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记所学所悟存于心中,勤于学习永不满足,教育弟子从不懈怠,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一个“默”字,“其静如山,其深如渊”,我们能够看到孔子对知识和典籍的态度,默默地、持续不断地学习,从不间断。我们当今所言的终身学习也不过与此,且只取学的一面,未涉及到教的一面,且在学习上,多重于知识和能力,弱于修身进德。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所学,是内得于心,不断地学习吸收,而不夸耀自己,显露自己,何其难得。更难得的是,此学是知行合一之学,“识之”,是存之于心,而外显于行,亦是“学而时习之”之谓。因此孔子之学,内得于心而能“不厌”,永远都会觉得不足,还需要继续学习,在实际践行上还需要持续下工夫,这是明明德的内圣工夫,是修德成人。而人是社会之人,是处在家国天下之人,人天然地有一社会责任和道义之担当,所以成人也伴随着化人,也就是先学带后学,这就是教育。

教育对老师而言是教学相长,亦是乐在其中,且“有朋自远方来”,友朋相与之乐,乐亦无穷,所以诲人不倦,自然而然。这不就是大学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吗!从宏观而言,孔子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从内在而言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构成了夫子整个的生命学问体系,不可谓不壮观,不可谓不精妙。那一句“何有于我哉”,真可谓谦逊啊,我们后之学者,遥见如此之师,不亦幸乎!

学习,有圣贤的兴发,心感动之,这是起步。而学习的精进工夫则是自学默化,乐在其中,不厌不倦的生命状态。这是内修。当我们有所感,有所得,就把这种心得修之于身,感化于身,言传之,身教之,意兴之,心印之。生命影响生命,心感通心。这便是生命的教育,根源于教育者的自教育。好的老师,一定是个好的学生,永远保持一个学生得初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持之一生也。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冬日负暄,岁有小安。
新年元旦,长乐圆满。
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元气沛然,康康健健。

2025新年元旦节秋山祝大家:心里无事,眼里有光,脸上带笑,诸事顺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语如在》系列

一天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欢迎学友评论,互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宗一门经典,深耕下去, 博学之,约之于身心的践行, 知行合一,修己以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