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政治人物,蒋介石历来备受非议,他的独裁统治成了民国时期笼罩在历史上空的消之不散的阴云。
蒋介石想当然地认为,他的统治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只是却忘记了历史反复印证的真理,即: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蒋介石不顾人民的利益,纵容四大家族胡作非为,借助垄断手段,大发国难财,这就注定了他的结局,毕竟人民不可被愚弄,谁敢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最终只能被抛弃。
历史大势不可违背,蒋介石自然不例外。
在中共的英明领导下,蒋介石集团步步退败,最终落得了败走台湾的落寞结局。
蒋介石在台湾依然沿用自己在大陆的那一套统治,将祖国的宝岛打造成了自己肆意妄为的私家花园,甚至妄想着日后能有机会重返大陆。
只是可悲的是蒋介石直到在台湾士林官邸去世也没能实现这一愿望。
蒋介石自从去世后,至今没有入土,而是暂厝慈湖,以待将来子孙后代能完成他的遗愿。
值得一说的是,慈湖是蒋介石早在1955年一次返回台北途中内急停车方便时意外选好的墓地,那么他为何会选择此地?
意外
1955年,蒋介石在台湾已经站稳了脚跟,闲暇时刻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便是位于台湾山区的角板山度假。
角板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蒋介石初到台湾时便发现了这一地方,甚至还出资在此地建设了一座度假区,这引得国民党的达官贵人争相效仿,以至于让角板山逐渐热闹了起来。
蒋介石自然不会觉得这些人打扰了静修之心,毕竟他的统治还需要这群人,即便有时候看不惯他们的行为作风,他也只能忍着。
在台北和角板山之间的风景,蒋介石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而在一次意外中,他意外发现比角板山风景还要更美的地方。
有一次蒋介石返回台北时,遇到了一个相当尴尬的事情,突然间的内急让他不得不停车方便。
人活一张脸,蒋介石自然不能当着手下那么多人的解决内需,而手下的人也很识相,立即从路边的草丛开辟出一条小道,让蒋介石前往其中。
蒋介石深入其中方便后,抬眼观察四周,便被一种熟悉的感觉包裹,因为此地与他年少时的奉化老家的风景实在是太像了。
家乡
蒋介石对故乡始终都有一种不可言状的情愫,当他在大陆的统治岌岌可危被迫下野时,他甚至在奉化老家呆了好几个月。
在此期间,他带着家人多次祭拜父母之墓,想来,此时的他已经预感将来再也不能尽孝。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内心的思乡之情,并未消散,反而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生长,所以当他发现这块地方后,便念念不忘。
回到台北之后,蒋介石立即命人去查询此地的历史。
根据属下带回的消息,蒋介石得知此地名叫新埤,是属于台湾望族林家的产业,只是林家并没有将这块地放在心上,以至于迟迟没有开发。
蒋介石便命人将林家的主事人请到总统府,与其商讨自己想要开发这块地的打算,林家人一听,立即将这块地送给了蒋介石。
暂厝
蒋介石对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钟情了,他依照自己年少时对家乡的印象改造,还在其中建了慈母桥和慈母亭等等,因为他认为只有有母亲的地方才是家乡。
为了缓解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他还将此地改名为慈湖。
在开发慈湖的过程中,蒋介石也没有忘记在此地建设自己的陵寝,以实现自己在百年之后能葬在与家乡相似的地方,这也是他灵魂上的寄托。
随着时间的推移,蒋介石愈发感觉到,在他有生之年再也没有希望重返大陆,于是便更加眷恋慈湖之美。
在蒋介石奄奄一息之际,他交代蒋经国,在自己死后,棺椁暂厝于慈湖,就此结束了一生。
厝,是奉化等地的一种丧葬习俗,指的是那些客死他乡无法返回故土埋葬的人,可以暂时以将棺椁的四角垫起来不接触地面的方式,停放在异地并不下葬入土,以待将来有机会子孙后代在不破土的情况下迁回家乡安葬。
蒋经国自然不敢违背父亲遗愿,只是奈何他根本没有能力帮助蒋介石完成心愿,以至于直到现在蒋介石的棺椁还停放在慈湖。
回家,对于蒋介石来说,最终则成为了最遥不可及的梦,慈湖再美,终究不是奉化……
1953年,台湾台北市万华区西门町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打架斗殴的事件。
参与斗殴的双方经旁人劝说依然打得难解难分,周边的人们害怕会闹出事情,便慌忙报了警。
警察到来之后,两名少年才停手,而他们也因此被带到了警察局进行警示教育。
参与斗殴的几个年轻人尽皆心惊胆战,唯独有一个少年丝毫不畏惧,甚至根本不听警察的警告,蛮横的态度让警察们气急败坏,立即呵斥让他赶紧把家长叫叫过来。
可是这位少年却指着警察局墙上挂着的蒋介石画像对警察说:
那是我爷爷,你们找他。
警察以为这少年精神有问题,便让人去学校里查档案,少年看着警察的行为耻笑不已,又对他们说:
你们最好好好查查,我的父亲叫蒋经国,而我则是蒋家的长孙蒋孝文。
经过一番调查,警察最终确认了蒋孝文的身份,只能赔笑哈腰将其送回蒋介石的总统府。
作为蒋介石的长孙,蒋孝文被家族寄予重望,可为何他却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纨绔少年,他的人生究竟如何?
纨绔子弟
蒋家人丁稀少,这让蒋介石一度很是惆怅,为此壮大家庭力量,甚至还收养了戴季陶与一位日本女子所生的私生子,即蒋纬国。
只是收养的始终无法与亲生的相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