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用“五谷丰登”,来表示粮食丰收,生活富足。五谷,就是中国最早种植的五种农作物,关于五谷具体是哪五谷,有几种说法,一说是:黍、稷、菽、麦、稻;一说是黍、稷、菽、麦、麻。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这应是南北方 “五谷”的差异。但,无论是黍、稷、菽、麦、麻,还是黍、稷、菽、麦、稻,对于其所代表的作物,一直存有争议,今我们就探讨下五谷究竟是哪五谷,是我们熟知的哪几种作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骨文的“黍”字

先说黍。“黍”,象形字,“黍”的甲骨文(上图)就是黍这种植物的象形:下部表示植株的根部,中间表示枝干,上面的分叉表示植株的叶,字形还突出了黍散穗的特征。杜甫在《羌村》诗之三:“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由此能看出黍是酿酒的主要原材料。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稷》说:“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归结一下黍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有黏性,二是可酿酒。

在黍的看法上存有两种争议,主要是小米还是高粱的问题。首先,需要强调的是黍不是普通的小米(黄米),根据其黏性的特征,黍应是区别于硬米的黏小米,北方之前包粽子用的都是这类黏米,有些地方也叫软米(糯小米),它还有个另一个名字叫糜(mei)子,或者软糜(mei)子。第二种看法认为黍应是高粱,因高粱常被用来酿酒,高粱也被称为蜀黍、番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糜子

笔者认为,黍应是糜子,甲骨文“黍”的字形,和糜子最为相似,同时糜子脱壳后的(糯小米)也是可用来酿酒的,其酿的酒有香气,酿出来的酒称之为米酒,所以黍是糜子的可能性最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子

接下来,说下稷,根据《本草纲目》中“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的记载。稷就是小米中不黏的那类,也就是黄小米,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认知意义上的谷子,脱粒后的籽称为小米。黍和稷就是小米黏与不黏的区别,对应着水稻中大米和糯米。当然还有看法认为稷是高粱,但据记载其特性,包括重要性,稷大概率不是高粱,而是谷子的可能性最大,因稷在古时被称为五谷之长,是绝对的主食,即使到了20世纪,抗战时期,红军在陕北的主食仍是小米。所以,稷应是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豆

说完稷,我们来说下菽,根据《说文解字》中解释:“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 《诗·小雅·小宛》记载:“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所以菽就是今天的豆,这个没有什么争议。至于这个豆是什么豆,黄豆、黑豆、绿豆还是红豆呢?根据元代王祯著的《王祯农书》记载:“菽者,众豆之总名。”,我们可以把菽当成所有豆类的总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麻

接下来,我们说下麻,麻类植物的总名,有大麻、亚麻、苎麻等,在古代专指大麻。大麻为大麻科大麻属的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皮纤维长而坚韧,可供纺织等。因为“麻”是一种茎皮纤维植物,由于将纤维麻弄成织布原料需要将麻纤维一根根的剥离出来,所以麻字也有“纷乱”之义,比如由麻构成的词“麻烦”,比喻做某件事极其纷繁复杂。当然大麻的用途对古人来说,不仅仅是用来织麻布,做衣服。还可用来编鱼网、做绳索,种子还可榨油,大麻种仁也叫火麻仁,具有润燥滑肠、利水、活血的功效,大麻对古人来说真正做到了一物多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稻与小麦

最后我们统一说下麦和稻,麦和稻作为现如今仍是中国人主食必不可少的两种作物,在历史上一直承担着主粮的作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甚至承担着部分货币的职能,税收也是以麦、稻为主。它们的名字和代表的作物和我们现如今认识的麦、稻没有本质区别,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小麦,稻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水稻。

所以五谷,我们可将其简单分为北方五谷和南方五谷,北方五谷为黍(糜子)、稷(谷子)、菽(豆类)、麦(小麦)、麻(大麻);南方五谷为:黍(糜子)、稷(谷子)、菽(豆类)、麦(小麦)、稻(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