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有一位十分“懒惰”的诗人,他这一生只写了一首诗。

当然这还不算奇怪,奇怪的是这首诗只有两句,但将社会、官场、人情世故等全部融了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现在,我们依旧在使用这首诗,或者说由这首诗产生的词语。

这位诗人究竟有多“懒”?他又是在什么样的境遇下写的这首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水楼台

苏麟,宋朝杭州巡检,在地方上功绩卓著,得到百姓的赞誉。

尽管得到的俸禄还不够一家人的吃喝,但他毫无怨言,帮助百姓解决难题,如寻找失踪的人员、为百姓添地寻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是事关百姓的事情,苏麟都会尽心尽力,因此在任上的大多时间他都奔波在外。

与其一起工作的官员,皆夸他是个“拼命三郎”,对其连连称赞。但不管做了多少好事,苏麟的官职就一直没有升过,毕竟他与上级的关系也没有那么亲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逢范仲淹选择离京,来到杭州担任知府。他一上任,便前往各地体察民情,听取各地官员的民生情况,顺便看看这些官员品性如何。

看着官员们夸夸其谈,范仲淹的心中有了几分思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特意前去这几位官员的管辖之地探查,如果是假的,那治罪;如果是真的,那就向朝廷举荐升官。范仲淹别的权力没有,这点权力还是有的。

可以说,范仲淹算得上朝廷的“选拔官”,源源不断地为朝廷输送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久而久之,许多官员得到范仲淹的举荐,或提拔一级,或奔赴京城做官,一派其乐融融的样子。然而,唯独一人在宴席上,闷闷不乐,他就是苏麟。

看着自己身边比自己还差劲、还懒的官员都升任了,而自己却始终无法得到提升。说实在的,他的心理不太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也知道,范仲淹来了杭州这么多天,自己却因为常年出差,并未到范仲淹的面前晃悠,根本没有提升的机会。

当官的当然希望自己被上级看到,于是,在杭州城中举办的一次宴会上,苏麟做了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竟是苏麟只做了这句诗,还是其他的句子都遗失了,这方面无从查证。但这句诗却十分出名,直到现在我们依旧在使用。

当苏麟说出这两句诗的时候,在场众人无不为之赞叹。而范仲淹却听出了其中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水楼台先得月”意思是距离范仲淹近,便可先一步获得官职。那距离远的怎么办呢?

范仲淹也觉得此前自己所做有些不妥,应该自己调查,不能埋没了人才。

于是,在宴席过后,他着重调查了苏麟的管辖之地,发现他之下一片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仲淹这才知道自己是遗漏了大才,连忙给朝廷写了封推荐信,苏麟的职位也得以提升。

而苏麟一生也就写了这一首诗,但其中的“近水楼台”到现在依旧有讽刺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范仲淹之所以举荐苏麟,另一个原因就是苏麟这个人性格与自己有一拼。

苏麟体谅百姓,刚正不阿,而范仲淹确实是如此,要不然怎么会到杭州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颠簸人生VS平坦人生

相比于苏麟得到范仲淹赏识,从而一路官远亨通,范仲淹的入仕之路过于曲折,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不公!

范仲淹幼年苦学,之后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刚当官,便敢于直谏,简直就是朝廷中的一股清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地方担任通判的时候,中央发布一条命令,要求范仲淹在各地方征募劳工,修建宫殿。这样庞大的工程费时费力,却没有什么用,那建它有什么用?

范仲淹体谅百姓的辛苦,直接上书表示此举劳民伤财,不宜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他还主张精简朝廷中的官职,以此充盈国库,简化任命官员的流程。

只要皇帝下达一项政策,对百姓不好的范仲淹一律上书反对,也因此得罪了许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宰相吕夷便是其中之一。当时吕夷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朝廷中奉承他的官员大有人在,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拉帮结派的情况。

不仅如此,吕夷多次提拔自己人,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简直就是在以权谋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仲淹得知后大怒,立马上书向皇帝说明情况,并表示皇帝应该进行惩戒。

然而,令范仲淹没想到的是,吕夷竟然选择倒打一耙,说范仲淹联合其他人,在朝中拉帮结派,甚至污蔑朝中大臣。范仲淹不置一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件事,范仲淹被贬到地方,而这样的事情不只发生了一次。有的时候连皇帝都因为范仲淹敢于“告状”的性格头疼不已。

恰逢西北战事渐起,范仲淹奉命带兵抵御,通过修筑防御要塞、坚固的城墙等,打退敌人的进攻,将李元昊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后,范仲淹辗转各地,成功带领该地百姓抵御来犯之敌。渐渐地,战事渐歇,范仲淹因为立了大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谏官,隶属于皇帝。

这下范仲淹直接“放开膀子”干了,将当初吕夷的手下一一挑出来,并将副丞相王举正拉了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范仲淹还与欧阳修等人对朝廷进行改革,几个月后,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因为宋朝的情况过于复杂,范仲淹等人也无力改变。

再加上朝中势力错综复杂,一些世家大族根深蒂固,甚至开始驱赶范仲淹。无奈之下,范仲淹只好选择离京,不想掺和朝廷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在离京的这段时间里,范仲淹另辟蹊径,为朝廷选拔了多位治国人才,而苏麟便是其中之一。

除了苏麟之外,范仲淹还有哪些脍炙人口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金子总会发光

其实就拿苏麟来说,一个在地方上兢兢业业的小官,要是没有范仲淹的推荐,他一辈子可能熬不出头。

但他懂得争取,范仲淹又求贤若渴,才让苏麟有机会高升。不过,也正是因为苏麟本身十分优秀,才能达成“配位”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诠释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在范仲淹这里得以充分体现。

相传,有一位名叫富弼的少年前来探望范仲淹。

当看到这个人的时候,范仲淹就觉得他气质不凡,不像个普通人。在交谈过后,这种想法越演越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弼文采出众,谈起国家大事来侃侃而谈,完全不怯场的样子。不仅如此,他还有一手好字,笔锋犀利,让范仲淹大为赞叹。

于是,秉着不浪费人才的原则,范仲淹推举他去参加了宋朝的制科。富弼没有辜负范仲淹的期望,获得了一个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范仲淹的帮助,他很快便在官场站稳脚跟。之后富弼从一名普通的官员成为了名相。

在朝廷中,有很多人都是被范仲淹推举进来的,他们无一不是栋梁之材。而苏麟也在范仲淹的推举下,管辖范围扩大,权力也不断增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一旦发现百姓请愿,就必定立即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一天,一位老农前来请求苏麟帮他们解决河道淤积的情况,苏麟得知后立马下令进行调查,并快速做出应对方案。从开始到解决,他仅仅用了几天的时间。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像苏麟这样为民的清官却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懒”到出奇,仅用一首诗便得到范仲淹的另眼相看。他又勤快不已,一生为百姓、为宋朝操劳不已。这样的清官少有,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