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聊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部分。我每天会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只会偶尔简单记录自己要做的事。
至于这些事情完成到什么程度,其实我不太会去较真。
因为我原本就会很认真地做每件小事,毕竟覆盖生活的事情中大部分都是小事,不过小事在我看来也都是重要的。
因此我不会因为是小事就不去认真对待,相反,好好做事、好好生活的态度就是我的底色。
比如看到还不错的电影就会去看一下影评;看到好看的书籍,就会把我认为值得分享的内容写下来并分享出去。
我的感受通常都是即时的、是当下的,很多内容如果当时没有记录下来,那么依照我这种活在当下的状态,真的很难再去回忆了。
在与人相处方面我不是个会主动的人,我比较看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程度。那种随便聊聊、但信息会占据很长时间段的沟通,会让我感到不适。
我的生活是以天为单位去过的,养生、运动、清洁整理、工作、阅读、保持有效沟通,以及娱乐等几乎是我每天都在做(或者说都会关注)的事情。
娱乐的部分我需要解释一下,和家属在一起的时刻我们会共同追剧,这个时刻其实也会一边追剧一边运动。
具体到每件事要做多久,其实是没有任何计划的。我会允许一些意外状况的存在,但我并不是没有边界感地完全照单全收,我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确定这些小事如何完成。
拿运动来举例,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做比较简单的拉伸+椭圆机,时长20分钟左右,时间充足的话光是椭圆机就可以做到30~40分钟。
其他小事也都是这么做的,只要我处在持续行动,每天都完成了很多小事的状态,而在我经历的每一天,都做到了掌控自己本该掌控的部分。
对自己人生能够掌控到什么份上,并不只是与所谓重大决策相关,更多的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把握每个微小契机。
很多成长类的书籍和文章对于一个人的改变要先从觉知开始,还是先从模仿已经成功的人的行为开始,都各有说法。
我比较倾向于认知和意识先得到提升,当然比较矛盾的一点在于能够意识到需要改变,也是不容易的。
我在最开始养成阅读习惯的时候,其实是像打了鸡血一样,早上会5点起床,睡前也是会熬到很晚才肯放下书的。
当我开始能够因为一句话、一个观点、一个案例就陷入思考时,读完一本书的时间就变得很慢。
现在的状态是每天都会看一会儿书,不会很久,但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自己的思考,并且会记录一些当时的想法。
当我们能够在很多小事上找到掌控感时,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心流体验,统统都与你有关。
一个人内在丰盈起来,那他在行为上也会非常明确自己在做什么。换句话说就是对自己有足够清晰的认知,也清楚接下来的方向,以及具体到如何保持行动力。
在各种微小事情上做出行动,并保持下去。当一切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时,身体就会形成记忆,做任何事都不存在坚持的成分,只是很自然地这样去做了。
睡前躺在床上,也没什么刷手机的欲望,洗漱完毕回到卧室很快就会入睡,第二天就又是活力值、专注度都在线的状态。
我的习惯也不是精力充沛到用不完的,而是对于我比较看重的事情,每天都会去思考、去做、去参与,在持续执行——获得反馈——优化习惯的过程中,也就渐渐找到了成长的乐趣。
举个例子,家里的养生工具包括艾草锤、五齿梳、健发梳、真空罐等,当我对养生产生兴趣时就会不断学习怎么做,而现在购入的每样物品都是我常用的,并没有闲置。
同上,对于阅读和运动方面也是如此,会去深入学习、研究,然后去优化自己各方面的习惯,并保持下去。
再比如,我跟家人朋友沟通,偶尔会把一些重要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做这个记录就是为了在下一次沟通的时候依然对之前的聊天内容有一定记忆。
不至于当对方提到一些之前的重要交谈,我完全没印象。这个行为不是没事找事,因为平时需要做的事情很杂,也很多,经常容易忘掉很多东西。
大脑会帮助我们记住那些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内容,但有时我们和人打交道,也需要记得对他人来说重要的部分,当然这部分内容我们是需要做出筛选的。
目前我的很多习惯在慢慢养成的过程中都是意识到了就立马优化了的过程,没有所谓改掉什么恶习的那种痛苦,反而有的只是轻松自在,保持内在平衡的持续行为。
对重要的人和事给予充分的关注,同时对自己的成长有期待,并且能够持续付诸行动、调整方向、优化习惯,是我长久以来都在做的事情。
总之,找到那些对你来说相对重要的事情,以天为单位去度日,做个长期主义,保持内在的秩序和平衡,持续向上生长,绝不会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