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有发现,碳酸锂的价格,这两年是越来越低了。

譬如在2023年时,它的价格还高达50万一吨,彼时,大家还在调侃:

“卖车的不如挖矿的,造车企业成了锂矿企业的打工人。”

可到了2024年,这玩意就只有9.70万元/吨了。

年末更夸张,电池级碳酸锂报价,居然只有7.50万元了——可以说是出现了“骨折式”暴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价格一降,消费者也燃起了希望:

锂矿都便宜成这样了,车价是不是也能跟着降?”

毕竟,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玩意便宜了,整车肯定也应该降。

然而,真会这么顺利吗?2025年的我们,到底可不可以买到便宜的电车?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这个问题,理论上看,新能源车的价格确实应该大降。

毕竟,碳酸锂是锂电池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占整个动力电池成本的30%-50%。

这玩意儿成本一降,电池总成本自然会大幅下降;反之,电池价格也会上涨。

譬如2021年那会,锂电原材料疯涨的时候,电池厂们纷纷扛不住激增的成本压力,就调高过售价。

像宁德时代这样的巨头,甚至给车企客户涨了约 40% 。

最终,这股涨价潮一路传导到消费者身上——那个时期的电车,可以说是“史上最贵”。

比如,一辆480公里续航的小鹏P7,当时售价高达21.99万元,简直离谱。

而现在,锂矿价格暴跌成这样,怎么看车企都该趁机“送点福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现实很残酷。

放眼如今的市场,你看到车价有明显变化吗?

似乎并没有。

之前卖20多万的车,现在依旧是这个价格;卖30多万的车,也是如此。

说白了,锂矿价格的暴跌,似乎没能撼动汽车终端市场的售价。

为什么会这样?是车企太“黑心”,不愿意让利消费者吗?

事实上,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电车的价格的确没什么降幅,但从配置和续航上看,却比前几年高了不少。

举个例子,2021年,一辆20多万的新能源车,续航能到500公里,就已经是不错的水准了。

至于什么智能驾驶之类功能,也仅限于简单的车道保持、自动跟车等“入门级”配置。

而现在,20多万的车不仅续航普遍超过600公里,很多还标配了L2+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

更别说什么纳帕真皮座椅、全景天窗、800v 技术等等,这些都快干成标配了。

换句话说,虽然终端售价看似没降,但消费者实际上得到了更高的“性价比”。

车企通过配置提升和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价格没有变化的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车企面临的“隐性成本”却并没有减轻多少。

说白了,别看锂矿价格降了,但新能源行业的竞争环境却愈发复杂。

研发智能化技术、应对供应链挑战,以及芯片短缺导致的涨价压力,这些因素都在“吃掉”锂价下跌带来的利润空间。

这可不是随口一说。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个季度,汽车行业整体利润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新低。

譬如《华夏时报》的报道就提到:

前三季度汽车行业总收入为73,593亿元,同比增长3%;利润总额为3,360亿元,同比下降1.2%;行业整体利润率仅为4.6%,远低于工业平均水平6.1%。

对比2015年8.7%的利润率,这个数字显得格外刺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想指望2025年的车价更便宜,恐怕不太现实。

因为整个行业就这个情况,想降价,也不知道从哪里抠成本了。

当然,即便情况这么恶劣,也并不意味着2025年买车没有便宜可占。

因为从经济刺激的角度来看,汽车已经取代房地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

同时,国家还要继续扶持新能源车,以实现汽车工业的崛起。

考虑到这些要素,肯定还是会有一波好车可选的,补贴后的价格也会低于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就是,虽然锂材料的走低,并没有带来新能源车的暴降。

但从市场和政策层面上看,近1-2年里,就是入手新能源车的最好时机。

所以,建议大家就不要过度观望了。

因为继续观望下去,等到市场的格局稳定,原材料价格恢复,未来的汽车价格肯定会上涨的。

毕竟,车企也是要赚钱的,没有人会一直赔本赚吆喝,对吧?

所以,如果你已经看中了心仪的车型,不如趁明年的政策,抓住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