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继续“固执己见”还是选择“听劝”,这或许会成为影响萤火虫品牌销量的一个关键。
J.D.Power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95后消费者选择汽车时,外观吸引力已经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甚至超过“智能”成为更加重要、更具决定性的标准。
而这一点其实在 理想MEGA ( 参数 丨 图片 )上已经得到了证明,早期理想对于这款产品的期待是成为市场第一,如今月销三位数的表现显然跟“理想”相去甚远。从李想本人早期想要干掉设计团队的态度来看,或许其对于“列车头”的设计并不满意,但最后的结局是选择了信任设计团队。类似的情况似乎也发生在蔚来第三品牌萤火虫之上。
新车一经亮相就因为其独特的设计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尤其是标志性的“三重奏”大灯组。按照官方的说法,这一设计的灵感是“三”这一数字在中国文化中寓意“三生万物”,同时官方也想借这样的设计传递出“好事成三”的美好祝愿。
但目前网上对于萤火虫的外观设计基本是“吐槽”多于“认同”,而在有理想汽车作为前车之鉴的情况下,蔚来的高管依旧有股“迷之自信”,尤其是作为创始人兼CEO的李斌面对网友的吐槽,依旧坚持认为“蔚来内部的员工看过实车,我认为他们对我还是比较真诚的,至少没有一个人说过不喜欢”。很好奇,理想MEGA上市前,设计团队是不是也是这样说服李想的?
诚然,在当前同质化严重的市场内,高度的原创和特立独行的风格是非常需要的东西,所以笔者很欣赏这样的设计,但并不代表笔者以及广大消费者能够喜欢并接受。
理想MEGA列车头的造型确实很有特点,也确确实实能够降低风阻,提升续航,但消费者的主观认知容易被其他人影响从而产生认知偏见,假如当时理想MEGA没有经历恶意P图事件的影响,笔者相信其销量绝对会比现在高,但偏见一旦形成就很难让人在产生好感。
如今萤火虫面临的问题亦是如此,当多数人都在吐槽的时候,继续坚持自嗨下场很可能就是理想MEGA。
当然,李斌的坚持也并非没有道理,数据层面也给出了依据——全球精品小车市场年销量规模约为1000万辆,其中欧洲占据400万,中国约占130万,所以萤火虫的设计团队都来自蔚来慕尼黑设计中心,而蔚来内部的欧洲同事和团队对于萤火虫设计基本都给予了高度肯定,这可能正是李斌坚持现有设计的重要原因。
但对于蔚来而言,眼下主攻欧洲市场或许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2024年上半年蔚来在挪威、荷兰、德国、瑞士四个欧洲国家的销量加起来只有700多辆,而这四个国家目前都是对电动汽车比较友好的;另外,自2021年进入欧洲市场以来,3年时间也只卖出了不到5000台新车。加上今年7月分开始,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关税,蔚来在欧洲的销量短时间内很难有起色。
在承担巨大亏损的情况下,萤火虫一定是需要分担一部分销量压力的,既然想要卖车,那就一定要取悦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虽然从产品力上来看,萤火虫在安全性、空间方面有亮点,加上可以换电,而且也有租电方案,实际的入手门槛可能远低于14.88万元,但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如果设计不能吸引多数人,这些优势就很难被消费者看见。
按照规划,新车将在明年四月份正式上市,也就是说萤火虫仍然还有时间来决定是做出改变,还是坚持“自在发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