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胶州市胶北街道办事处王家村老人孙鲍氏,虽然已是106岁的高龄,但身体仍然硬朗,一日三餐按时吃饭,说话口齿清晰,脑子反应灵敏。令人惊讶的是,老人年轻时曾做了42年接生婆。42年间,不论阴晴雨雪,她一步步踩着村间小路,在乡亲们需要的时候登门入户,把3000多个小生命一个个迎到世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人们听孙鲍氏老人讲述当年故事。

日前,记者来到老人大儿子孙相吉的家中,与老人的亲人们围坐一旁,听老人讲述当年的感人故事。

年过百岁一日三餐有规律

在大儿子家中,孙鲍氏老人住着套间,门与正房相连。套间里面放着一张床铺,床铺旁边是一张桌子。老人衣着整洁,满头银发坐在床铺上。

“俺侄你今天咋有空来了?”老人看见了刚进门的侄儿鲍克强,连声打招呼。鲍克强坐到床边,拿起一颗草莓递到姑姑手中,孙鲍氏开心地吃了起来。

鲍克强前来看望姑姑孙鲍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鲍克强前来看望姑姑孙鲍氏。

“我的姑姑身体很硬朗,别看她这么大岁数了,一日三餐一顿都不落下,而且还很健谈,只要有人来就缠着一起拉呱。”来看望他姑姑的鲍克强告诉记者,老人的大儿子孙相吉,今年84岁,大儿媳妇83岁,孙子玉祥55岁,曾孙子今年16岁。小儿子孙友吉,今年73岁。老人年龄大了,生活上有很多不方便,需要人照顾,两个儿子每年轮养,今年正好在大儿子孙相吉家。

“我母亲特别喜欢吃冰糖,十天就能吃掉一斤。”当被问到老人有没有什么特别爱好时,孙相吉向记者透露,老人生活习惯很简单,平常不喝酒也不抽烟,一天三顿饭,但吃得很节制,比如早上通常是一碗小米粥配一个包子。平日里,老人的睡眠时间也比较长,每天至少能睡12个小时以上。

当年接生故事仍记忆犹新

“照顾好俺娘是全家人现在最重要的事。”孙相吉说。孙相吉年轻时是个木工,干了一辈子手艺活,如今他和老伴主要精力都放在照顾母亲上。他们50多岁的儿子经营着一家水站,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人将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孙相吉回忆道,1967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那年他二十出头,弟弟才十几岁,母亲一人挑起家庭重担,为撑起这个家吃了无数的苦、受了无数的累。孙相吉说,老人现在记忆力也还好,说话也比较清楚,她现在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每天惦念自己的子孙,只要一会看不到谁,就会问人去哪了。

“那时候我给人家接生,十里八村的人都认识我。”孙鲍氏老人对着记者慢慢打开话匣子,讲起了过去的事。1956年,当时蔡家寺大社组织培训接生人员,从大社13个村里挑人,她被选中了。培训了几个月后,她学会了接生。

老人说,那时候赶路全靠走,不管是白天还是半夜,只要一有人叫,她就得赶过去。接生全是义务劳动,遇到接生的事,家里的活再多也得放下。

雪夜出诊险象环生

“那年冬天,我去接生的时候陷进雪窝里,差点没能爬出来。”孙鲍氏激动地讲起了她的一次难忘的经历。她回忆道,那天夜里,丰家村有位产妇快要生产,派人来请她去接生。外面风雪交加,她让来人先返回,自己随后匆匆赶了过去。她艰难地朝着丰家村走着,一不小心踩到了路边的一个深坑。雪太深了,她孤身陷在雪窝里难以脱身。她慌乱中求救,无人回应。她摸索到一根树枝,花了很大的力气,才从雪坑里挣扎着爬了出来。“那天晚上我要是从雪窝子里没有爬上来,就冻死在路边了。”老人说,最终还是将那个孩子顺利接生下来。

“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夜里出生的孩子特别多。”她从丰家村帮产妇接生完回到家中已是深夜。这时,宋家庄又有人来请她接生。没过多久,大杜戈庄也有人赶来求助。没办法,她只好坚持着踏雪前往接生。

老人讲起当年的接生故事很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讲起当年的接生故事很激动。

空闲时间制衣缝鞋

“这样的事在我身上发生了很多次,很多事我现在都已经想不起来了。”孙鲍氏老人说到激动处双手舞动起来。丈夫去世后,家中里里外外所有事情都靠自己,很多时候两个儿子都照顾不上。自己虽然累,但看着一个个小生命来到人世间,她也感到快乐。

那个年代是物资贫乏的年代。孙鲍氏做的是上门接生活计,接生是免费的,有些人等孩子出生后给她送来点鸡蛋、棉布等物品作为感谢。她经常把煮熟的鸡蛋送给本村来串门玩的小孩吃,很多孩子也都喜欢到她家来和两个儿子一起玩。“十里八村不知道有多少小孩穿过我给做的衣服和鞋子。”孙鲍氏说,家里有了棉布,会针线活的她就抽空做衣服、做虎头鞋,送给各家小孩穿。本村很多小孩都穿过她缝制的衣服和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鲍氏老人身体硬朗。

42年接生3000多名孩子

记者采访时,6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吉才带着水果来看望孙鲍氏老人。

王吉才说:“我就是嫂子(按村里的辈分)当年接生出来的,她是个大好人。小时候我们这些孩子都喜欢往她家跑,现在她年纪大了,周围村庄的乡亲们还是经常来看看她,大家都记得她当年的恩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党支部书记王吉才前来看望老人。

提起接生的事,孙鲍氏老人的话就停不下来。她说,自己做接生工作42年,接生了3000多个孩子。接生的孩子多了,哪个村的人都认识她,都愿意和她拉家常。

孙鲍氏接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多家庭又来找她帮忙给孩子说媒。孙鲍氏特别热心肠,一有机会就主动帮忙撮合。她到底给多少人说过亲,自己也记不清了。

到了上世纪末,“接生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那时候,孙鲍氏也已经快八十岁了,忙活了一辈子的她才闲了下来。

村委安排专人照顾老人

“考虑到老人身体和家庭状况,我们村委为老人定制了爱心‘套餐’。”王吉才说,“老人的两个儿子、儿媳年事已高,孙子经营水站、孙女常年在外工作,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村里为老人提供爱心午餐,还安排两个护工隔三差五陪伴老人。一定要把老人伺候好,她年轻时做善事,她老年时我们一定要让老人开心过好每一天,让老人充分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安享晚年。”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后辈都很孝顺,还有人经常来看望我,每个月政府还给发补贴,这都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我要争取活到200岁。”孙鲍氏老人乐呵呵地说。

来源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马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