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石柱县成功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在即将过去的2024年里,围绕创建工作,石柱县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30日,在石柱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新闻发布会上,石柱县政府副县长王淑蓉从“粮食稳定供给、群众增收致富、产业特色高效、生态优美宜居”四项核心指标入手,向大家介绍石柱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2024年,石柱聚焦粮食产能提升,全力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王淑蓉介绍,当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逐步健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粮食产量方面,再创历史新高。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政策激励,全年实现粮食种植面积67.76万亩,产量22.62万吨、同比增长0.74%,人均粮食占有量417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在重要农产品供给上,深化落实大食物观,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预计全年实现蔬菜产量55.3万吨、生猪出栏27.17万头。

“水产品、牛羊禽供给充裕,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了老百姓的饭桌。”王淑蓉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2024年,石柱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3.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95万亩、占耕地面积63.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预计达到2.1万元以上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在2024年,石柱聚焦农民长效增收,深入实施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万元以上。

通过制定完善“6543”(即6方工作责任、5访工作机制、4个重点环节、3项工作举措)防返贫监测工作法,全县新识别监测对象142户456 人、风险消除225户634人。

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全年完成教育资助3.26万人次、医疗救助14.97万人次。针对低收入群体,创新“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全面清零。

在开辟渠道上,当地组织招聘活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全县有就业意愿的2.6万名农村群众全部就业。

“我们率先在全国走出‘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新路子。”王淑蓉说,该举措吸引了1183家民营企业在石实施兴村产业项目1296个,联结村集体185个,带动农户3.86万户、户均增收超1万元。

要说2024年石柱旅游最大的喜讯,就是成功创建了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过构建“大文旅”产业体系,当地培育乡村旅游经营主体2594家,带动10万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三色”产业地位巩固

农产品加工产业更优质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土特产”。如何让它们“出圈”,石柱通过把乡村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在推动产业特色化上,以辣椒、黄连、莼菜为代表“三色”产业,目前种植的总规模已达到80万亩,加工辣椒产量占到全市的70%,黄连种植规模和产量占到全国的60%,莼菜种植规模和产量占到全球的70%,今年石柱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由农业特色县向农业强县加速转身。

在推动产业优质化上,实施加工能力突破行动,预计全年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3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实施科技赋能行动,自主培育“石辣7号”获评“全国辣椒十大潜力品种”。

在推动产业品牌化上,大力推进“源味石柱”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建设,累计认证国家级农产品品牌183个。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重点镇村

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这一年,我们聚焦乡村建设治理效能提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王淑蓉介绍,通过深入挖掘石柱乡村特色文化和独特资源,当地正加快推进具有石柱辨识度的“风情土家韵•巴渝和美风”乡村建设。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石柱以点带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重点镇村13个,成功创建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新建和改建“四好农村路”176公里,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群众出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乡村治理方面,深化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迭代升级“贵和工作法”,推行“三事分流”“院落微治理”等经验做法,全县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8.27%。

在强村富民综合改革上,预计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经营性收入达7700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村实现全面清零。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