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甘肃省金昌市的土地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地主被押赴刑场。当地群众纷纷议论,这位老地主多年来横行乡里,欺压佃农,罪行累累。就在行刑前的最后时刻,老地主突然声嘶力竭地喊道:"等一等!我救过徐向前!"此言一出,在场的干部和群众都愣住了。这位甘肃乡下的老地主,怎么会和开国元帅徐向前扯上关系?而且还说救过他?正当人们将信将疑之际,老地主家人匆匆赶来,手里握着一张已经泛黄的纸条。这张看似普通的纸条,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它又将如何改变这位老地主的命运?

一、西路军的艰难处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的西北,黄土高原上寒风凛冽。这一年的秋天,在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中共中央为了打通与苏联的联系,从红四方面军中抽调了两万余名将士,组建了一支新的军队——西路军。

西路军的成立可谓仓促,部队从长征中刚刚走出,许多战士还未从疲惫中恢复过来。这支队伍由徐向前担任总指挥,陈昌浩担任政委,他们肩负着开拓河西走廊根据地的重任。但是,摆在西路军面前的困难远比想象中要严峻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当其冲的是地形问题。河西走廊地区地势复杂,既有绵延的山脉,又有广袤的戈壁。对于主要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来说,这里的环境格外陌生。冬季的河西走廊,昼夜温差巨大,白天烈日当头,夜晚寒气逼人。许多战士只有单薄的军装,根本无法抵御严寒。

更大的威胁来自马家军。马家军是由马步芳、马鸿逵等人组建的地方武装,他们长期盘踞在西北地区。这支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还得到国民党的大力支持。马家军的士兵都是西北本地人,他们体格健壮,熟悉地形,还经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在作战时,他们常常利用本地地形优势,采取游击战术,给西路军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11月,西路军在永昌附近与马家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马家军凭借优势兵力,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术。他们先是切断西路军的补给线,然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对西路军实施分割包围。西路军虽然奋力反击,但在装备和补给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战斗异常艰难。

更令人担忧的是,西路军的后勤补给日益紧张。由于当地天气寒冷,农作物产量有限,加上马家军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西路军常常陷入粮草匮乏的困境。战士们有时只能靠吃野菜、树皮来充饥,有些人因此患上了严重的营养不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2月,西路军的处境更加危急。马家军在得到国民党援军后,进一步加大了进攻力度。他们采取分散包围的战术,将西路军分割成数个部分,各个击破。西路军被迫转入防守,但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防线不断被突破。

二、徐向前的生死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初,西路军的处境愈发艰难。持续的战斗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两万余人的部队已所剩无几。3月的一个清晨,马家军突然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猛烈的炮火将西路军的阵地炸得支离破碎。西路军被迫分散突围,部队的建制被彻底打乱。

徐向前率领仅存的一个警卫排,在枪林弹雨中突出重围。这支不足三十人的小分队,携带着最后的通讯设备和重要文件,开始了艰难的东进之路。为了避开马家军的追捕,他们只能选择人迹罕至的荒漠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路线穿越了甘肃境内最为荒凉的地带。白天,烈日当空,沙尘肆虐;夜晚,寒风刺骨,温度骤降。警卫排的战士们带着仅有的几壶水,在茫茫戈壁中艰难跋涉。他们不得不采取昼伏夜行的方式前进,以躲避马家军的搜索。

马家军对徐向前的追捕异常凶狠。他们派出了数支精锐骑兵队,在各个可能的路线上设下埋伏。同时,马家军还在沿途村庄张贴了悬赏告示,承诺重金捉拿徐向前。这使得警卫排不敢轻易接近人烟密集的地方补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军途中,战士们的给养逐渐耗尽。有的战士因脱水而晕倒,有的因饥饿而无法继续前进。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吃野草根、喝露水。徐向前带领着战士们在荒漠中寻找仙人掌,用刀割开吸取其中的水分。

3月中旬,当队伍行至永昌近郊时,情况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连续多天的行军使战士们筋疲力尽,携带的通讯设备也因为沙尘的侵蚀而出现故障。更糟糕的是,他们的后路被马家军截断,前方则是一片未知的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