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论文
路甬祥. 世界制造进入新时代 中国制造开创新境界[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21): 1-3.
LU Yongxiang. The World Manufacturing Has Entered a New Era, China Has Created a New Realm of Manufacturing[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4, 60(21): 1-3.
(戳链接,下载全文)
世界进入新时代,全球制造展现新境界。美国高科技和尖端军事装备制造仍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普通制造业逐年脱实向虚呈萎缩态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快速发展,并呈现独特优势,预计 2035 年中国制造将超越美国登冠全球。分析中国制造的特点和竞争优势。党的二十大为在 21 世纪中叶达成新时代中国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全面阐述了中国制造的特点和发展态势。中国制造将对中国和人类社会智慧、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卓越贡献。
本文作为《机械工程学报》2024年第21期的文章发表,期望相关工作为中国制造发展提供参考 。
1
前言
随着世界进入新时代,全球格局呈现一强多极的发展态势。美国在高科技、金融和尖端军工等领域依然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然而,美国在赢得信息革命获利后积极推进从传统制造业到高端制造、从制造业到制造服务业的产业转移与变革,在制造产业链全球分工中将劳动密集低附加值制造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美国本土着力保留高技术研发和大力发展股票证券金融投资等虚拟经济,由于金融投机过度、不断挑起国际冲突以及国内两党间的争斗激烈,美国制造业加快脱实向虚。美国国内基础设施老化,制造业对年轻一代吸引力下降等,也加速了美国制造业呈持续萎缩态势。
尽管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并推出多项策略以重振本国制造业,例如,2022 年10 月美国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继 2019 年后重新发布了先进制造战略研究委员会的新版《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再次强调制造业是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驱动因素,拜登政府将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放在重振制造业、建立强大的国内供应链、投资研发、培训劳动力等方面,以确保美国在全球的经济主导地位。然而,制造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product,GDP)中的增值比例仍在不断下降,相应的制造业贸易逆差亦持续扩大。尽管美国在军工等高科技领域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美国洛克希德 • 马丁公司脉动组装生产线,平时只保持每年 12 架的组装能力,根据战时需求依靠全球供应链协同可以实现两天下线一架的能力。但从总体而言,美国制造业衰退以及在全球市场竞争力削弱趋向已成定势,难以逆转。
20 世纪 50 年代,世界汽车制造之都美国的底特律曾是全美第四大城市,人口曾达到 180 万的巅峰,2013 年由于汽车制造业衰退而宣布破产,人口缩减至不足 70 万,重振之路唯艰;德国联邦政府早在 2013 年就已经提出在互联网时代构建数字化网络智能工厂保持德国工业竞争力的战略,又称第四次工业革命,应对数字网络时代,制造业依托于无线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材制造、机器人等突破性技术,致力打造高灵活度、高资源利用率、高精确度的“智能工厂”。20 世纪 90年代后,日本也选择以“精益制造”作为其制造业转型的目标。在与日德韩等车企的新一轮剧烈竞争中,美国三大车企产业风光不再。
2
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效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自 1978 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而稳健增长,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稳位居前列,并长期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至 2023 年 ,中国的 GDP 已超过 126 万亿元人民币,为美国的 65%左右。预计到 2035 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此外,中国在实体经济、制造业以及依托互联网的创业结构优化和创新潜力等已展现全面强势崛起态势。
3
中国制造的特色
目前,在全球 500 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已有220 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大国。其背景是新质经济发展对制造业的宏大且持续增长的需求,为其提供了持续强大动力。全球 2023 年制造业增加值为 16.18 万亿美元。中国为 4.7 万亿美元,位列第一,占全球 29%,美国为2.8 万亿美元,占全球 17.3%,欧盟为 2.7 万亿美元,占全球 16.7%。
中国不仅拥有庞大的创新人力资源,还拥有全球最大的、快速增长的制造业国内市场。中国已经形成了科技与利于产业创新的高地,以及全面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外,先进的电力网、高铁和高速公路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以及日渐完善的制造业市场法治环境,构成了优良的制造业投资环境。这使得中国对全球创新人才和国际资本产生了难以舍弃的吸引力。科技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高质量、持续增长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为中国制造业注入了不竭而强大的动力。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发展形成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1) 科技创新驱动。至 2023 年,中国在研发上的投入已超过 3.3 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已跻身世界前列。研发资金的持续增长不仅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新质产业的发展,而且中国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2.64%,这一比例已超越了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标志着中国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实力和创新创业水平已经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development, OECD)国家相当。科技创新驱动使得中国年新增企业数量位居世界第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步伐加快,而人工智能、量子通讯等技术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2) 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增强对机遇和风险的认识,准确识别变化、科学应对变化、积极促进变化。我们既要坚定把握并充分利用新的战略机遇,又要擅长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从当前的困难中发现把握并创造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机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
(3) 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全面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坚持通过扩大开放推动改革,利用超大规模国内和国际市场优势,在拓展国际合作中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这将为全球制造业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提供确定性和保障,并作出重大贡献。
(4) 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国以高水平大学为核心,构建了规模宏大的创新人力资源培育基地,其总规模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每年,中国培养的理工科、数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以及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一。2023 年,全国普通和职业本专科院校共招生 1 042.22 万人,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8 月 15 日,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了“2023 年软科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该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 1 000 所研究型大学,其中中国内地共有 191所大学上榜,跻身世界百强的内地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大学等 10 所。
(5) 强大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科学家提出并自主设计建造成功的中国天眼 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于 2020 年 1 月 11 日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以来,已收到来自 15 个国家的科学家的项目申请。截至 2024 年 4 月 17 日 FAST 已发现超过 900颗新脉冲星,拓展了人类对宇宙深空的认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航空航天、中国船总、中国核工业、中国电子科技等集团公司、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国立研究机构,致力于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世界科技前沿、14 亿人口不断增长的消费和发展需求、农牧业有关的育种、病虫害防治、土壤及农田水利等研究机构以及国防安全有关科技创新研究院所,共同构成了强大的国家科技研究战略体系。
(6)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中国不仅在高铁和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上位居世界之首,超高压输电网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外,中国在千兆级光缆和5G 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建设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智慧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网、智慧高速公路网、航空航天运载工具、中国天宫载人空间实验室等已经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先进示范。聚焦物质、生命、地球、环境、能源、先进材料、空天、海洋、交叉前沿技术等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综合极端环境实验装置已形成规模和体系,为重大科技创新突破提供了坚实的科研基础、条件保障和凝聚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
(7) 完善的卫生防疫基础设施,包括覆盖全国14 亿人口的卫生防疫网络、卫生保健数据库以及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的先进设施,为国民健康提供了坚实科技保障,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育和保障科技创新的能力。
(8) 在太阳能、海洋风电、储能、开采、养殖等海陆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致力于发展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并通过将水电、风电、光伏发电高效转化为氢能源,展示绿色零碳氢能的美好未来。同时,中国核电从技术引进和模仿学习到自主研发、创新突破、快速发展,已进入世界核电技术第一方阵。这些成就不仅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动力,也为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创新动力。
4
结语和展望
党的二十大为在 21 世纪中叶达成新时代中国制造强国的伟大目标,精心绘制了全面而详尽的发展蓝图。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及军队等核心领域,深刻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意义,深入部署了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与关键任务,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擘绘出推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的壮丽前景。
制造强国战略咨询研究组和中国工程院于2015 年向党中央、国务院联合提出战略研究报告,引入了评价制造强国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由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四个分项赋值构成,自 2015 年起发布。2015—2020 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由105.78 增长到 116.02;2020—2022 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年均增幅超过 4 个百分点,与美国同处世界主要国家最高水平,整体实现平稳增长。我们致力于实现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愿景,这不仅是确保新时代现代化征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够高质量、如期完成的坚实基石,更为 14 亿中国人民提供优质的中国设计制造产品,为中国和世界实现智慧、绿色低碳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新质生产力和创新创造的产品和装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提供强大动力!
作者及团队介绍
路甬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机械工程学报》编委会荣誉主任
责任编辑:杜蔚杰
责任校对:张 强
审 核:张 强
JME学院简介
JME学院是由《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2018年创建,以关注、陪伴青年学者成长为宗旨,努力探索学术传播服务新模式。首任院长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会监事长、《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两刊主编宋天虎。
欢迎各位老师扫码添加小助理-暖暖为好友,由小助理拉入JME学院官方群!
欢迎关注JME学院视频号~
寻觅合作伙伴
有一种合作叫做真诚,有一种发展可以无限,有一种伙伴可以互利共赢,愿我们合作起来流连忘返,发展起来前景可观。关于论文推荐、团队介绍、图书出版、学术直播、招聘信息、会议推广等,请与我们联系。
感谢关注我们!我们《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将努力为您打造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学术媒体!
版权声明:
本文为《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公众号后台留言需要转载的文章题目及要转载的公众号ID以获取授权!
联系人:暖暖
电话:010-88379909
E-mail:jme@cmes.org
网 址:http://www.cjmenet.com.cn
官方微信号:jmewechat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