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并不仅仅是军队在战场上的较量,越来越多的非传统战术被广泛应用,这种形式的战争往往更加隐蔽而致命。在全球各大冲突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借助无人机等新兴科技,发动“恐怖袭击”式的突袭。这种突袭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敌军的军事基地,而是普通民众与平民设施,目的是通过制造恐慌和心理震慑,动摇敌人的内外信心。
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中,乌军就采取了类似的方式,使用无人机对俄罗斯的民用设施进行攻击。特别是在12月21日,发生在俄罗斯喀山市的无人机袭击事件,让世界再次看到了战争中的心理战与恐怖袭击相结合的危险性。这次袭击不仅仅是军事对抗的延续,更有可能成为一种国家层面上的“恐怖活动”。这让人不禁想起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911事件”,同样是通过惊人的破坏性手段来制造恐怖氛围,迫使世界为之震动。
12月21日,俄罗斯喀山市的某栋居民楼遭到了一架自杀式无人机的冲撞,现场爆炸声轰鸣,火光冲天。视频迅速在俄罗斯及其海外媒体上流传,而乌克兰军方被指控是此次袭击的幕后黑手。尽管俄方没有披露详细的细节,但从事发地点来看,事态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喀山市是俄罗斯的重要城市,不仅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重镇,还曾是金砖国家峰会的举办地。这座城市承载了俄罗斯的多个关键产业,包括维护战略轰炸机图160的设施。而这次袭击的目标,并非是军事设施,而是普通的居民楼。这一点,无疑让人震惊——平民遭到无差别打击,显然是为了制造恐慌,扰乱俄罗斯的民众情绪,达到心理战的目的。
无人机作为现代战争中的新兴武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战场上的传统用途。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中,乌克兰军方多次利用无人机发动攻击,既有对俄罗斯军事设施的打击,也有针对民用目标的袭击。通过这些精准打击,乌克兰希望能够打破俄罗斯的战斗意志,同时也让国内外民众感受到战争的巨大压力。
这次喀山市的无人机袭击,表面上看似是乌克兰军方为了打击俄罗斯的军事能力,实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战意图。袭击发生在俄罗斯的核心腹地,距离俄乌前线有超过1100公里的距离,远超乌克兰现有远程武器的射程范围。这意味着,乌方采用的战术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打击,更是一次试图通过恐怖手段动摇俄罗斯民众心理的行为。
然而,使用平民设施作为袭击目标的做法,并不会带来预期中的震慑效果,反而可能产生负面的反作用。在战争中,恐怖袭击不仅仅会造成短期的恐慌,还可能加剧敌国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这种情绪往往会转化为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进一步激化双方的敌对关系,甚至让战局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对于俄罗斯来说,乌克兰的这种极端行为无疑会激发其国内的愤怒和民族主义情绪。俄罗斯政府可能会通过更为强硬的手段来回应乌克兰的袭击,从而导致局势的恶化。普京也曾明确表示,面对这种不择手段的攻击,俄罗斯将不会妥协,甚至可能采取更加极端的军事报复。
事实上,正如普京所言,乌克兰的这一行为不仅不会影响俄罗斯的决心,反而会让俄军的反应更加激烈。俄罗斯人民的民族情感被深深激发,他们对战争的支持度也会随之增加。这种情绪可能会导致俄罗斯政府的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升温,甚至可能导致更多的民众加入战斗,支持俄军进行报复。
除了针对平民的无人机袭击外,乌克兰还采取了对俄罗斯军方高层进行暗杀的极端手段。在10月,俄罗斯第52轰炸机团的飞行员在布良斯克遭到暗杀;一个月后,俄军黑海舰队的参谋长在克里米亚遭遇汽车炸弹袭击,不幸身亡;而最近,俄罗斯火星设计局的副总师也在一次枪击事件中丧命。
12月17日,乌军更是通过精心策划的爆炸袭击,成功暗杀了俄军辐射、化学和生物防御部队的总司令基里洛夫。此次暗杀发生在距克里姆林宫不到7公里的地方,这一事实无疑让俄罗斯感到震惊和愤怒。乌克兰军方通过暗杀高层军官,进一步暴露了俄罗斯后方的脆弱性,也让俄军和俄罗斯政府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面对内外压力,俄罗斯在处理国内安全问题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西方的经济制裁和长期的战争消耗,俄罗斯的内部治安力量逐渐疲软,维稳能力出现下滑。这使得乌克兰得以通过策划暗杀行动,成功打击俄罗斯的高层领导。而与此同时,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打击也没有能够有效阻止乌方的反击,这种“互相伤害”的局面使得双方都陷入了死循环。
更为复杂的是,俄罗斯的民族凝聚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也带来了更强烈的报复情绪,这让战争进一步失去任何和解的可能性。由于俄罗斯在战争中的军事优势和国内动员能力,它可能会通过更为残酷的手段进行报复,但这种做法无疑会进一步加剧两国之间的敌对情绪,导致更长时间的冲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