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一年过去了,马上要迎来新的一年。

每当这时候,我们总能想到一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是我们小时候都读过的诗词,前面一句的意思很容易理解,但后面这个“屠苏”究竟是什么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屠苏美酒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次读到这首诗就觉得年味重了,新年也即将到来。

可是那时候总想着爆竹、红包、鱼肉,很少琢磨这句诗词的真正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年长几岁后,老师便解释说这句诗中的“屠苏”是美酒的意思。

当时一度觉得也合理,毕竟大人们喝酒就跟“砍头”一样,龇牙咧嘴的,有点“屠”的意思。

但是“苏”呢,一下子就解释不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读诗总是一知半解的,那时候也没有电脑,老师也无从查起,往往就根据教材一字一句地教。

长大之后,毕业进入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年味越来越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前几天下班坐公交,突然听到车上有一名男孩正捧着书本高声朗读这首诗。

这时候,母亲问他“屠苏”是什么意思?

男孩自信满满地说:“老师刚教过,是美酒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用力点点头,给了一个鼓励的眼神。

但男孩却反问道:“可是,妈妈,为什么春风会浸入美酒中呢?”

这一问,除了那位母亲怔住了,就连我也恍惚了。

是啊,风怎么能吹进酒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首诗是大诗人王安石写的。

他自幼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被誉为神童,在别人为了科举考试穷经皓首的时候,他二十岁出头便中了进士。

随后,他又担任过各种官职,最后做到了宰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王安石怎么会写错呢?

而且从各种古代文献中,我们也能发现,屠苏就是南方阔叶草的一种美称。

这种草可以用来泡茶,后来也有人加入酒水中,成为一种饮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北朝时期,曾有“正月一,正衣冠,拜先贤,煮桃汤,饮屠苏酒……”的说法。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来,古人有新年第一天饮用屠苏酒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唐宋时期的孩童启蒙书籍中,我们也能找到大年初一饮屠苏酒的说法。

而且在饮用屠苏酒的时候,还会按照年龄顺序,由幼到长,依次饮用,不能乱了顺序。

难道屠苏真是“美酒”的意思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重含义

如果继续深究,我们就会发现“屠苏”的奇妙。

既然小孩子可以喝屠苏酒,那就说明这种东西并非烈酒,而是对孩子身体成长比较有利的饮品。

让我们跳出文学作品,从药方中寻求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东晋时期,有一名道士叫做葛洪。

可能这个名字听得少,如果说他的名号“抱朴子”,估计熟悉道教文化的人都听过。

他除了修道炼丹外,还精通医学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写的急救药方中,就有屠苏酒的制作方式,其中包含了大黄、川椒和桔梗等中药材。

用这些中药熬制的汤水,让小孩子饮下有驱寒散风的作用。

这才有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就连嘉靖年间的名医李时珍都对此多有赞许。

可能有读者看到这里,心中就产生了疑问。

上面说的中药材并没有屠苏,为何被称为屠苏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让我们再度回到唐朝末年,这时候有一名奇怪的文人,名叫韩鄂。

这个人不喜欢诗词歌赋,专好收集各类民间技能,比如教农民如何让种地,如何养殖,还有制作工具和熬制汤药的方法。

其中就聊到过屠苏酒的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人说,“屠苏”本是一座草堂的名字,住在这里面的人在每年除夕夜就熬制一副药包。

然后他按照葛洪的方式熬制药包,并将药包扔进井中,供人们饮用。

只要喝过这井水,就可以百病不侵,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此人,便称其为屠苏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在说文解字中,也曾提过“屠苏”的意思,屠就是拿刀割的意思,无论是割头还是割草。

而“苏”字有青草的含义,就像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万物复苏”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屠苏的另一层含义也是指“割取青草”。

而在古代,因为没有混凝土,瓦片是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的,穷苦人家的屋顶往往需要覆盖一层青草,然后再用软泥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屋顶上覆盖一层薄土后,时间一久便会长出青草,所以古人经常自称陋舍为“草屋”。

结合前文的“屠苏”,所以将草屋称作屠苏,也比较合理。

以上皆是我们的猜测,那作者王安石到底是怎么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变法之望

很多人都知道王安石是大文豪,还是北宋宰相,但他在历史上最大的成就却是“变法革新”。

可是王安石一个文人,为什么会主持变法呢,安心做一个宰相不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要从北宋建立之初讲起。

因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通过黄袍加身,强行擅权夺位,在后周小皇帝手中夺来的天下。

所以他十分忌惮皇权旁落,为此他大改朝政,将权力分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兵权,在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将兵权分给了好几个将们,让他们驻守在边疆各地。

而调动士兵的权力全在皇帝手中,哪里需要打仗,哪位将军需要领兵,都需要皇帝签字盖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将权力减弱,那么文臣权力必然增长。

为避免这种情况,只好再削弱文官的职权,比如某一个职位,在隋唐时期只需两名官员负责即可。

在北宋,在这一职位上安排八名文官,分散彼此的权力,以达到互相制衡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导致名将虽多,但战力孱弱;文官虽多,但效率很低。

北宋时期的经济远超隋唐时期,拥有的兵力也是最多的,但拥有的国土是最少的。

非但如此,每战必败,手握中原沃土,却只能向周边强国割地赔款,岁岁上贡,委曲求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王安石在民间从政数十年后,带着一份改革计划书找到宋神宗,希望能通过变法,一改北宋孱弱的现状。

宋神宗也正有此意,便提拔他为宰相,主持变法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变法初期,一切进行得井然有序,北宋也有了改头换面的趋势。

为此,王安石在除夕夜,提笔写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除了对天下百姓的祝福,也有对北宋王朝的寄托。

他希望温暖的春风能吹进每家每户的茅草屋,也希望北宋能饮下这杯“屠苏酒”,可以重获新生,祛除百年积病。

所以,这里的“屠苏”应该理解为茅草屋,如果看作治病的“美酒”也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