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光绪九年(1883年),广东恩平县,一个非常贫寒的农村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名叫冯如。
在他之前,爸妈生了四个男孩,全部夭折。
冯如就成了爸妈的心头肉。
即使很穷,也想尽办法要送他进私塾读点书。
广东是当时最早接触西方工业文明的地方,冯如出生的时候,恩平已经有了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化工厂。
冯如也是个天生的理工男,私塾里只教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他自己却能无师自通,琢磨出各种机器模型。
十二岁这年,家里来了个亲戚——早年漂洋过海去美国旧金山谋生的舅父,回国探亲,跟小冯如讲了很多美国的事情,很多神奇的东西,什么汽车、电梯、电话、电灯…
这一下,家乡的那点工业文明突然变得不香了。
冯如闹着要跟舅父去美国,爸妈当然舍不得这个老幺,更何况他才十二岁。
但架不住儿子心如磐石,最终只得含泪将儿子送上了离家的轮船。
冯如从此开始了在美国十六年的传奇生涯。
02
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已在经济总量上超过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工业蓬勃发展,科技发明层出不穷。
这对于冯如来说,简直是到了知识的天堂!
可这天堂,却是华人的地狱!
此时的美国连续出台了多项“排华”法案,华人在美国成为了被人歧视、欺负的群体。
原因说起来也很让人无语——因为华人太勤劳,工资又低,抢了白人的工作岗位。
加上中国贫穷落后,白人认为华人是一群“愚蠢肮脏的老鼠”。
白人心情不好,就可能在街头随机找个华人暴打一顿,警察也不管。
这样的氛围中,小冯如先在旧金山一所教会里做勤杂工...
一边艰难地生存着,一边努力学习英语...
五年之后,冯如获得了到纽约进机器制造厂打螺丝的机会。
尽管白人工长态度恶劣,每天都要用恶毒的语言“问候”冯如,尽管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尽管冯如的工资比同一工种的白人要低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但冯如依然非常珍惜在厂里工作的机会,因为这能够让他接触到各种机器设备。
他白天上班打螺丝,下班挑灯自学...
两年后,冯如已经可以自己制造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了,有的甚至做得比美国人还好。
就在他苦苦思索自己到底研究哪种机器,最适合达成富国强兵的目标时,
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脱离了地面,虽然只飞了200多米远,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可操纵的机械飞行。
这个消息经由美国各大媒体传遍了北美大陆。
冯如从报纸上看到了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成功的消息,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我要造飞机!让中国人也插上翅膀飞上蓝天!
03
其实,就算是当时的美国人,绝大部分也不相信这新鲜玩意儿能有多大的用处——飞得还不如一栋民房高,速度不如自行车,飞行距离更是短得可笑,与其说是个伟大发明,不如说是个有趣的玩具。
但冯如却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落后的中国在军事上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道理很简单——
无论陆军还是海军,欧美列强经过近代数百年时间,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中国要在传统的陆海军领域赶超欧美列强,短时间内没有可能。
而航空这个刚刚诞生的新领域,大家的起跑线是一样的。
而且飞机制造在当时来说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还属于手工作坊阶段,成本跟战舰、重炮也不可同日而语,只要中国人在这个新领域下功夫,完全可以走到欧美的前面!
下定这个决心,冯如开始埋头学习。
从图书馆找来各种飞行书籍,研究基本空气动力学原理...
经过两年多的知识准备,冯如认为,可以开始动手制造飞机了。
1906年,他从纽约辞职,回到华人集中的旧金山,开始到处宣传自己的飞机制造计划,希望华人踊跃投资参股。
可谁能信?你看火车轮船电报电灯,哪一样是咱中国人发明的?你冯如说要造,就能造出比莱特兄弟更好的飞机?
冯如口水都说干了,好不容易募集到了1000美元的股金,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市开始了制造飞机的艰苦历程。
04
资金有限,条件非常艰苦,冯如就和助手两个人一起住在一间8平米的小破屋里。
小破屋既当生活空间,又当工作室。
生活条件再苦,也挡不住冯如为祖国制造出飞机的决心。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第一架飞机终于出来,冯如激动地亲自驾驶起飞,可飞起来没多高就一头栽了下来。
所有的努力全部瞬间归零!
这沉重打击还没过去几天,冯如的工作室又遭了火灾,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
大家更不相信华人也能造出飞机了。
就连广东老家的父母听说了儿子在美国搞飞机搞得“走火入魔”的消息后,深怕他债台高筑,或者开飞机掉下来摔死,赶紧写信让他别搞那玩意儿了,还是回国过安生日子吧!
05
以冯如当时的机器制造和维修技术,回国混个衣食无忧是容易的。
但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冯如在给父母的回信中,铿锵有力地回道:“飞机不成,誓不回国!”
这飞机,我造定了!
冯如的执着和坚毅终于感动了旧金山华人,股东们没有追债,反而又给他投资了1000多美元,冯如的事业又开展起来了!
这一次,冯如重新思考飞机设计方面的问题。
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后,立刻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相关专利,任何人只要企图制造新飞机,莱特兄弟就会向法院起诉,巨额索赔。这么一来,美国的航空技术刚起步就陷入了停滞。
反而不受美国法律管辖的欧洲,航空技术日新月异,反超了美国。
冯如在参考了欧洲人的设计方案后,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大胆改进,例如他将莱特兄弟的机型上的滑橇式起落架改为轮式起落架,同时重新计算了机翼和机身的比例,增大了发动机马力。
又经过两年的努力,“冯如1号”终于问世。
1909年9月21日——这是一个注定要被中国人记住的日子。
这一天的傍晚,冯如亲自驾驶飞机,在美国奥克兰郊外的一座小山丘上起飞,并在飞行800多米后顺利着陆。
消息传开,整个美国震惊了:一直被白人视为“劣等民族”、“肮脏愚蠢”的华人,居然也造出了飞机,而且还比美国人造的飞机强!
06
美国的华人更视他为中国骄傲,纷纷支持,追加投资。
一年后,性能更加先进的“冯如2号”飞机又诞生了。
1910年10月,“冯如2号”参加了旧金山举行的国际航空飞行比赛。
成千上万的华人纷纷来到奥克兰观看飞行表演。
当“冯如2号”以高度211米、时速105公里、飞行距离32公里的成绩一举夺冠时,兴奋的华人观众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孙中山。
孙中山深深感慨:“我们中国还是大有人在的!”
从此“冯如”这个名字深深映在了他的心里,航空救国的思想,也在此时开始萌芽。
07
冯如在大洋彼岸的声名鹊起,很快引起了大清帝国的注意。
此时的大清正在大搞“新政”,训练新式陆海军。
作为新兴事物的飞机,自然也引起了统治者的兴趣,正式向冯如发出邀请,请他回国帮助组建大清航空队。
1911年2月,冯如带着自己制造的两架飞机,和机器设备零件,乘船从美国回到了阔别十六年的家乡。
老幺回家,父母当然开心。可冯如开心不起来。
为啥?
因为清政府让他很失望。
08
冯如回国后,向两广总督张鸣岐提出在广州举行飞行表演,让百姓也能见识一下飞机。
可张大人一会一个理由,就是不批准。
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张大人听到风声,说冯如在美国时和“乱党孙文”有过接触,虽然没证据表明他加入了“乱党”,但起码此人在政治上的倾向存疑,还需要好好甄别一下才行。
只好委屈一下冯先生了。
冯如万里迢迢回国,结果飞机不能飞,航空队也不能建,想继续改进飞机也没条件,心里那憋屈就甭提了。
幸运的是,这股憋屈没有持续太久。
当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一个月后,广东宣布独立。
刚成立的广东革命政府邀请冯如出任广东革命军航空队的飞机长。
冯如欣然接受邀请,并准备亲自驾驶飞机参加北伐。
谁承想,形势发展太快,冯如还没来得及驾驶飞机飞出广东的时候,宣统皇帝已经在1912年2月宣布退位,大清宣告灭亡。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冯如想着自己心心念念的“航空救国”的梦想终于能实现了。
然而,历史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09
1912年8月25日,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万里无云,是适合飞机飞行的绝佳天气。
为了让广州百姓尽早也看到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冯如选择在这一天举行飞行表演。
一大早,广州郊外的燕塘,挤满着围观群众‘,冯如身穿飞行夹克,头戴飞行帽,戴着防风眼镜,气定神闲坐上了“冯如2号”的驾驶位...飞向了蓝天。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次的飞行却成为了冯如的绝唱——
就在飞机爬升时,冯如一推操纵杆,操纵杆竟发生了断裂,飞机迅速头朝下栽了下去。
轰隆一声!“冯如2号”变成了一堆残骸。
冯如身受重伤,自知自己已经被死神紧紧攥住了,拼尽最后的力气嘱咐助手们:
“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也。”
然后,这位曾让中国航空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的天才,生命也就此定格在了二十九岁。
广东革命政府将他安葬在黄花岗陵园,让他和七十二烈士的英魂永远相伴…
10
冯如死后,中国的航空先驱们并未停下“航空救国”的脚步,他们前仆后继,努力推动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然而,陷入了四分五裂、内战不息的混乱状态的中国,怎么可能有条件成为航空强国呢?
在航空工业已经进入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阶段时,单靠一两个天才人物已经无法跟上世界先进水平了。
航空技术迅速被欧美赶超,并越拉越远。
二十五年后,当日本空军成百上千的先进飞机扑向中国时,中国连一架飞机都造不出来了…
直到1949年后,中国的航空工业开始起步...
1956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飞上蓝天...
2024年12月26日,全球第一款第六代战机首飞成功...
标志着中国在航空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终于站上了世界之巅。
冯如带给中国人的航空强国之梦,在这一刻实现了!
起飞吧,中国!
参考文献:《中国航空史》、《冯如评传》、《中国近代爱国者百人传》、《走出国门:前驱先路的中外交往与文化交流的使者》、《空军与辛亥革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