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的时候,一个平日里静悄悄的家长群一下子呼啦啦几百条消息。趁着午休时间爬楼看完,有些唏嘘。
有人在群里分享了一个录屏,是一个几近崩溃的二胎妈妈。
孩子三年级,学习不太好,几乎天天被老师留堂。妈妈等在校门口,6点多才能接到孩子,因此没有时间回家做晚饭,天天只能在外面吃快餐。
即便如此,孩子依然学习不开窍,老师天天在群里@家长:孩子这个学习没完成,那个学习没完成,需要家长这个配合,那个配合……让这位妈妈烦不胜烦。
妈妈也知道自己的女儿不是学习的料,她尽力配合了,可孩子不争气,不乐意学习,也学不进。数日堆积起来的愤怒,一下子让她情绪失控。
她把孩子打了一顿,衣架打断了,课本撕烂了,愤怒之下,妈妈直接在班级群里向各位任课老师喊话:明天开始,请不要再给她家的孩子留堂,也不用布置作业,她的孩子从此学习躺平了!
01
视频一出,炸了群,平日里默默潜水的家长,也纷纷出来发表感慨。
有人说:
这个家长有点过激,有什么过不去的事儿非要在公众群里开撕,徒留给人笑柄。不想让孩子留堂,私下和老师留言不就完了吗?何必给自己难堪!
有家长友好分享自己的心得经验:
孩子作业写不完,孩子不想写作业,孩子不愿意上学的时候,要么家长代代劳,要么给孩子请假,等情绪过去了,日子照旧过,该读书的读书,该上班的上班。
可也有家长感同身受:崩溃,不仅仅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被留堂。
一个女人,拖两个孩子,又要上班,又要顾家,生活上得不到另一半分担,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孩子的学习压力,分分钟都会将她击得粉碎。
02
曾经几时起,孩子的学习成为父母头上的乌云,成绩好了,全家拨得乌云见天日,但更多的时候,因为孩子学习不佳而乌云密布,阴雨绵绵。
在当下的社会体制中,虽然有很多家长心里清楚,孩子的成绩与未来的成就并不能相提并论,但在家长的观念中,学习依然是大多数孩子未来的主要出路。因而,无论贫富,无论闲忙,家长们都不由自主投入到教育浪潮里,陪孩子搏击。
幸运的家庭,有一个愿意陪读的家长和一个学习能够长进的孩子;可更多的家庭中,父母耗下心力,孩子非但没有进步,整个家庭却被闹得鸡飞狗跳。
群里有位妈妈现身说法,她家里的孩子就是不会读书的料,尤其是理科。预习讲一遍,培训班老师讲一遍,学校老师讲一遍,孩子还是不会做题。于是乎,APP搜题再来一遍。可抱歉,同类题型换一个数字,还是不会。一对一家教也请了,连补课老师都表示无助:孩子内心不想要,没有办法啊。
妈妈说,原来她还存在幻念,希望通过外力提升孩子的成绩,哪怕一点点也是好。但屡战屡败的崩溃让她明白:放下幻念,饶过自己,饶过孩子,才能还家里一个清净。
一时间,群里一阵唏嘘:在当下的环境里,助力孩子学习,到底是对?还是错?
03
看完长长的聊天记录,我的心里说不出来的感受:明明知道这样的教育有问题,可孩子置身其间,却没有底气让他彻底躺平。争又争不过,躺又躺不平,有多少家长陷入一样的困境?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作为家长,到底该如何站队?
有家长分享了一个曾仕强教授的秘书李志锋老师的一个采访视频,听完,觉得有几点值得我们家长思考。
1)时代的需求,“知识”不再是立身之本
当今社会,历经几大改革,我们必须清晰地认清一个现实:蒸汽机时代、电气机时代改变的是人的体力,而如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改变的是人的脑力。
我不知道该如何来形容知识的重要性,好比现在孩子的学习离不开ai智能软件,但凡有不会的题目,只要拍一拍题图,智能软件就会在几十秒的时间内将解题思路清清楚楚呈现出来。如果孩子对其中的某个环节不懂,只要进行人机对话,就能立马针对性给出答案。
当机器能够轻松代替孩子答题,实现脑机联动是时代发展趋势,那么孩子十几年学知识,意义在哪里?
学习知识不再是孩子的立身之本,真正能够支撑孩子游刃在时代里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领悟力。
如果我们依然顺应教育内卷浪潮给孩子学习,丢掉的或将是伴随孩子一辈子的最重要的东西。
学习需要与时俱进,大环境改不了,能改的只有家长自己。
2)上个好大学,未必能够再找到好工作
现如今,有多少985、211毕业的孩子找不到工作,就连博士后送外卖、开滴滴也不在少数。
知识一定能改变命运吗?
这不再是个绝对的答案,既然如此,卷的意义在哪里?
3)只要健康成长,孩子就能上大学
现如今,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一个六岁的孩子只要健康成长到18岁,未来的大学随便挑。
那么,鸡娃的意义又在哪里?
人是一种有韧性的动物,就像弹簧一样,可以拉伸,也需要收缩,才能保持正常的状态。
但如果,从小让孩子处在卷的状态下,孩子总有一天会在某个阶段躺平。小学卷到初中躺平,初中卷到高中躺平,高中卷到大学躺平,有毅力者出了大学到了社会立即躺平。
如此,回看这十几二年的学习路,意义又在哪里?
04
李志锋老师说:所有成功者对社会是有好奇心的,是有学习力的,有探索心的。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早早就泯灭了好奇心,那又何谈成功?
道生万物,都是向阳而生。
对于孩子而言,他最终是凭借着自己的“长板”而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长板”可以是一种态度、一种技能、一种兴趣,而不仅仅是文凭。
可如今,我们家长有多少在补孩子的短板,目的只想提升孩子的总分,帮助孩子上一个本来上不了的学校,让孩子跳起来去够那个让他倍感吃力的学堂。
谁都不能预测未来会怎么样,但若能在大趋势中看清一二,放下一些执念,或许就会少一些痛苦。
孩子需要学习,在能力范围内尽力,不苛求,顺应时代,顺应天性,先培养他成为一个人,再考虑培养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是诺妈,家有男娃,探讨男娃的养育心得,记录孩子的学习日常,分享学习干货,一起共成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