国内大批量进口的首船车厘子抵达广州港南沙港区。从20000公里外的智利,历经22天到达南沙后,最快仅需2小时就可以登上老百姓的餐桌。
到访媒体代表们纷纷好奇:
“为何南沙港区能够成为
大批量车厘子的首选登陆点?”
广州南沙国际冷链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崔彦伟解答道,一方面,得益于南沙港区优越的口岸营商环境、完善的硬件设施和高效的作业流程,南沙港区实现了进出口集装箱“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在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南区)查验环节中,日查验量能力可达到300自然箱,在全国临港物流园区处于领先行列。
另一方面,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北区)实现“海—铁—公”三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物流效率大大提升,老百姓得以在第一时间购买到物美价廉的生鲜水果。
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南区)规划建设6座临港大型冷库,设计总库容46万吨。目前已建成3座,极大丰富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肉盘子”“果篮子”“菜篮子”,并且运用氨加二氧化碳复叠制冷,采用光伏并网,打造了安全可靠、低碳环保、智能先进的绿色园区。
在不远处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只见岸桥、轨道吊高速移动,一个个集装箱被平稳抓起、移动、再放下,138台无人车井然有序投入工作,壮观的场面让媒体代表们纷纷拍照记录。
据南沙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码头建设全球首创“5G+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堆场箱区平行布置+单小车自动化岸桥+低速自动化轨道吊+港区全自动化”的智慧港口。
近日,该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300万标箱,同比实现翻番,为南沙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注入了新动力。
近年来
南沙在服务企业出海方面
同样铆足干劲
展现出
不断提速升级的开放姿态
坐落于创享湾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于去年10月启动,打造企业“抱团出海”新模式。
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南沙工作专班副主任何颖华表示,截至今年12月20日,已为大湾区434家企业提供约1900次咨询对接服务,并且联合专业机构,为82家企业提供了123次资源对接服务。
“要为南沙服务企业出海的各项举措叫好!”在大众日报记者修从涛看来,不管是出海企业的法律咨询,还是办理手续,都可以链接当地的机构进行服务,这对出海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接下来,我们将做优公益性‘一站式’服务大厅,联动港澳和国内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走进重点企业主动提供服务,引导企业合法合规‘走出去’,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何颖华说。
小南带你看
南沙天后宫和滨海公园暂停开放,更多精彩袭来丨跨年到南沙
南沙住宿看这篇!| 跨年到南沙
来源:南方+
图片:刘伟、南方+、资料图
编辑:刘嘉欣
校对:胡霞霞
二审:梁思静
终审:李夏同
签发:李立志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