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天,全球人民目睹多起航空事故。先是阿塞拜疆客机在俄领空被防空系统误伤,失控且 GPS 受扰,飞行员迫降哈萨克斯坦,机头先落地,牺牲自己保住 29 名乘客生命。接着韩国济州航空一架波音 737-800 型客机降落时冲出跑道撞墙起火,179 人遇难,仅 2 人获救,据称事故原因是因为鸟群撞击。
28 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 737-800 型客机起飞不久液压故障,紧急改道,182 名乘客无事。几乎同时,加拿大也有类似情况,起落设备故障,飞机降落后跑道滑行起火,73 名乘客无碍。
社交媒体全程全网直播报道,全世界网友也在惊叹:飞机还能坐吗、飞机还安全吗?
飞机最安全这个说法,有严重统计误导倾向。
里交通工具的安全统计方法其实大致分为三种,分别为距离统计法、时长统计法和出行次数统计法。
如果按照距离统计法,也就是按照事故率除以公里数,确实在目前主要九类常见的交通工具中,以10亿千米的死亡人数,飞机仅有0.05人次,从这个角度,飞机的确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
但是我们细想就会发现,这里面其实有严重的一个统计bug,因为飞机飞得快。如果按照公里数作为分母,这就会极大的稀释掉死亡的概率。
我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假设未来星际旅行,星际穿梭成为常态,未来人类的宇航飞船能够实现接近光速飞行,那么假设一年哪怕只飞两次,其中一次出现事故,也就是1除以0.1光年,0.95亿公里,那么按照这个算法,即便是两次飞行就出一次事故,航天飞船依然是世界上最安全最靠谱的交通工具了。
那么如果我们按照另外两种方式来统计飞机的安全系数。我们会发现每10亿小时乘坐的死亡人数,飞机的死亡概率就会上升到30.8。
进一步,如果我们按照每10亿乘坐次数的死亡人数来计算,就会发现飞机的安全系数会上升到117,仅次于摩托车和自行车。扒开航空公司在数据统计上的营销陷阱,显而易见,从单次事故的生还概率来谈,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飞机身上没有任何的一个优势。
飞机为何不安全?据统计,2023 年有三十多起重大安全事故,其中 77%是客运航空事故,2014 年至 2023 年超半数事故发生在起飞和降落阶段,原因有异常跑道接触、不当操作等,其他事故多由恶劣天气导致。
不过,飞机撞鸟其实很常见,平均每年几万起,但飞机撞鸟引发事故的概率几乎为零。因为民航客机出厂时要做类似汽车的碰撞测试,模拟飞机与 1.8 公斤重的鸟相撞后,能否继续安全飞行和着陆,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总是波音呢?我看到网上有网友说是因为波音737机型比较多,保有量比较大的原因。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IATA的统计,光2024年波音737-800,包括整个系列今年至少发生了多达27起事故。
2024 年 1 月 5 日,美国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 737 MAX 9 型客机刚起飞不久,机舱侧面的一处应急门突然脱落。
2024 年 1 月 20 日,美国达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客机在亚特兰大机场准备起飞并滑行时,前起落架的一个轮子突然脱落滚到跑道上。
2024 年 3 月,美联航一架飞往日本大阪的波音客机从美国旧金山起飞时,左起落架的一个轮胎掉落。等等,不再详细举例。
事实上,全球约有 28000 架客机正在服役,其中波音 737 800 系客机约 4400 架,占比 15%。可为什么出事的总是它?空客飞机事故就很少。为什么总是波音 737 系列出事故?这看似偶然,背后肯定有必然因素。
算上这次韩国的事故,截至 2024 年 12 月,近十年波音 737 机型事故的遇难人数已超 1300 人。一千多个家庭啊,这难道不是拿乘客生命在赌博吗?
波音的意外太多了,都让人怀疑它是不是在测试人类对飞行安全的心理承受极限。
波音在美国的地位相当于宝马在德国,是美利坚航天工业的代表之一。它成立于 1916 年,从一个小作坊起步,借助一战二战发展起来,其高光时刻是造出了 B-17 和 B-29 轰炸机,被美军称为飞行堡垒。
二战后,波音将技术积累用于民用航空领域,1958 年推出的 707 喷气式客机改变了全球航空业规则。从那时起,波音成为现代民航飞机的代名词,确立了其在美国商业史上的核心地位。
在 20 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波音不仅是全球航空制造业的领导者,也是美国技术创新和工业实力的完美象征。后来随着全球化推进,各国航空运输需求猛增,波音迅速占领全球市场,巅峰时其在全球商用飞机市场份额超 70%,几乎是空客的两倍。
近几年,全球航空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在单通道飞机领域,波音和空客竞争激烈。波音的 737 系列曾是行业标杆,但空客的 A320neo 油耗低、排放环保,满足了大家的需求,抢走了波音很多订单。2020 年,空客全球市场份额反超波音,达 57%,在单通道飞机市场更是占据优势。
为对抗空客的 A320neo,波音没有重新设计飞机,而是“魔改”几十年前的 737 系列,推出 737 MAX。该飞机安装了更大发动机,但设计不完全适配,飞行时容易失衡。
为解决产品 BUG,波音开发了名为 MCAS 的系统,类似特斯拉的 OTA 更新,能远程打补丁修复漏洞和优化性能。这系统没啥高科技,还没完整测试就匆忙上线了。
后来印尼狮航和埃塞俄比亚航空接连发生空难,346 条生命没了,波音的问题彻底暴露。
按美国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波音这种隐瞒漏洞还搭上几百条人命的公司,应该重罚。但两次空难,波音只赔了 25 亿美元,停飞几个月后,在骂声中又拿到了 FAA(美国航管局)的复飞许可。
每次波音看似要凉,赔点罚款道个歉,很快就能拿到复飞许可,跟没事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波音公司事故频发却能安然无恙?背后究竟是谁在撑腰?其实,波音公司拥有的最佳“安全系统”无疑是资本和权力的庇护。
实际上,波音并非仅仅是一家制造企业,其背后有华尔街的资本和美国的军工集团。
先看资本。
波音的市值虽然不及苹果的零头,但其股东包括贝莱德、先锋集团等“超级金主”。这两家机构掌控着全球数十万亿美元的资产,波音只是其庞大投资组合的一部分,但却极为重要。
因为波音的市值不仅关系到自身,还会影响整个航空供应链以及众多相关行业的投资回报。比如在韩国空难当天,波音股票暴跌,但很快就被资金拉起,显然大佬们认为人可以死,但波音不能倒。
波音的逻辑很简单,只要能够创造利润,让股价持续上涨,年底就能向大佬们交代。在过去的十年里,波音花费 430 亿美元回购股票,而同期的研发投入仅为 220 亿美元,这足以表明其以利润为先、技术为辅的经营理念。
再看美国政府。
要知道,波音最初是一家军工企业,还承担了大量美国政府的合同。每年从国防部获得超过 200 亿美元的订单,占总营收的三分之一以上,其生产的战斗机、轰炸机、无人机以及卫星系统都是美军的重要装备。
所以,即使民航飞机出事,美国政府也不能让波音倒下,这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
在 737MAX 事件后,美国政府不但没让波音破产,还借助军方订单为其输血,帮它度过危机。
再看监管。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本应监管波音,但长期采取“授权管理”,让波音自己检查。737 MAX 认证时,波音内部跳过关键测试甚至伪造数据,FAA 竟然直接同意。出事后,FAA 还很快恢复 737 MAX 的复飞资格,这压根不是监管,而是政策护航。
更怪的是,波音的问题没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倒被解决了。737MAX 空难后,波音内部多人爆料其在设计和认证过程有重大缺陷,波音为赶订单压缩研发周期并隐瞒问题。结果一名高级工程师接受外媒采访后离奇自杀,一名安全顾问公开批评认证流程后神秘消失,媒体调查吹哨人案件还被司法部门严重警告。
可以说,波音在美国就跟将军在朝鲜一样,都是不能深入谈论的话题。有内部邮件显示,波音高层称要排除干扰让公司回到正轨。波音的危机管理团队不是解决技术问题,而是防止内部问题被泄露出去。一位匿名员工透露,波音对内部不和谐的声音零容忍,用法律和舆论资源打压发声者。
即便波音受到如此保护,其生存仍面临考验。从 2019 年至 2024 年,波音公司累计亏损超 250 亿美元,2024 年第三季度遭遇集体大罢工,员工要求涨薪,随后传出波音要倒闭的消息,公司还计划在全球裁员 10%,约 1.7 万个工作岗位,并将 777X 喷气式飞机的首次交付推迟一年。
技术问题、资金压力和订单流失,让这家百年巨头摇摇欲坠。但波音并非普通公司,它承载着美国商业史和工业信仰的核心。要让波音破产,除非美国舍弃自己的灵魂。
波音不仅生产飞机,还代表了美国的综合工业能力。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制造,再到整机组装,波音牵动着美国制造业的整个供应链。
数据表明,波音的供应商分布在美国 50 个州,涉及 13000 多家企业,雇用数百万工人。若波音倒下,美国制造业将如多米诺骨牌般崩塌,许多国防项目需重新开始,地方经济也会遭受重创。这种后果是任何一届政府都无法承受的。
更深入地看,波音在国际竞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航空业是全球高端制造业的巅峰,波音和空客看似是商业竞争,实则是美国和欧洲在技术与工业方面的较量。
若波音退出,空客将几乎垄断全球市场,中国的 C919 和俄罗斯的 MC-21 也会迅速填补波音留下的空白,美国再想让新企业进入就极为困难。
所以,尽管波音屡次陷入困境,如 737 MAX 空难、疫情冲击和此次韩国机毁人亡事件,但每次都能在政府援助下渡过难关。无论是增加军工订单、提供税收优惠,还是推动海外复飞,美国政府的行动都表明:波音至关重要,绝对不能倒闭。
然而,波音的技术缺陷不会因政府的抢救就自动消失,老百姓可能记性不好,但也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