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国际能源市场,常常令人想起一句老话:“说来说去都是生意。”这句话在“北溪”管道事件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距这条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重要天然气输送管道遭遇爆炸已经过去两年多,但其背后隐藏的真相仍旧如一团迷雾,让人捉摸不透。然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最近的一番话却为这一事件披上了疑点重重的阴谋色彩。

武契奇在接受采访时大胆预测,未来一年内,“北溪”管道可能会转归美国投资者所有。他认为,即便俄罗斯通过该管道向欧盟输送天然气,美国依然可以从中收取可观的“过路费”。

这是一个不小的爆料,他甚至提醒大家要“记住我的话”,预言“北溪”将在一年内重新投入运营。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惊人的故事情节,但它并非凭空而来。早在2023年11月,已有美国媒体报道,美国金融巨头林奇已经向政府提交申请,如果“北溪”管道进行破产拍卖,他希望参与竞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称,他为这项资产估价高达110亿美元,并将此视为“美国控制欧洲能源供应的百年一遇的机会”。

但奇怪的是,迄今为止,俄罗斯方面并没有任何出售管道的迹象。克里姆林宫一再强调,俄方无意出售该管道的控制权,这使得美国的兴致看起来更像是一出独立的戏码。

细想一下,美国方面的种种动作似乎都是有备而来,仿佛已经有了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剧本,而这不禁让人怀疑,“北溪”管道被炸的真正幕后推手究竟是谁呢?

德国媒体曾揭露,这起爆炸事件是由一个与乌克兰当局紧密合作的小团体策划的,该团体不仅获得了乌克兰政府的资金支持,还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被指控为主谋的罗曼·切尔文斯基曾接受过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长期培训。

这样的背景引发了更多的关注与质疑,其实,早前有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爆料称,“北溪”事件或许是白宫授意、中情局执行的一次秘密行动。尽管信息震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爆料逐渐被淹没在其他新闻之中,没有得到深入的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另一则与天然气供应有关的消息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上周,乌克兰宣布,2025年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合同到期后,将停止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境运输。身为俄罗斯天然气输往欧洲的重要中转站,乌克兰每年能够从中获取丰厚的“过路费”,突然不愿意再收取这样的收入,其背后的动机耐人寻味。

正巧,在乌克兰宣布这一决定的同一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急忙呼吁欧盟,要大量采购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以弥补美方的贸易逆差。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实则相辅相成,相互佐证,似乎印证了“北溪”事件从一开始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布局。而乌克兰的举动其实是在迎合美国战略,意在对付欧洲。

假如乌克兰真的落实这个决策,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无疑是欧盟。首先,为填补能源缺口,他们将不得不以昂贵的价格进口美国能源;其次,出于能源短缺的压力,欧盟在地缘政治上不得不加大与美国的协作力度。看来,美国的确在这场全球能源博弈中占据了优势。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切也是欧盟自己的选择结果。为了迎合美国,欧盟不惜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到头来,不仅得不到所谓的“安全”,反被美国套上了一道难以挣脱的桎梏。

对于俄罗斯而言,乌克兰中止协议的确会带来短期的挑战,但俄罗斯早已未雨绸缪,考虑经由波兰等其他国家的新输气路径。此外,与中国合作建设的天然气管道项目也在推进中。俄乌冲突让普京意识到,分散风险,扩大市场才是长远之计。对于俄罗斯来说,鸡蛋绝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必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