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买的是69平米的房子,为什么有37平米是公摊,这也太离谱了!”
买到公摊率超过50%的房子后,西安的李女士气得没有收房。她发现小区的楼道无比宽敞,甚至能停下一辆车。
她的遭遇并非个例,很多购房者“苦公摊面积久矣”,市场上关于“取消公摊”的呼声,从未停止过。
最近,衡阳、张家口等多地宣布将按照套内面积计价销售,更是让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人们开始关注,上海会取消公摊面积吗?取消后可能会房价有什么影响?凤凰网房产上海站针对这一问题,对上海多个楼盘进行了调研。
01 上海新房的得房率,为什么这么“低”?
公摊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分摊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
其中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警卫室等,都属于公摊面积,每家业主都要均分这些面积。
一般来说,得房率=(房屋建筑面积-公摊面积)/房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房屋建筑面积
从产品类型上看,公摊面积通常是高层> 洋房>别墅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得房率也逐步降低。超高层因为消防要求,消防前室与剪刀梯所需的空间大,且墙体更厚,电梯更多,所以公摊面积也大。公摊越高,得房率越低。
高层住宅(18层以上),得房率大约在70-80%;
小高层(7-11层)得房率大约在80%左右,稍高于高层住宅;
洋房(6层以内)以及叠拼别墅的得房率在88%左右;
联排、双拼、独栋别墅的得房率100%(不算二次公摊)。
有不少购房这吐槽,和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的得房率堪称“感人”。以2024年部分高认购率楼盘为例,得房率主要集中在70%-80%之间(数据来源:以网上房地产公示数据估算)。
2022年,上海出台了《上海市房产面积测算规范(2022)》,里面对于阳台、幕墙、飘窗、设备等测算方式给出了明确指导。
比如阳台,全封闭的阳台按围护结构水平外围计算建筑面积,不封闭的阳台(如:凸阳台、凹阳台、凹凸阳台、有柱阳 台等),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幕墙则根据不同材质的来计算,玻璃幕墙、金属幕墙以及其他材料幕墙等作为房屋外墙的,按水平外围计算建筑面积。既有主墙又有幕墙时,以主墙体水平外围计算建筑面积。
还有飘窗,窗台面与楼板面高差<0.5米且飘窗高度≥2.2米的,飘窗部分按其围护结构水平外围计算建筑面积,否则飘窗部分不计建筑面积。
空调外机位、热水器等设备机位和花池,根据位置不同计算标准不同。外挂于房屋主体结构外侧的设备平台和花池不计建筑面积。置于阳台 (或走廊)护栏内的设备机位无隔栏和高平台的,设备机位按阳台 (或走廊)计算建筑面积。
房屋建筑面积,也要按照墙体的外围来算。也就是说,如果外立面用的是石材和铝板,会比涂料更厚,所以得房率相对较低。
一些做了超低能耗的住宅,墙体厚度从200mm变成300mm,得房率会降低1-2%。不过根据上海市的政策,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可以获得3%的容积率奖励 ,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因墙体加厚导致的得房率降低问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哪怕是同一小区内,不同楼幢的得房率也会略有不同。因为公共面积是按楼幢分摊的,不同楼幢的楼层高低和共有部位会有差异,导致公共空间面积大小不同。再加上每幢楼户数不同,得房率也有区别。
因此在购买房子时,除了得房率,还有些购房者会关注“地毯率”。
顾名思义,地毯率就是室内可以实际被地毯覆盖的面积(各个房间的面积总和)占房屋建筑面积的比重,也就是室内净使用面积。
地毯率=(套内建筑面积-套内墙体面积)/房屋建筑面积=地毯面积/房屋建筑面积
大多数情况下,地毯率与得房率通常较为近似。但对于一些墙体较厚的项目,地毯率会小于得房率。
比如超高层项目前滩天御&天汇,高度超过100米,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因为对承重能力要求高,所以承重墙偏厚实,占用了一定室内空间。因此,虽然这个项目的得房率达73%,但实际使用面积(地毯面积)比较低,导致室内空间尺度感不够开阔。
当下,开发商也在不断优化产品。像上海中兴路一号项目,就以双线十字片墙、核心筒、外圈狗骨柱的建筑设计,内部无承重墙柱结构,得房率为约70%。
还有中海顺昌玖里,同样是高层,但采用了钢结构框架,降低了住宅内部剪力墙厚度。钢结构本身比钢筋混凝土轻盈,在同样受力情况下,截面更小,所以墙会相对薄一些。但有研究显示,钢结构建筑的隔音不够好,所以住宅项目很少采用这种结构。
龙盛湾上则采用偏置核心筒+框架剪力墙体系,用结构柱代替剪力墙,增加使用面积,室内几乎没有承重墙,这也会增加地毯率。
其实,不论是得房率还是地毯率,背后都涉及到建筑设计规范、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开发商的成本控制。
开发商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始终在不断调整房屋设计,在居住体验和得房率之间找到平衡点。
02 取消公摊面积房价会降?实际上并非如此
很多人下意识觉得,高得房率意味着购房者占得了便宜,低得房率则意味着遭受了损失。因此取消公摊面积,是不是意味着得房率增加,房价也会随之降低呢?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房地产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光灿提出,“按套内面积计价由于面积的基础不同,单位面积的名义价格肯定会上升,但并不一定带来实际房价的上升。对于规范的企业来说,只是计价方式的变化,不会影响开发企业的总收入,对于购房人来说,也不会有购房总价的变化。”
就拿重庆来说,2002年起就开始以套内面积计价,两套计价体系都会写入购房合同。目前,重庆买房以套内面积作为计价依据,但缴纳契税、物业费、装修等均是按照建筑面积计算。两套标准的房屋总价不变,套内单价高于建面单价。为了吸引购房者,中介往往倾向于用建面单价标价。
不过,取消公摊面积确实是大势所趋。目前来看,“取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衡阳、张家口这些三四线城市正在执行的方式,将原本合同或宣传中提到的“按建筑面积计算,每平方米XX元”,直接更改为“按套内面积计算,每平方米XX元”,简单明了。
另一种是通过改造设计,开发商额外赠送面积,变相增加得房率。比如有的新盘空中花园、绿化阳台、避难层、开放式风雨连廊等不计入容积率,封闭式阳台算一半面积,挑高客厅算单层面积。像热度很高的“第四代住宅”,就有着超大阳台和外延式露台花园,这些面积不计入建筑面积或仅部分计入。因此得房率甚至能超过140%。
取消公摊固然会有更多的实用面积,但也可能意味着公共空间的减少,降低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就提到,“不论是得房率还是公摊,都有存在的必要性。真正要管控的其实是不合理的、违规违法的,在销售过程中制造高得房率的这些情况,而不是说随便改变这种公摊的设计规则,其实是会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
目前购房者关于公摊面积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取消公摊后房价是否会上涨”以及“质量是否会下降”这两点。
有专家建议,增加公摊面积的透明度,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