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12月21日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考古遗产管理专业委员会和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遗产地管理新思路:应对挑战与跨界赋能”插话会在景德镇陶溪川成功举办。
内容来源:”文化遗产管理研究“微信公众号
本次插话会是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4年度会员大会的组成部分。年度大会共召开了三场内容丰富的主题边会,另外两场分别是由历史城镇村专委会召集的“历史城镇村的创新传承边会”和协会秘书处召集的“守护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和影响评估为题的边会”。
插话会在陶溪川上茶下咖举办,从曾经的国营瓷厂办公楼二层高高悬挂的巨幅海报显示了会议的开放性。这次插话会,以对话沙龙的形式,呼朋唤友来插话,是大家在一天的紧张会议之后,分享年度工作,放开桎梏,畅所欲言的场所。遗产地的管理者、工作者,围绕“ 土地:古今之争?”“遗产:大声来谈钱”“超越景区的想象”“遗产地管理者的声音”四个题目,共同讨论土地资源的相容性、遗产地的经济价值、景区建设模式外更有想象力的遗产地模式以及遗产地管理者等日常工作中非常关心的问题。
陶溪川的日与夜
活动吸引了来自文化遗产保护、城乡规划、考古研究、文化传播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遗产地在建设、活化、利用、传播方面的经验,深度探讨遗产跨界,破圈话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考古遗址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协会常务理事、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委会秘书长魏青,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卢远征,协会常务理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克成,协会秘书处主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燕海鸣等专家出席会议。会议还有来自庐山、景德镇、鼓浪屿、唐崖土司、丽江、钓鱼城等多个遗产地的管理者代表们,共同为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七嘴八舌”、献计献策。
清源文化遗产联合创始人李建芸和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刘岩分别代表两个专委会主持本次会议。徐天进院长代表专委会为会议开场致辞。
左:徐天进院长,右:宋新潮理事长
在主题发言中,协会常务理事、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委会秘书长魏青魏青首先分享了世界遗产视角下的景德镇手工瓷业的价值和资源,及景德镇申遗的价值主题与遗产特征要素。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实施创新工作室副主任王浩然探讨了三星堆遗址保护管理与遗产地社区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如何将申遗带来的红利惠及当地民众。协会副研究员解立分享了自己在世界遗产佩特拉遗址的考察经历和观察,探讨了考古遗址的旅游发展和当地社区的问题。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委会秘书处尚晋介绍了2024年国际上遗产地管理者的重大事件,并介绍了2025年度的主要工作计划。鼓浪屿管委会规划处二级调研员徐晋民分享了鼓浪屿的申遗成功后管理经验,特别是将相关法规整合到世界遗产保护条例的做法。庐山博物馆馆长熊焰介绍了庐山世界遗产智慧监测的科技创新成果,利用航空技术拍摄记录遗产地的气象物侯景观,以了解人口、环境和景观之间的关系。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研究员吴尚谦以“如果我来说唐崖”这个故事品牌分享了世界遗产展示传播的经验。
图/主题发言环节 左右滑动查看
在自由插话环节中,与会者畅谈如何“管理得法”,并在此基础上“生财有道”,对遗产地管理者的身份、遗产管理的挑战和创新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刘岩介绍了景德镇陶溪川、陶阳里十余年来进行保护与更新的经验,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去分析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针对来自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教师提出的国际考古合作和不同遗产保护管理策略问题,宋新潮理事长为大家特别分享了各个国家的考古制度以及中国考古百年的国际化与独立性。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路易,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钓鱼城遗址考古领队袁东山,景德镇御瓷博物馆馆长翁彦俊,人民文化遗产制片主任夏日等多位专家“插话”,分别从遗产保护展示、预防性保护、基层文保工作者激励机制;遗产价值认识与传播;经济学角度的博物馆和考古遗址财务管理问题;数据共享、数字化转型;遗产教育与大众关系等多个层面发表观点意见。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时华芳以良渚遗址为例,提出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让遗产地生活着的人有获得感,有更体面的生活这个问题。也由此引发现场专家纷纷“插话”,对遗产地运营、经营,经济可持续,文物土地经济价值、城市建设用地性质A7文物古迹用地等展开热烈讨论。刘克成、徐天进、卢远征等多位专家从国土空间规划、考古和遗产保护服务社会和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更广泛的社会管理体系等角度共同强调了文化遗产保护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点评,他充分肯定了各位嘉宾的发言质量与会议的学术+插话氛围,趣评本次活动“因为插话本身没有意义,所以让插话会变得更有意义。”
图/插话会现场的畅所欲言
破圈议论插话集
你有没有想到
佩特拉的居民还在遗址内活动,但“野生”的都已经被(官方旅游发展)“净化”了,驴被旅行车替代,野导知道更好玩的线路更好看的景观,但是非法的。
良渚留在遗址区的村民并不高兴,没有获得感,羡慕迁出的人住在新楼区。遗产地里的人,如何有更体面的生活?
遗产地所有利益相关者如何放弃傲慢与偏见,把一个地方想明白,真实性是什么,是发出声音的基础。
除了新闻媒体发的内容以外,大众和文化遗产地的关联度,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
你有没有想到
考古工作需要反省和批判,考古人,为谁挖?
死人要给活人让路,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遗产的保护都是空谈。
以人为中心,是以现在的人为中心,不是古代的人。
如何可持续发展,最大障碍是在文物系统内,其实我们系统内部的人不考虑可持续发展,考古的人只考虑考古保护和管理,其余的事情他不操心。
你有没有想到
遗产地需要发声,让国土空间规划部门了解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问题。
搞规划的人自己要解放思想,如果盯着保护规划的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告诉别人这个里面什么都不要干,最后你不死谁死?我们自己要解放自己,一定要画一个比保护范围,甚至建控地带更大的一个范围当做(经营)特区,(文保用地盈利)这件事才能够解套。
遗产地经营没有模式,没有重样,无法复制,需要找到每个遗产地唯一有可能突破的东西去拓展它的可持续发展可能性。
遗产地靠运营来回收投资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很多博物馆的专业人员都在干嘛?都在外围,做中间商。我们的生产能力在哪?
既然是插话会,那我们永远可以插下去,想下去。
因为插话本身没有意义,
所以让我们的插话会变得更有意义。
编辑| 胡玥
摄影 |陈凯、吴静、戚梦洋
审定| 李建芸、张谨、尚晋、魏青
封面图/图片|供稿部门
供稿|清华同衡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分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