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商业评论/原创】
助农有很多种方式,而企业家产业助农却鲜有成功的案例。
产业助农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的资金投入大,营收周期长,总之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远不如直播带货、捐款捐物等形式,这些能让农民们看到实打实的好处。
事实上,产业助农也有很多好处,在农村搭建产业能改变农民看天吃饭的顽疾,增加农民的收入。除此之外,产业还能带来技术、知识、眼界,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拓展农民的视野,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扔掉“农民就是落后”的偏见。
能完成产业助农壮举的企业家,需要和农民心贴心,了解农民,重视农民,奉行长期主义,扎根在农村才行。
12月29日,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第二次登上了央视《对话》节目,原来他早在2007年就扎根赣南农村,搭建脐橙产业链。在节目开始的画面里,农夫山泉工厂logo下面,有六个字“农民富,中国强”,这个口号让人越琢磨越觉得不简单。
01 17年产业助农,无惧风雨
赣南这个地方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农民除了种橙子,没有别的出路。但橙子种出来容易出现滞销的情况,小商小贩不进山收橙子,或者收购的价格低,农民就会白忙活一年。
这几年直播带货起来了,如果当地有高流量的主播还能直播带货,帮着农民们卖卖橙子。不过这种方式看似打开了销路,其实也有风险。如果当地没有高流量的主播呢?如果帮着农民卖得很好,会不会误导农民兄弟们来年扩大种植规模呢?直播带货,这种授人以鱼的方式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没有给农民有三点水的那个“渔”。
这个问题,钟睒睒早就看透了。他年轻的时候,在浙江日报农业部当记者,发表了很多讲农民困境的报道,在他的报道中,产业波动一层层传导,受到伤害的永远是最弱势的农民群体。
钟睒睒到赣南这个地方,上来就是干产业,安营扎寨,打长久战。他想给农民们留下一个产业,帮助农民们转型。
2007年,农夫山泉在当地建立了第一座工厂,引进了榨汁生产线,没想到刚投产就面临榨汁难的问题。
赣南脐橙属于纽荷尔品种,含有大量的柠檬苦素前体物质,经过加工之后,这种物质就会转化为柠檬苦素,使橙汁发苦、发涩。农夫山泉花高价采购来的榨汁设备,被发现并不适合榨取橙汁,不得已,只能将其报废。
接着,钟睒睒跑了很多个国家考察,用了7年的时间才解决这个世界难题,推出首款17.5°NFC(非浓缩还原汁)橙汁。
解决了榨汁问题,又要解决橘树的“癌症”——黄龙病。2013年左右,黄龙病席卷赣南,果农们不得不砍树自保,损失惨重。彼时,农夫山泉与果农签订收购合同,主动将脐橙收购价格从1元提升到2元的区间,这一似乎违反市场逻辑的举措稳定了受到黄龙病灾害果农的收入。而另一方面,即使在第一座工厂拥有充足产能的情况下,钟睒睒还是决定在赣南建立第二座工厂。2016年,一座脐橙切开状的硕大工厂落地信丰县,投产之时,钟睒睒在工厂召开了题为“农民富,中国强”的新闻发布会,邀请了300多位果农,表达了和果农坚定站在一起的决心。
除此之外,农夫山泉也在持续加大投入生物防治技术,抵御黄龙病的侵袭。今年农夫山泉应用了黄龙病搜索犬,依靠搜索犬的嗅觉嗅出潜在的病树。2017年,农夫山泉专门成立“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组,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探索黄龙病防治的各种可能性。如今,这项工作已持续7年,投入千万元,"黄龙病搜索犬"就是项目成果之一。
钟睒睒和农夫山泉在当地搭建产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类似的挑战,能够坚持下来,能够完成,本身就是值得点赞的事情。可钟睒睒却认识到人的局限性,企业家也不是万能的,也会受限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敬畏农业,从头学习。
在节目中,钟睒睒提到:“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要把自己夸大,小小的成功面前,把自己夸大到无所不能,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种警戒,不仅仅是警惕。没有人是无所不能的,人的局限性,人的知识的有限性,在知识爆炸面前,人的个人知识系统越来越小,哪怕你加上人工智能,你都是越来越小的。”
清楚地知晓知识的无穷无尽和人类的渺小,或许这正是钟睒睒扎根赣南17年之久的原因:既然无穷的知识人类一生都难以全部知晓,那么不如在一个领域内深耕。
随着农夫山泉与越来越多果农签订收购合同、改善种植技术,不少果农已经在农夫山泉的带领下实现共同富裕,“奔向大康”。有果农说,跟农夫山泉合作前,他投资了很多钱种脐橙,结果亏损了,还背上了债务。自从和农夫山泉合作后,他不但把债务还清了,还买了车和房,生活蒸蒸日上。“他们这个企业在这里存在,对我们的赣南脐橙这产业是顶梁柱。”
02 扶贫助农,惠及多方
现在,农夫山泉的17.5°橙也做成了中国脐橙品类品牌里的顶尖品牌。农夫山泉NFC果汁,也是中国的第一品牌。
2015年-2023年,农夫山泉对赣州脐橙的历年采购量从3.1万吨增长至17.7万吨。截至2023年底,在江西赣州,农夫山泉合作果园超20万亩,与约4000个果园建立了合作,改善约40000名农民家庭的收入,上下游惠及约10万人口。目前,农夫山泉在当地的工厂里面,有80%的员工都是本地人,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
如果没有产业背景的话,很难想象眼前的成绩。果农们可能依然在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现在果农们已经不再是单一性质的农民,他们已经成为懂土地、懂技术的“产业工人”。
03 搭建产业才是企业家的大善
此次节目正好安排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每年,中央都会重点部署三农板块的工作,指导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而农夫山泉在这片土地上践行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七年。
农民收入提高,能买车买房,安居乐业,社会就会安定和谐,正好应了农夫山泉“农民富、中国强”的六个大字,这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真正体现。
在节目中,钟睒睒提出了“垂直型企业”和“平面型企业”的概念,“你做成这样的企业,就是直播带货,今天带了货,明天完了,明天又换一个(继续带货),产业没有进步,一定要这样(做垂直型企业),任何一个产业像丛林一样,垂直型的企业形成商业的丛林,平面型的企业(就是单纯)收割。”
比起他理解中的“平面型企业”,钟睒睒希望农夫山泉成为一家垂直型的企业,扎根在泥土里,从农民到消费者,建立深厚的地基。
他说,“我的内心还是有底气的。我不敢说‘强大’,但底气来自哪里呢?底气来自1988年我办第一个企业到今天,我办了差不多近30年的企业,然后我对农民、对员工、对国家、对消费者,这个就是你一个人有底气的长期积累。”
这种情怀在中国企业家中是罕见的。钟睒睒的助农理想和商业理想融合到了一起,他的农业梦里有“中国梦”。
舆论应该鼓励更多像钟睒睒一样的企业家去扶贫助农,结合当地的情况,打造特色产业,这样会有更多的农民兄弟过上好日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