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就读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之后又回到母校所在的城市,遇到来自东瀛,同在上海工作的他,喜结连理。
他,在上海工作、生活,与从加拿大迁居上海的她相知相识,携手走进婚姻殿堂。
上海,一座海纳百川、包容谦和的温暖之城。他们在这里定居生活,也在这里定下终身。
2025年1月1日起,上海市普陀区正式开展涉外婚姻登记业务。元旦当天,这两对涉外新人走进普陀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领到了代表幸福的“红本本”。上海,给了他们一个家。涉外婚姻登记权下放区级试点,为新人的涉外婚姻登记提供了便利。
生活在上海,他们实现了“1+1=2”
“新年快乐!”
2025年元旦,本市婚姻登记机关正常上班。曹杨路上,每一对走进普陀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的新人都收到了温暖的新年问候。
上午十时,三楼的结婚登记大厅已经坐满了新人。据市民政局消息,今年元旦是近十年来同期预约结婚登记最多的一年。
洁白的头纱搭配雅致的中式服装,新娘郭女士与日籍新郎携手来到涉外婚姻登记专窗,填表,签字,登记结婚。
新闻晨报记者注意到,在与工作人员交流时,新郎说着流利的汉语,他先前在美国交换学习,毕业后来到上海,目前已经在沪工作三年。新娘在华东师范大学就读期间,曾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在美国教授中文,现在也在上海工作。两人因为丰富的跨文化背景相识,相知,相爱。
“我学中文已经有六七年了,很喜欢上海,所以选择在这里成家,定居。”新郎笑着说到。
十一时正,又一对涉外新人来到窗口,他们是龚先生和他的加拿大籍华裔妻子。“我太太原本居住在温哥华,后来举家搬到上海定居。”新郎介绍,在家里人的牵线搭桥下,他们喜结良缘。“她以后就和我一起定居上海啦!”
他们特地选在1月1日11时前来领证。新娘说,气氛很温馨,服务也很周到,“这里的每个人都在真诚地祝福我们。”
在“家门口”办理涉外婚姻登记,感受上海温度
“2025年1月1日起,常住户口在普陀的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涉外国人、涉港澳台居民和华侨婚姻登记业务。”普陀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主任袁晓婷告诉新闻晨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2025年元旦起,本市在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启动了第三批涉外国人和涉香港、澳门、台湾居民以及华侨婚姻登记权限下放区级试点工作。
在各楼层设置中英文双语指示牌,放置双语告知单,张贴涉外业务宣传海报、统一更换窗口提示立牌、设置涉外登记专窗,建立预审机制……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普陀区为涉外婚姻登记业务的启动做了全面细致的准备。主题颁证厅被红色的浪漫氛围所围绕,涉外新人手捧中英双语誓词本,庄严宣誓,承诺相守一生。
带着“红本本”,新人们又走进了2楼的上海婚姻文化展示馆。由上海造币博物馆为展示馆独家定制的“一锤定姻”手压纪念章返场出圈。手起锤落,一枚定制版结婚纪念章就此诞生。正面是龙凤呈祥图案,蕴藏中国传统美学,反面的爱心图案代表婚姻的真谛,定格新人的幸福。
“元旦全天,普陀区共办理结婚登记78对,其中涉外登记2对,跨省通办34对。我们希望,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他和她,不管是外省户籍还是外国公民,只要走进普陀的婚姻登记大厅,都能够感受到上海在城市服务工作中的精益求精。”袁晓婷主任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