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至29日,“考古遗址土地文化资产科学释放研究成果展示暨考古经济学研讨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广东省首次举办“考古经济学”专业学术研讨会。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政厅财政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相聚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探讨考古遗址土地文化资产科学释放路径和考古经济学研究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广西是我国率先开展考古经济学探索与研究的地区之一,至今已持续20多年时间。考古经济学探索与研究,与广西高速公路建设有着特殊的密切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以后,广西启动了大量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基本建设项目,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与此同时,广西基本建设考古也迎来一个高峰时期,在南宁至百色、百色至隆林、百色至罗村口、桂林至梧州等高速公路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考古发掘了自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大量遗址和墓葬,获得了诸多重要发现与学术成果,其中一些重要发现填补了广西乃至全国的考古空白,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广西高速公路建设与文博事业发展催生了广西地区相关学者率先在全国开展考古经济学研究。2002年-2012年,陈向进等考古经济学研究者开展考古文化资产经济价值释放的前期研究工作,在广西基础设施领域开展“三资模式(资产-资本-资金)”释放特定资产经济价值为资金的研究与实践并获得成功,积累了丰富的资产转化为资金的成功案例,为考古文化资产经济价值释放研究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2012年至今,由陈向进牵头的考古经济学研究团队,围绕考古文化资产固有经济价值科学量化、科学释放等课题开展了系统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认识与成果,如提出土地资源二元性与考古学科二重性的认识,首创考古经济学ADOS资产释放模式。

研讨会介绍,《桂林市人民政府公报》2023年第3期向社会公报,甑皮岩遗址考古发现的万年陶器填补世界陶器起源空白,“万年智慧圣地”成为桂林市历史文化新名片,纳入桂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万年智慧圣地”与“桂林山水甲天下”成为桂林市人民政府规划塑造的桂林市两个“世界级城市品牌”。

陈向进认为,自1965年广西桂林市甑皮岩遗址发现以来,经过持续数十年发掘与研究,形成的甑皮岩遗址考古学研究成果拥有巨量的经济价值,可以科学释放为桂林市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需要系统开展甑皮岩遗址土地文化资产科学量化与科学释放的考古经济学研究工作。

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与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李香菊教授认为,十八大以来,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考古研究工作者形成了“陶雏器”“双料混炼”“中华陶器之源”“甑皮岩双料制陶古法”“万年文化桂林三宝”等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本次会议以“考古经济学”为主题,聚焦甑皮岩遗址无形资产的经济转化进行研讨,以期激活考古遗址历史文化资源,向经济文化资产以及文化资本转化,为因地制宜地推动桂林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探寻新财源路径。

与会的广西财政厅财政科学研究所胡德期博士坦言,考古文化客观存在固有经济价值,属于国家资产,开展考古经济学研究,将考古文化巨量资产科学释放为国家财政收入,意义重大。广东是我国经济先行区,广西是我国考古经济学研究前沿地区,两省区可以进一步联合开展后期研究工作。

朱坚真教授介绍,2020年以来,陶雏器(广州)文化研究事务所牵头与广东海洋大学、桂林旅游学院三方,持续5年时间联合开展甑皮岩遗址考古经济学研究工作,形成中华陶源米藏数码陶器转化因子科学量化甑皮岩考古文化固有经济价值等系列考古经济学研究成果。朱坚真教授认为,甑皮岩遗址土地文化资产具备科学释放为桂林市政府财税收入的诸多优越条件,可以成为地方财税收入的新路径,对推动桂林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民主同盟广西自治区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广西民族大学原副校长黄世喆教授,中国民主同盟广西自治区委员会秘书长、二级巡视员李伟,广西钦州市原副市长郭晓红参加本次考古经济学学术研讨会活动。

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华陶源米藏数码陶器试运行启动仪式”,由共同主持“中华陶源米藏陶器”研发的桂林旅游学院二级教授帅立功与陶雏器命名者陈向进分别向曾素萍女士、曾剑翔先生移交首件中华陶源米藏数码陶器作品。该陶器运用世界唯一可溯源至源头并传承万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甑皮岩双料制陶古法”升华期烧制技艺烧制,是我国首款数码陶器,储藏海量考古文化内涵,具备成为甑皮岩考古文化固有经济价值转化因子的条件。(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石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