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言
“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政府于2013年共同提出的重要经济合作项目。该走廊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四项内容为重点。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北起中国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等建设内容。通过建设公路如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等项目,极大改善了交通状况。能源领域的合作有效缓解了巴基斯坦的能源危机,包括一系列发电站的建设。瓜达尔港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这个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能够成为中亚内陆国家最近的出海口。
从战略意义来讲,对巴基斯坦而言,它促进了巴基斯坦国内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带动就业,提升能源供给能力,推动工业化进程。对于中国,这一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示范项目,拓展了中国西部的战略空间,加强了中国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联系,降低了对传统马六甲海峡航道的依赖,在能源运输安全等方面有着深远意义。同时,“中巴经济走廊”还有助于提升地区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2024年涉“中巴经济走廊”安全形势回顾
(一)恐怖袭击事件频发。
2024年,巴基斯坦境内针对中国公民和项目的恐怖袭击事件屡屡发生。3月26日,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达苏水电站项目车队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5名中国公民及1名巴基斯坦籍司机遇难。
当时,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驾驶装满炸药的车辆,径直撞向由中国工程师组成的车队,事发时车队正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前往达苏地区营地。这起事件并非偶然,早在2021年,达苏水电站就曾发生过袭击事件,造成9名中国公民在内的13人死亡,可见恐怖势力对这一重要项目觊觎已久。
10月6日,中资企业卡西姆港发电有限公司车队在卡拉奇真纳国际机场附近遭到恐怖袭击。此次事件造成2名中方人员遇难、1名中方人员受伤以及巴方多名人员伤亡。据巴基斯坦信德省内政部初步调查,爆炸由简易爆炸装置引发,而恐怖组织“俾路支解放军”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巴基斯坦涉华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也给“中巴经济走廊”相关项目的推进蒙上了阴影。
此外,4月12日晚,俾路支省努什基地区发生一起公路拦车袭击事件。一伙恐怖分子在公路上设卡拦截车辆并袭击乘客,造成至少 11人死亡、4人受伤。一辆从首府奎达开来的汽车遭恐怖分子拦截,9名乘客被枪杀,另有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因拒绝拦截检查而遭开枪袭击。恐怖组织“俾路支解放军”声称对该袭击事件负责。
(二)背后的支持势力。
上述恐怖袭击事件背后,“俾路支解放军”等恐怖组织活动猖獗。“俾路支解放军”长期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从事恐怖活动,其主要诉求是俾路支独立,企图将俾路支省从巴基斯坦分离出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不仅对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和平民发动恐怖袭击,还将矛头对准了在俾路支省有活动且同巴基斯坦关系友好的外国人或外资企业,尤其是中国在巴的项目和公民,成为破坏“中巴经济走廊”的罪魁祸首。
有证据表明,“俾路支解放军”等恐怖组织背后有印度等外部势力的支持。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长期存在地缘政治竞争和领土争端,印度一直将巴基斯坦视为竞争对手,不希望看到巴基斯坦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推动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地区影响力提升。因此,印度通过支持“俾路支解放军”等恐怖组织,在巴基斯坦境内制造混乱,破坏中巴经济合作,以达到其削弱巴基斯坦的战略目的。早在 2016年,巴基斯坦安全部门就曾逮捕一名穿越印巴边境的印度海军军官,他供认自己是间谍,此行目标是同“俾路支解放军”头目举行秘密会晤,煽动破坏“中巴经济走廊”。
除了印度,一些其他外部势力也在暗中为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提供支持或庇护。例如,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与阿富汗塔利班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两者有所区别,但巴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阿富汗塔利班的影响或庇护。而一些国际恐怖组织,如“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也在巴基斯坦境内渗透并发展成员,与当地恐怖势力相互勾结,进一步加剧了巴基斯坦反恐形势的复杂性。
(三)巴基斯坦的反恐困境。
巴基斯坦在反恐方面面临诸多困境,国内政治不稳定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巴基斯坦国内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分歧和争斗时有发生,这影响了政府决策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使得反恐政策难以持续、稳定推进。例如,前总理伊姆兰・汗的支持者与政府之间的对峙,不仅分散了政府的精力,还导致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
2024年11月,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什叶派和逊尼派宗教仇杀持续多日,造成至少120人死亡;同时,在首都伊斯兰堡,逾万名伊姆兰・汗的支持者涌上街头,与巴政府发生激烈对峙,部分抗议者手持棍棒和弹弓,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则发射催泪弹和橡皮子弹。这种政治不稳定与宗教冲突相互交织的局面,为恐怖势力的滋生和活动提供了温床。
社会矛盾激化也是巴基斯坦反恐的一大挑战。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部分地区贫困问题严重,教育和就业机会匮乏,导致一些民众对政府不满,容易被恐怖组织利用和蛊惑。俾路支省等地区由于经济落后、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民族分离主义情绪较为强烈,为“俾路支解放军”等恐怖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土壤。这些恐怖组织往往打着“争取民族权益”的幌子,招募当地民众加入,从而扩大势力范围。
此外,巴基斯坦在情报与军事能力方面存在短板。巴基斯坦的情报部门在收集、分析和共享情报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准确掌握恐怖组织的活动计划和人员动向,导致反恐行动往往处于被动应对的局面。在军事上,尽管巴基斯坦军队在反恐行动中付出了努力,但面对复杂多变的恐怖组织和其灵活的游击战术,军队在作战中面临诸多困难。
恐怖组织成员熟悉当地地形,能够利用山区、部落地区等复杂环境进行隐蔽和逃窜,而巴基斯坦军队在机动性、装备适配性以及与地方部落的协调配合等方面存在问题,使得剿灭恐怖组织的行动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例如,在俾路支省的一些反恐行动中,巴基斯坦军队虽然能够击毙部分恐怖分子,但难以彻底铲除恐怖组织的根基,恐怖袭击事件仍时有发生。
安全形势对“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影响
(一)项目推进遇阻。
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使得“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推进受到了严重阻碍。许多项目不得不面临停工或延期,导致项目进度大幅放缓。例如,达苏水电站项目在遭受袭击后,为了确保人员安全和对项目进行安全评估,工程建设被迫暂停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无疑打乱了原有的施工计划和项目进度安排,使得项目交付日期被推迟,无法按照预期为巴基斯坦提供电力支持和经济发展动力。
项目成本也因安全形势的恶化而显著增加。为了加强安保措施,保障项目人员和设施的安全,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雇佣安保人员、购买安保设备以及建设安全防护设施等。有数据显示,某些项目在安保方面的投入占总预算的比例大幅上升,这不仅压缩了项目在其他关键领域的资金投入,如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还可能导致项目整体经济效益下降,影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安全威胁还使得部分企业对在巴基斯坦的投资决策趋于谨慎。一些原计划在巴基斯坦开展业务或扩大投资的企业,鉴于当前严峻的安全形势,不得不重新评估投资风险,甚至暂停或取消投资计划。这导致“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新的项目难以顺利启动,进一步影响了走廊建设的整体推进速度和规模。
(二)人员与资金安全面临压力。
安全形势的不稳定给在巴中方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这些恐怖袭击不仅造成了中方人员的伤亡,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也对中方人员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创伤,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在资金安全方面,由于恐怖袭击和安全局势的不确定性,中方在巴基斯坦的投资面临着潜在的巨大风险。项目一旦遭袭或停工,投资可能无法按时获得预期回报,甚至面临损失。
例如,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因安全问题延误工期,导致资金回收周期延长,资金成本增加;部分企业的设备和资产在袭击中受损,需要额外投入资金进行修复或重置,这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也使得中方投资者对在巴基斯坦的资金安全感到担忧,对进一步的投资决策产生犹豫和观望情绪。
(三)双边合作信心遭到冲击。
尽管巴基斯坦政府一直强调将全力保障中方人员和项目的安全,但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让中方不得不重新审视巴基斯坦在安全保障方面的措施和能力是否有效。这种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方在未来合作中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对双边合作的深入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安全形势的恶化也使其在与中国的合作中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巴基斯坦担心因安全问题导致中国减少对其投资和支持,从而影响巴基斯坦借助“中巴经济走廊”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巴基斯坦也意识到自身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努力,以恢复中方对双边合作的信心,确保“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能够顺利推进。
巴基斯坦安全形势走向预测
(一)国内政治因素影响。
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对其安全形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2024年,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存在多股势力的博弈和分歧。不同政治派别在国家治理理念、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反恐战略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未来这种政治分歧无法得到有效调和,政治动荡持续加剧,将为恐怖组织提供肥沃的土壤。
例如,在一些政治派别势力较为薄弱的地区,如俾路支省的偏远山区,地方治理可能会出现真空状态,恐怖组织可能会趁机渗透并建立据点,利用当地民众对政治现状的不满情绪,招募成员、筹集资金、策划恐怖袭击。此外,政治不稳定还可能导致巴基斯坦在反恐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缺乏连贯性和有效性。一届政府可能推行强硬的反恐政策,但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下一届政府可能会调整政策方向,这使得反恐工作难以形成长期稳定高效的机制,恐怖组织得以在政策的间隙中生存和发展。
(二)地区恐怖主义活动趋势。
巴基斯坦周边地区犹如一个“恐怖主义温床”,恐怖主义势力依然十分活跃且呈现出蔓延之势。阿富汗境内的部分极端组织在遭受本国政府的打击后,可能会向巴基斯坦转移。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有着漫长的边境线,边境地区地形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为恐怖分子的渗透提供了便利。
一些在阿富汗战场上失利的恐怖分子可能会逃窜至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等地区,与当地的分离主义恐怖组织如“俾路支解放军”等勾联。 他们可能会共享武器装备、情报资源和作战经验,共同策划和实施针对巴基斯坦政府、国际组织以及中国在巴项目的恐怖袭击。例如,他们可能会联合发动对巴基斯坦重要交通枢纽、能源设施和外交机构的袭击,以制造社会恐慌和国际影响,获取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政治诉求。
此外,西亚、南亚地区的一些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活动模式也可能通过人员流动、网络传播等方式对巴基斯坦产生“辐射效应”。随着西亚、南亚地区局势的动荡,一些受极端思想洗脑的人员可能会流入巴基斯坦,将新的恐怖主义理念和战术带入该国,为巴基斯坦国内恐怖组织提供新的“灵感”和“动力”,使其活动更加难以预测和防范。
(三)国际反恐合作态势。
国际反恐合作的态势对于巴基斯坦未来的安全形势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其反恐的有力武器,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钝化”。如果国际社会能够在情报共享、军事援助、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巴基斯坦全方位的支持,那么巴基斯坦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将更加顺利。
例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如果能够协调一致,共同为巴基斯坦提供先进的反恐技术和设备支持,如高精度的无人机监控系统、先进的反恐武器装备以及高效的情报分析软件等,帮助巴基斯坦建立更加智能化、现代化的反恐监测和预警系统,巴基斯坦将能够更及时、准确地掌握恐怖组织的活动动向,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同时,国际社会还可以在人员培训方面加大力度,为巴基斯坦培养更多专业的反恐人才,包括反恐警察、特种部队士兵和情报分析人员等,提升巴基斯坦安全部队的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但是,如果国际反恐合作出现分歧或者力度减弱,巴基斯坦在反恐斗争中可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例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可能会在反恐问题上对巴基斯坦提出苛刻条件,如要求巴基斯坦在国内政治改革、宗教政策调整等方面做出让步,否则就停止合作。这将使得巴基斯坦在反恐斗争中面临重重困难,恐怖组织的活动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