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瑾山月
前几天,我无意间刷到一个令人暖心的视频。
一位妈妈接女儿放学,顺路买了块烤红薯。
见到女儿后,她一边用红薯给女儿暖手,一边亲切地和女儿聊天。
但女儿却有点急躁,极力挣脱妈妈的手,去掏自己的口袋。
只见她掏出一个纸巾包着的小包,小心翼翼地递给妈妈。
妈妈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是两块炸肉。
这是女儿从午饭里特意为妈妈留的。
看着那两块肉,妈妈笑得合不拢嘴。
随后,母女俩就手牵着手有说有笑地走了。
望着她们远去的背影,我在想到底什么是幸福?
如果是富有,那有钱人也有的是烦恼;
如果是地位,那位高者也不见得多快乐。
一位作家曾说过:
“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
在晚餐的灯下,一样的人坐在一样的位子上,讲一样的话题。
年少的仍旧叽叽喳喳谈自己的学校,年老的仍旧唠唠叨叨谈自己的假牙。
厨房里一样传来煎鱼的香味,客厅里一样响着聒噪的电视新闻。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一家老小,四季平安,友好和睦。
就是我们普通人可以拥有的安宁幸福。
这是千金不换的幸运,也是毕生所求的理想。
名利皆浮云,家才是人生归处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看情景剧《编辑部的故事》。
这部剧的编剧是知名作家王朔。
我曾羡慕过王朔的才情和成功。
可在得知了他的家庭情况后,这份羡慕转而成了一种唏嘘。
当年,随着名气越来越大,王朔渐渐迷失于花花世界。
他整日忙于交际,陪伴妻子和女儿的时间越来越少。
1996年,他竟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自己温暖的家。
临走前,妻女都伤心地哭了。
王朔虽有些不忍,但还是决绝地关上了门。
等他满世界转了一圈,发现外面的花花绿绿不过是梦幻泡影,才意识到家的重要。
但人生没有退路,错过就是错过,那扇他自己闭上的家门,再也没有为他敞开过。
多年后,女儿结婚,一众亲友应邀参加婚礼,作为父亲的王朔,却黯然缺席。
在《致女儿书》中,王朔写了这样一句话:
“没有家里饭可吃的人真是太可怜了,我是自作自受。”
年少轻狂的人啊,总觉得世界很大,家很小。
总想剪断那根家的风筝线,摇摇晃晃奔向天空。
到了一定年纪,才明白想要的一切,全都在那根风筝线的羁绊中,有家才有一切。
最可悲的,不是世界那么大,我没来得及去看看。
而是走过半生,越过山丘,发现身后早已无人等候。
倦鸟归林,人一路兜兜转转,归处从来都是家。
只有家庭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称得上很成功的商人。
但在《经营三十四问》这部商业典籍中,他却写道:
“要想取得成功,的确需要付出很大的牺牲,但从来不是牺牲家庭,而是要背靠家庭。”
人之所以能心无旁骛地做事,离不开家的安稳与家人的支持。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那个养家的功臣。
但事实却是家庭在一直托举着我们。
林语堂说,幸福无非四件事。
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跟爱人聊聊家常,四是陪孩子做做游戏。
家里的那盏灯,是世上最亮的星星,通向家的那条路,才是幸福的归宿。
经营家庭的用心程度,决定了后半生的温度。
不惧风浪,家是安全的港湾
前阵子,年代剧《小巷人家》大火。
其中有几个桥段,让人戳心又感动。
第一个是,林武峰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在私企兼职,结果被人举报。
在那个年代,兼职属于投机倒把,严重的话可能会坐牢。
所以,事情一出,林武峰害怕极了,担心会连累家人。
但妻子知道后,虽然也害怕却还是不停地安慰他。
当见风使舵的邻居骂他“劳改犯”时,儿子又冲出来捍卫他的尊严。
他们一家拧成一股绳,发誓要共渡难关。
不久后,林武峰决定辞职下海,去广州另谋出路。
做这个决定,其实是非常艰难的。
因为牵扯着妻子的工作和孩子的学业。
但万难之际,妻子再一次义无反顾地支持他,儿子也愿意随他一起南下。
妻子宋莹说:“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
故事最后,这家人过上了非常幸福又富足的小日子。
果真是心往一处使,一家人就没有过不去的风浪。
第二个桥段,是庄图南照顾李佳。
当时,为了帮弟弟争拆迁款,姐姐李佳耗尽心力病倒了。
最难的时候,她跑回和男友庄图南的小家里。
在图南悉心照料下,李佳很快就痊愈了,一鼓作气拿到了属于弟弟的钱。
什么是家?
我无法说明。
但只要看到这个字,就觉得它充满力量。
就像冰心说的,“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烦闷、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失。”
人生前路,风起云涌。
在风浪中成长,我们才更懂得家的珍贵。
风浪再大,有家在心中,总有一片宁静的港湾。
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家始终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家,不仅仅是一个住所,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我们疲惫时可以依靠的肩膀,是我们迷茫时可以找到方向的灯塔。
正如作家汪曾祺所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因为这里,有我们最想要的幸福——
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都在家里好好的。
把家养成福地,余生幸福绵长
同学小周,在我认识的人中,无疑是最幸福的那一类。
她性格开朗,幽默风趣,非常招人喜欢。
刚认识那会,我本以为她家境不错才会这么快乐。
但一番接触后,才知道她家庭条件挺普通。
爸妈是下岗工人,后来,爸爸跑长途,妈妈打零工。
一家人在十几平的出租房里住了多年,最近两年才买了一套小居室。
我就纳闷,如此捉襟见肘,怎么还如此乐天不知愁。
去她家做一次客后,才终于明白其中究竟。
一进门,她的爸爸在厨房忙着炒菜,妈妈在阳台侍弄花草。
看见我来,老两口立马热情地迎上来,小周也忙前忙后张罗着。
他们一边与我闲聊家常,一边互相打趣,其乐融融的氛围感染了我。
小周曾私下对我说:她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降生在这个家里。
因为爸爸和妈妈相亲相爱、知足常乐,他们很少因为鸡毛蒜皮的琐碎争执,更不会因为清贫的生活抱怨,自己的家从来都是欢声笑语。
马伯庸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写道:
“普通人的信念与烟火人生,才是生活最好的模样。”
比起诗与远方,人间烟火气,才最抚凡人心。
之前,我看到过“船王”赵锡成的故事。
他的家庭被称为“美国华人第一家庭”。
曾有人向他取经,怎么把孩子们都培养得那么出色?
赵锡成真挚地回答:“这说明我一生爱我太太,真是爱对了。”
赵锡成和太太朱木兰,是同甘共苦的恩爱夫妻。
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他们互敬互爱,一起打拼,一起教育子女。
看赵锡成的家庭,就会明白:
家庭幸福的底层逻辑就在于:父爱、母静、子安。
北大哲学系教授吴飞在《浮生取义》中说:
“过日子就是管理家庭,并在管理家庭的过程中安顿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所在的家庭整体过得好了,一个人才谈得上安顿了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过上好日子了。”
家庭的经营之道,就是家里的每个人都愿意付出爱、传递爱。
当我们把家养成福地,余生必定幸福绵长。
一个漫天飘雪的冬日,一处低矮昏暗的厨房。
热气氤氲中,一位父亲夹起一块块豆腐。
他动作麻利地放到孩子们的碗碟里,笑着说:“开吃开吃,吃了好暖和。”
孩子们小脸冻得通红,但几块热豆腐下肚,鼻尖上竟冒出汗珠来。
随后,他们打闹嬉戏,而父亲就在旁看着,眼角含笑。
这是朱自清散文《冬天》中,父亲煮豆腐的故事。
每每读来,字里行间散发的幸福,都令我很触动。
无论生活多难工作多累,回家吃顿饭,在爸妈身边待一会,就能卸下满身的疲惫。
人生如歌,平淡是福。
父母在侧,儿女承欢,夫妻和睦。
我再也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些更算是一个人的福气。
与朋友们共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