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研“一村(社)一委员”履职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近日,重庆市政协印发通知,通报表扬“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市级重点改革项目十佳案例,梁平区政协《以“一村(社)一委员”平台为载体,打通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典型改革案例榜上有名。

政协委员和村(社区)点对点、端对端的履职实践,是梁平区政协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的创新举措,也是促进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履职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助力农村饮水巩固提升

“六大员”延伸履职触角

近年来,梁平区政协不断探索联系群众新机制,搭建委员履职新平台,创新政协工作新载体,在全体委员中深入开展“一村(社)一委员”履职实践活动,将政协委员的履职触角延伸到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

过去,在委员履职实践中,存在联系群众的机制不够健全、平台不够多元、成效不够明显等问题,导致委员在实际履职中存在单向联系多,双向互动少;信息收集多,问题解决少;阶段联系多,常态联系少等问题,政策宣传、调查研究、矛盾化解、便民服务等履职活动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

为改变这样的现状,梁平区政协依托“渝事好商量·请你建梁言”协商平台,按照“全员参与、统筹推进、灵活形式、注重实效”和“就近、就便、全覆盖”的原则,将全区286名政协委员与342个村(社区)结对。每位委员定点联系1至2个村(社区),履职触角覆盖到每一个村民小组,采取集中安排和自行安排相结合的方式下沉到村社开展履职活动,做到每个村社都有委员联系、委员人人都有联系村社,实现了“委员联村”的全覆盖。

梁平区政协的要求很明确,就是每一个到基层、到现场、到一线的政协委员都必须当好“六大员”,即当好党的政策的宣讲员、收集民情民意的信息员、助推发展的调研员、破解难题的参谋员、促进和谐的调解员和传递关怀的联络员,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讲到千家万户,将民情民意第一时间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架起了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社情民意信息收集表和履职活动情况登记表两张表格,是防止“一村(社)一委员”走过场和流于形式的保证。委员每次到村(社)开展活动都要围绕履职任务填报相关信息,作为委员参与“一村(社)一委员”工作的考核依据。

区政协主席会、专委会定期分析委员上报信息,对涉及全局性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形成资政报告,报送区委区政府作为决策参考。对给予基层一线的意见建议,及时转交给所属乡镇(街道)、村(社区)办理。对需要多部门联合办理的意见建议,及时转交给“渝事好商量•请你建梁言”协商平台、委员工作室和委员服务站协商办理,确保委员反映问题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龙胜乡双凤村开展送温暖活动

“六个一 ”拓宽履职路径

开展“六个一”履职活动,是梁平区政协“一村(社)一委员”联系服务村(社区)的规定动作。这“六个一”分别是开展一次政策宣讲、一次民意收集、一次调查研究、一次小微协商、一次矛盾化解、一次公益活动,将委员的履职活动变成有针对性地帮助联系村(社区)解难题、办实事的有益探索。

在区政协委员廖爽的笔记本上,记录了碧山镇黄桥社区近年来发生的可喜变化,也记录了干部群众对当地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将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当地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为社区商贸、旅游和产业发展等提出自己的“金点子”。

走访群众、活动室接访、电话约访等,都是委员行之有效的履职路径。梁平区政协“一村(社)一委员”充分运用政协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以及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依托“渝事好商量•请你建梁言”协商平台,扎实开展“小微协商”活动,通过协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引导基层群众依法有序参与村(社区)群众议事、民情恳谈等民主协商活动,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团结,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初冬时节的梁平寒气逼人,但星桥镇高都村的村民却备感温暖。高都村地处深丘地带,全村860户居民普遍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负责联系高都村的委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随即组织相关部门现场踏勘。经过多方协调,高都村集中供水工程已经顺利开工。日前,梁平区政协再次召开院坝协商会,对高都水厂高效建设、水质保障、后期管理等问题进行协商,让群众不仅“有水喝”,还要“喝好水”。

自从开展“一村(社)一委员”以来,梁平区政协委员共走访群众2.4万余人次,开展宣讲600余次,收集社情民意772条,开展调研346次,组织公益活动333次,召开民情恳谈会238次,化解基层信访矛盾127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碧山镇黄桥社区

“四个+”加出履职成效

在“一村(社)一委员”的履职实践中,梁平区政协用“联系+引领、联系+资政、联系+服务、联系+协商”的履职组合拳,加出了政协委员的服务能力,也加出了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

依托“一村(社)一委员”的“联系+”,梁平区政协将委员的履职实践,变成了政策宣传的“扩音器”,社情民意的“接收器”、一心为民的“服务器”和促进和谐的“推进器”,转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镇街配合、委员发力、群众支持的工作合力。委员人均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由每年3条增长到7条,参与大会发言、交流发言、研讨发言的委员达到95%以上。承办了市政协“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改革项目推进会并作经验交流,“渝事好商量•请你建梁言”协商工作、特色委员工作室建设得到市政协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得到了快速解决。政协委员主动靠前协调,用心用情服务,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真正做到了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等问题,开展界别协商、基层协商和小微协商391场次,解决基层民生问题456件,把群众关心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真正办成了开心事、舒心事、暖心事。

为叫响“一村(社)一委员”履职服务品牌,梁平区政协建立“委员联村”履职成果反馈机制,及时把信息采纳和问题解决情况反馈给联村(社区)委员和群众,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按流程转交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及时向委员和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梁平区政协定期评选“一村(社)一委员”履职优秀委员,建立履职数据库,将活动参与情况列入委员年度履职考核重要内容,促进委员常态化履职。

在梁平区政协主席张子玉看来,开展“一村(社)一委员”履职活动,是创新群众工作模式和拓展委员履职渠道的有益探索,是委员了解和反映群众愿望、提升联系群众能力的创新实践。下一步,梁平区政协将持续推进“一村(社)一委员”履职活动,突出重点、拓展功能、丰富活动、完善机制,努力将“一村(社)一委员”打造成为具有梁平辨识度和深远影响力的委员履职工作品牌。

来源:重庆与世界

图/梁平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