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非封建迷信,内容来源于网络,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请读者朋友注意辨别。
终南山冬雪皑皑,天地一片肃杀,狮子岩洞隐藏在山林深处,寂静无人。六十二岁的虚云法师隐居于此,潜心修行。他将平日的杂念隔绝在外,与这片清幽的天地为伴。一次独居中的七天入定,成了后世传颂不息的故事。然而,这场修行的奇遇,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争论,笼罩上了疑云。
一、
要说虚云为何独居在这深山岩洞,不妨先提他一路的艰险。终南山虽以道教仙境闻名,但对于一位出家人而言,这里却是避世禅修的绝佳之地——远离人群,隐于清幽。
虚云法师每日采集野果,化雪为水,常年与寂寞为伴。然而就在这深山老林里,故事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这一年,虚云法师早早准备了一袋芋头,原本是用来年关食用的。大雪飘落,他生火煮芋,坐在洞中不觉间陷入禅境。当时他全然未料到,这一坐就是七天。
七天后,他从定中醒来,芋头已然发霉长毛,冰硬如石。可比起发霉的芋头,虚云不知道,洞外的戒尘正带着满腹疑问等着见他。
这位戒尘法师,可不是一般的僧人。他虽自认通读大乘经典,却对虚云法师的修行方式颇多不屑。在他看来,所谓“入定七天”不过是修行的夸张之词。于是,当虚云从禅定中醒来,戒尘早已等得不耐烦,开口便是责问:“法师,您在定中到底有没有觉知?如果有觉知,何谈入定?如果没有,那不是枯木死水吗?”一句话砸下,让人既愤怒又好奇。
面对这咄咄逼人的质疑,虚云并未生气,只是缓缓说道:“虽然没有妄想之知,但疑情不断,功用不停,心中清明,了了分明。”
这一回答却没能打消戒尘的疑虑,他继续步步紧逼:
“倘若心中分明,那这‘入定’究竟有何不同?如若不分明,那便是无知,这修行岂不走向枯寂?”
但这里要插一句,虚云的入定并非第一次受到挑战。在他的修行生涯中,早已历尽坎坷,甚至包括生死关头的考验。比方他曾经被乞丐骂过“坐在头上”,也曾被洋枪刺刀指着胸膛而面不改色。这些经历让他在禅修中早已磨砺出超脱世俗的定力。只是这一次,戒尘的问题,显然不是用从容的微笑就能化解的。
为了回答这个质疑,虚云没有急于辩论,而是邀请戒尘一同坐禅。他说道:“既然心有疑,何不坐下来看看?”这一邀请显然带着试探的意味。
戒尘也不甘示弱,直接在洞中盘腿而坐,试图与虚云一较高下。然而两天过去,戒尘已是双腿酸痛,满心妄念,渐渐坐不住了。而虚云却始终端坐不动,面容平和。
“虚云到底在定中经历了什么?”这个问题在戒尘脑中挥之不去。接下来的七天里,他每天绕着虚云走上几圈,观察他的状态。
更有意思的是,虚云清楚地感知到戒尘的行动,却丝毫不动分别心。等到第七天,虚云终于缓缓睁开眼睛,看向满脸疑惑的戒尘。
“师兄,你可明白了?”虚云问道。
二、
虚云的平和神态似乎挑动了戒尘的敏感神经,他本以为虚云会解释入定中的“无觉知”或“有觉知”之谜,却没想到虚云只是轻描淡写地反问:“师兄,你可明白了?”这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反倒让戒尘的心中更为不安。
他犹豫片刻,终于开口:“虚云师兄,若入定如你所言既非无知亦非有知,那这所谓的‘定’到底有什么意义?”
而虚云的回答,却让戒尘明白了虚云这些日子到底悟到了什么。也让我们明白了虚云法师修行的关键,以及我们打坐最需要注意什么。面对这样的追问,虚云轻轻一笑,说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