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是两宋之际的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他是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经官职至太常少卿等。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汴京,李纲作为尚书右丞及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取得“汴京保卫战”的胜利。之后李纲遭投降派排斥诬陷,被派离朝廷。半年后的靖康二年年初,金兵攻破汴京,发生“靖康之难”。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改元建炎,是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宋高宗赵构在舆论压力下起用李纲为宰相,但赵构一心求和,李纲七十五天就被免职,抗金措施也全被废除。建炎二年(1128)赵构贬谪李纲为单州团练副使,前往万安军(今海南万宁)。李纲离开朝堂,从湖南到进入广西,然后顺漓江、西江而下,途径康州。在当今皇帝宋高宗高宗赵构的潜邸康州,李纲有着怎样的心境?且看《李纲赋诗康州》系列。
李纲赋诗康州之五:在悦城龙母庙创作五首绝句
李纲离开三洲岩后,继续顺着西江而下,到达当时端州与康州之间的悦城。李纲听说悦城有座龙母庙,始建于秦代,乃是第一座祭祀龙母神温氏的庙宇。唐代著名诗人李绅也曾到庙祭拜龙母。唐天佑元年(904)封“永安郡夫人”。第二年(905)改封“永宁夫人”。到了大宋元丰元年(1078),神宗皇帝赠“永济夫人”,加封“灵济崇福圣妃”,又封五龙子为侯。委官增修悦城龙母庙,赐额“永济”,称永济庙。大观二年(1108),徽宗皇帝赐额“孝通”,龙母庙自始称孝通庙、孝通祖庙。来到被当朝两位皇帝敕封的龙母祖庙所在地悦城。李纲感触良多,连续写了五首绝句。
嘉庆年间的悦城龙母祖庙舆图
送迎词
端康之间地名越城,五山秀峙,有蜿蜒飞跃之状,山有五龙庙,当秦时神媪临江,五龙从之游,殁葬山上,庙祀至今,灵响甚著,乡人以风雨候龙之归,因作送迎词五绝句以遗之。
悦城金鸡岭前面五龙山(图源见水印)
其一
风雨潇潇云气浮,五龙归觐到灵湫。
(“风雨潇潇” 描绘出风雨交加、天气阴沉的景象,给人一种压抑且神秘的感觉;“云气浮” 进一步增添了画面的朦胧感和灵动性,营造出神秘莫测的氛围。诗人将龙母五位龙子拟人化,说它们 “归觐” 到灵湫,仿佛五龙是有灵性、有情感且遵循着某种仪式的存在,使整个场景充满了神话色彩和庄重感。作者面对南宋政权初立却危机四伏的局势,如同这风雨飘摇的天气一般。而五龙归觐灵湫的景象,或许象征着他内心深处对国家能够回归安定、重拾秩序的一种期盼,尽管这种期盼在现实面前显得有些渺茫,但依然寄托着他的希望,就像这神秘的龙归传说一样,虽然难以捉摸却令人心生向往。)
星霜换易江山在,尚忆当年水际游。
(“星霜换易” 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替,从北宋到南宋,历经了无数的变故和沧桑;“江山在” 则强调了国土依旧,山河未改,然而政权却已更迭,国家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尚忆当年水际游” 将思绪拉回到过去,回忆龙母五位龙子曾经在悦城水边嬉戏游玩的情景,这里的五龙游玩之景或许是指代北宋时期相对稳定繁荣的景象,与当下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李纲对时光易逝、江山依旧但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既有对北宋往昔繁华的怀念,也有对如今国家陷入困境的痛心和无奈。他可能在回忆自己在北宋时期的政治生涯和抱负,曾经也如这五龙般在政治舞台上有过一番作为,而如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寻找往昔的影子,反映出他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惆怅心境。)
龙母庙前面旗山峡,旗山拥翠(图源见水印)
其二
五山秀峙若飞腾,下有澄潭百丈清。
(“五山秀峙” 生动地描绘出悦城龙母庙后边五座山峰(即五龙山)秀丽挺拔、对峙而立的姿态,“若飞腾” 则赋予了山峰动态之美,仿佛它们即将腾空而起,展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生机勃勃的气势;“下有澄潭百丈清” 紧接着将视角转移到山下的深潭,“澄潭”突出了潭水的清澈平静,“百丈” 则强调了潭水的幽深,整个画面由高耸的山峰到深邃的潭水,层次分明,色彩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当时南宋所处的艰难局势形成鲜明对比。李纲借此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可能在心中感叹,如此美好的山河却面临着金兵的威胁和朝廷的腐朽,自己虽有心报国却深感无力,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焦虑,在这壮美景色的背后,隐藏着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无法言说的痛苦。)
不用然犀窥秘怪,从来神理恶分明。
(“然犀” 这一典故出自《晋书・温峤传》,温峤点燃犀牛角来窥探水中的奇异怪物,在这里诗人说 “不用然犀窥秘怪”,意思是不要去刻意探究那些神秘怪异的事物。“从来神理恶分明” 则进一步阐述了一种观点,即神灵之事是忌讳过于探究清楚的,世间的事理往往也是如此,过于分明地去追究真相可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这两句诗暗示了作者对南宋朝廷内部复杂局势的一种态度。朝廷中存在着诸多政治斗争、投降派与主战派的矛盾等问题,就如同水下的秘怪一般复杂难测。他或许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过于较真地去分辨是非对错、忠奸善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危险,所以只能选择一种相对隐晦、妥协的态度。这反映出他在复杂政治环境下的无奈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体现出他对朝廷现状的失望和对未来的迷茫。)
“金鸡岭顶—山门葫芦嘴—碑坊中间顶点—贵人峰顶”连成一线(图源见水印)
其三
万霰千霆霹雳飞,潜藏神用济蒸黎。
(“万霰千霆霹雳飞” 描绘出一幅极其震撼的画面,无数的霰粒和雷霆霹雳交织飞舞,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剧烈的动荡。这种景象可以被看作是当时南宋面临的内忧外患的生动写照,金兵的入侵如同雷霆万钧之势,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而朝廷内部的政治腐败、纷争不断也如同这狂暴的天气一样,让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不堪。“潜藏神用济蒸黎” 则在这混乱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希望和信念。尽管局势危急,但诗人相信有一种潜藏的神力(这里可能指代正义的力量、忠臣良将的能力或者是神灵的庇佑)会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拯救苍生百姓(“济蒸黎”)。表达了李纲在困境中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担忧,同时也展现出他内心深处依然怀揣着的一丝希望和坚定的信念。尽管自己遭遇了种种挫折和不公,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国家的责任和对百姓的关怀,期望能够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来扭转乾坤,拯救南宋于水火之中,反映出他作为一位忠臣的高尚情怀和不屈精神。)
何须箫鼓祈膏泽,肯为乡人有所私。
(“何须箫鼓祈膏泽” 直接提出质疑,为什么要用箫鼓等乐器来祈求神灵赐予恩泽(膏泽)呢?这里的 “膏泽” 可以理解为雨水、丰收等物质上的福祉,也可以指代国家的和平、繁荣等更广泛的幸福。诗人认为,真正的福祉不应该仅仅依靠外在的祭祀仪式来获得,而应该通过实际的行动和努力去争取。“肯为乡人有所私” 则进一步强调了神灵(或者是正义的力量)是公正无私的,不会因为乡人(这里可以指代部分狭隘、自私的利益群体)的祭祀和祈求就偏袒他们,给予特殊的待遇。这两句诗是作者对南宋朝廷一些行为的批判和反思。当时朝廷中存在着一些人通过向金兵求和等妥协行为来换取暂时的和平,而不是真正地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进行坚决的抗金斗争和内部的改革整顿。李纲借此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不满和批判,认为国家的命运不应该寄托在这些虚幻的、自私的行为上,而应该依靠公正无私的决策和行动。)
状元骆成骧题字(图源见水印)
其四
贝阙珠宫不可寻,时因风雨听清吟。
(“贝阙珠宫” 原指用贝壳和珍珠装饰的宫殿,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美好、华丽和神秘的仙境。“不可寻” 则表明这样的仙境难以寻觅,传达出一种失落和迷茫的情绪。在风雨交加的时刻,诗人却能听到某种 “清吟” 之声,这 “清吟” 可能是风声、雨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声音,也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神灵的声音,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神秘而空灵的氛围。作者曾经对国家的政治清明、繁荣昌盛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就像向往那贝阙珠宫一样,但如今却发现这些理想难以实现,变得遥不可及。然而,在困境中他依然保持着一种对国家复兴的希望、正义的呼声的聆听,尽管这种希望如同风雨中的清吟般微弱且难以捉摸,但他并未完全放弃,体现出他在迷茫中坚守的一丝信念和对未来的微弱期待。)
叶公好画真龙出,却恨今无好画心。
(运用了 “叶公好龙” 的典故,叶公表面上非常喜欢画龙,当真龙出现时却吓得失魂落魄。诗人借此典故讽刺了当时南宋朝廷的一些现象,表面上宣称要抗金复国、重振朝纲(如同叶公好画龙),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决心和行动(却恨今无好画心),只是做做样子,敷衍了事。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朝廷这种虚伪行为的深刻不满和愤怒。他自己是真心实意地想要为国家抵御外敌、恢复河山,但却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和重用,反而被排挤陷害。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委屈和痛心,同时也对朝廷的腐朽和无能感到失望和绝望,进一步凸显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状元梁耀枢手书
其五
日染波光红洒洒,风摇浪影碧粼粼。
(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呈现出红色的光辉(“日染波光红洒洒”);微风吹过,江浪起伏,浪影碧绿清澈(“风摇浪影碧粼粼”)。这两句诗通过对色彩和动态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悦城环境的美妙和宁静,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这样的美景与当时南宋社会的动荡不安、百姓生活的困苦形成了鲜明的反衬。从李纲的心境角度来看,这美丽的江景或许让他暂时忘却了烦恼和忧愁,但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国家正处于危机之中,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大好河山正遭受着战火的蹂躏。这种反差使他内心的痛苦和忧虑更加沉重,也可能引发他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恢复繁荣的渴望,尽管眼前的美景看似美好,但他深知这背后隐藏着的是国家和人民的苦难,从而使他的心境更加复杂和深沉。)
神龙来去初无迹,多少江头求福人。
(“神龙来去初无迹” 龙母与五龙子的出现和离去都没有留下明显的踪迹,象征着神秘、难以捉摸的力量或命运。“多少江头求福人” 则将视角转向江边众多祈求福祉的龙母信众,他们怀着虔诚的心,希望能够得到龙母以及其下辖水府仙班的庇佑和恩赐,以改变自己艰难的生活状况。作者看到百姓在江边求福,深知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同时,龙母与五龙子的无迹可寻也可能暗示着他对国家命运的不确定性感到无奈和迷茫,他自己曾试图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但却如同龙母、五龙子般难以留下明显的功绩和痕迹,最终只能看着百姓在困境中挣扎,自己却无能为力。这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愧疚和悲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无力改变的痛苦。)
《梁溪全集》书影
总体而言,李纲的这五首诗在悦城龙母庙的传说与自然景致的描绘中,融入了自己对国家、朝廷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复杂情感,展现出一位忠臣在乱世中的悲愤、无奈与深沉的爱国情怀。通过对这五首诗的逐句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纲在南宋初期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对自然景物、神话传说的描绘和运用典故等手法,所表达出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包括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朝廷的不满、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关怀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他作为一位爱国志士和文人的复杂心境和高尚情怀。
《梁溪全集》书影
李纲画像
端溪文史创建于2015年9月,立足于发掘德庆人文历史,放眼泛德庆地区(即德庆曾经管辖过的包括今封开、云浮、郁南、罗定、信宜等地)以及肇庆地区乡土史情。你关注我,我致力于追寻历史本源。欢迎读者转发分享。在这里,您可以阅读许多关于德庆乃至肇庆人文历史的文章,希望能让您更加了解德庆(肇庆)历史,帮助您深入研究德庆(肇庆)文化。
其他公众号转载本公众号原创作品需取得授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