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彦是一位拥有15年交易与分析经验的资深交易员,来自山东,性格直爽,言谈中充满了果敢与真实。作为一名全职交易员,程彦深知交易的好坏难以一言以蔽之。她认为,所有的交易者都是从最初的摸索开始,无法简单用“好”或“坏”来评价。

她认为,交易的关键在于一个不断成长和调整的过程。从最初的交易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会逐渐培养稳定的心态,形成更加成熟的分析体系,最终达到收益的稳定性。这是一个充满挫折、挑战和成长的过程。

她将交易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依赖技术指标和分析方法的“随机阶段”,在这个阶段,交易员通过不断试验和调整策略,但由于缺乏稳定性,盈利结果充满波动;接着是“数学模型阶段”,通过引入概率、赔率和资金管理,建立简洁的交易模型,接受止损并专注于长期稳定盈利;最后是“规律阶段”,交易员通过深刻理解市场波动的基本规律,建立符合这些规律的交易系统,从而突破规模限制,避免人性干扰,专注于执行而非预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写下这篇文章,目的是对过去十几年的交易经历做一个总结。

在我看来,交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虽然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阶段等着我去经历,但目前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先将其划分为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交易中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通过这三个阶段的不断积累和突破,我逐渐理解了交易的真正意义,也在过程中提升了自己对市场的敏感度与应对能力。

第一阶段就是那种用各种技术指标甚至裸K分析的阶段,我称之为交易的随机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不断尝试各种技术指标和分析方法,如均线、MACD、RSI、布林带,甚至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等。你每天沉浸在各种技术形态的研究中,试图通过捕捉某个K线形态或指标信号来进行交易,起初你会觉得某个策略有效,但当它失效时,往往会带来很大的损失。于是你放弃旧的策略,换一个新的,再重复这个过程。逐渐地,你开始用多个指标的组合来规避这些问题,然而,你仍然发现这些组合并不能完全解决交易中的漏洞,如此反复。

这个阶段的核心特点是反复尝试和调整,但缺乏稳定性和一致性。这个过程大概要经历个好几年,2到5年不等吧。老实说,这个阶段只能解决交易的盈利问题。

你可能会认为,解决盈利问题就能达到交易的终极目标,毕竟交易的最终目标不就是盈利吗?但其实,盈利问题是一个相对初级的问题。这里的盈利是要求很低的那种,就像李诞所说的,每个人都能做几分钟的脱口秀,每个人都可以做三天的盈利。但问题是,三个月,三年呢?真正的挑战在于能否长期稳定盈利。你可能认为自己是在寻找规律,但实际上你并不是在找规律,而是在找概率。

规律是一直遵循不变的东西: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规律;人的生老病死是规律;王朝的兴衰更替也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交易不是依赖固定的规律,而是理解并应对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和概率,做到在多次交易中保持稳定的盈利。

规律的这部分在第三阶段。但你要明白,一场成功的交易单纯依赖概率并不足以支撑。赔率和心态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在这一阶段,你很难同时顾及到这三者。正因为如此,交易结果往往充满随机性——这个月盈利,下个月盈利,下下个月却可能面临爆仓。人性,尤其是情绪波动,也是交易中的一部分规律。当你经历了连续三个月的盈利时,这种规律就开始显现出来了,你会慢慢体会到。

在这个阶段,很多人会被淘汰掉,因为他们总是陷入自我怀疑,认为自己只是分析水平不高,交易失误只是这次大意了,只要吸取教训,下次就能做好。然而,在这个阶段里,新的问题总是在打脸刚刚找到的解决办法。然后循环往复。尽管如此,这个阶段是必须经历的,就像吃第五个馒头才能饱一样,你不能说前四个馒头没什么作用啊。这个阶段就是那第一个馒头,对于盘面的无数次研判和分析,都会变成你的底层知识,融入到你的意识里,在你后面可以轻松交易的阶段都离不开这部分的支持,看不见但是管用。

如果你现在还停留在这个阶段j交易,把盘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研究透,但依然无法实现稳定盈利。那么我建议你考虑转向下一阶段。因为如果你一直困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突破,走不出来,直到被市场淘汰。如果你已经做了两年以上的交易,还在不断追求把所有的行情都分析对,所有的操作都做到完美,那么你可能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记住,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和把握所有的行情。如果你无法接受亏损的客观存在,那么你就无法进入下一个更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交易的结果往往是亏亏赚赚,重要的是学会在不完美中找到稳定。

第二个阶段我称之为“数学模型阶段”。在这个阶段,你不再执着于把每个行情都做对,而是开始接受交易中的止损。你明白止损并非失败,而是交易的正常组成部分,是保护资金和控制风险的必要手段。

在这个阶段,你引入了概率、赔率和资金管理的概念,通过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评估你所找到的交易策略是否具备长期正期望值。然后不断微调模型,以扩大其正期望值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你不再纠结于每个指标的完美应用,因为你明白每个工具都有其优缺点,关键是利用它们的长处,接受其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权衡和选择。最终,你通过一个简洁的组合来固定模型,剩下的便是枯燥的执行和耐心等待,以及机械化执行。

这个阶段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时间。如果你能够打磨好交易模型并落实到执行上,那么你就可以慢慢做到持续稳定盈利。在这一阶段,有些人的交易模型简单到“一根K线、一根均线打天下”,这可能是第一阶段的人无法理解的。那些习惯了把事情复杂化的交易者,认为这样人的不行,他的盘面上太干净了,啥线也不会画,估计也不会分析。但实际上,在这个阶段,分析已不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接受错误,承认失误,而不是强求每一次都做对。错了就错了,调整后继续执行,才是通向长期盈利的关键。

如果你是个人交易者,这个阶段往往是最舒适的时期。你可以按照自己的交易模型,重复执行j就行了,没有心理负担,没有很高的期待,努力向内求提升自己,接受所有好的坏的结果。时间和空间的自由让你感受到市场仿佛是一个小型取款机。然而,这个阶段虽然解决了盈利和时间的问题,却还没有完全解决规模的问题。也就是说,对于自己的账户,几千几万美金的交易量没有问题,但同样的策略可能无法承受更大规模的资金体量。这时,问题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涉及到人性和管理问题,还有所谓的指导思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阶段,我称之为“规律阶段”。与第一阶段试图寻找的技术分析规律不同,这里的规律更深层次,像是一种底层的运行逻辑,类似于“道”的概念。这种规律是普遍适用的,它不依赖于某一时刻的市场波动,而是任何时候都有效的铁律。

规律越底层,越强大,越基础,越有效。举个例子,如果你说价格在布林带上轨就跌,下轨就涨,这种规律的有效性高吗,任何稍微了解布林带的人都知道,它的有效性大约只有一半左右。但如果我说,价格总是波动的,这个规律几乎是无法反驳的。这就是市场最基本的规律,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指示价格的波动。但你肯定说我说了句正确的废话,这确实正确但不一定是废话,我换个角度给你讲你就明白它的强大了:如果你把你的交易系统建立在这个逻辑之上,那就说明,只要价格有波动那你就能盈利。但是很抱歉我还没做到。

然后我们退而求其次,不把模型建立在每分每秒的波动上,建立在一段一段的规律上:价格要么是震荡的要么是单边的,也是没法质疑的。那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在这个逻辑上建立模型。就需要筛选和计算,就要用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内容了,你在这个逻辑上建立模型,运行调整直到你的系统长期运行的期望值是正。

不管你是选震荡策略还是单边策略,都需要接受只能赚一边亏另一边的结果,然后让整体结果为正。然后你的底气来自于只要市场还是遵循震荡和单边交替运行,那你的系统就是有效的。结果就是可预测的。他不是随机的。你选单边策略然后在震荡中连续止损的时候心里不慌,和选震荡策略在单边启动的时候能果断止损。因为你知道他不会一直震荡以及他不会一直震荡。第一个一直震荡是在单边策略中你不会一直亏损,第二个一直震荡是在震荡策略中你不会一直盈利。多数震荡策略结果不太好都是因为你膨胀到忘记了这个逻辑导致的。

如果你的交易模型建立在这种规律之上,那么就能够突破规模的限制,因为交易不再受限于个人的人性弱点。无论是贪婪还是恐惧,都不会影响规律的运行。我不再是决策的主导者,而只是一个执行者,甚至甚至说可以写个程序去执行。

我们可以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挖掘出更多的规律。例如,价格要么是上涨的,要么是下跌的。又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对吧?但如果换个角度解读,你会发现这个规律的深意:价格不会永远上涨,也不会永远下跌。这意味着,市场的波动是有限的,价格的单边运动是暂时的。那么,如果从这个规律出发去建立模型,可能最终会接近类似马丁格尔或网格交易的策略。

有些人认为马丁策略的结局就是爆仓,那是因为你对马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如果你有无限的子弹还会爆仓吗?现实中你没有无限的子弹,那好子弹有限的话就去做有限的价格。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将黄金价格跌到0作为底线来设计你的模型,我相信风险会极低。你可能会说,这样的策略利润很少,但你要明白什么叫做“风险极低”。马丁策略的正确运用在于,你需要提前计算并设定一个可承受的极限,然后接受这个底线。例如,如果你设计了一个能够承受300美元单边行情的模型,那么当行情出现400美元的单边拉爆账户,你不会抱怨运气不好,而是明白这已经超出了你的风险承受范围。

所有这些基础但不变的规律,作为你的底层支撑,构建起了你的交易系统。只有在这个稳固的根基上,你才能去进一步打磨细节,完善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在此基础上,你可以运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学到的内容,将其融入到你的策略中,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我之所以罗列这么多内容,是为了引出一个核心观点:交易没有秘密。经历了这一过程,你会发现,交易最终回到了最初最简单的模样。在一个极其简单的模型上,机械地执行重复操作。中间无所谓止盈和止损,无所谓做多还是做空,无所谓账户大还是小,更无所谓基本面利好还是利空。交易不做分析、不做预测、不关心战争和库存,也不关心经济数据。因为这些都蕴含着随机性。真正重要的,我只求一个大样本的整体概率。在一个概率事件中执行大样本和稳定性。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把你的交易结果固定下来,今年做了50%,明年做了50%,那我大概率可以推测后年也能做到50%。

这才是解决了盈利问题,时间问题和规模问题之后的样子。在此之前,你肯定听过别人提到“大道至简,交易到最后会变得很简单”,但当时你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如果这些话能帮你理解其中的一些道理,那我也觉得这篇分享有了它的意义。

然后我的想法是,如果一个交易者按照正向的路线,从第一阶段的K线分析和技术指标研究开始,直到最后成为一个成熟的交易者,整个过程会相当漫长。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假设你已经认可这种逻辑,从后面倒推回去,可能会更容易一些。也就是说,一开始就知道交易的最终状态是在一个简单的模型上机械地重复并耐心等待,那么你就可以直接从这个目标出发,集中精力打磨这个模型。在第一阶段就朝着第三阶段的目标努力,接受这个结果,倒推过程中的每一步。就像已经知道了答案,再去理解其中的步骤会更轻松。这样一来,交易就能变成一份普通的工作,一个经过刻意训练的成果。就像普通的技术工种一样,只要有了正确的思路和前进路径,即使是一个看似复杂的过程,也能被尽量简单化。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确保在构建和后期打磨你的交易模型时,模型能够稳定运行并且长期期望值为正。倒也无所谓震荡策略还是单边策略,单边策略你就扣赔率(合理的赔率控制),确保损五张单子六张单子之后一张单子能拉回来,震荡策略就扣胜率(注重胜率的管理),确保盈利了五六张单子之后一个破位行情的止损不会把前面的亏完,就行了。

海龟交易的理念差不多也是这个思路:交易员是可以刻意训练和培养的。在一个简单的模型上机械的重复。我在认为这个思路可行的同时也会认为大家没必要用同样的模型。建立一个极其简单的模型还是有很多种的。每个人都可以建立适合自己的模型。真正的难点在于打磨过程和执行过程。正所谓“弱水三千取一瓢饮”,划定边界然后只取自己的那一部分,超出部分一毛钱也不觊觎。这个过程中,虽然依然需要与自己的任性和情绪做斗争,但区别在于,你已经有了清晰的最终目标和前进路径,不再被不必要的内耗所干扰,能够更加专注和高效地执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