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
不少人换上了保温杯喝热水
但你知道吗?
如果使用不当
养生的保温杯
也可能变身定时“炸弹”
2024年12月27日,广东东莞的邱先生的小儿子用开水洗保温杯时就遇到了意外。当时他拧紧盖子摇晃了几下,杯子瞬间爆炸开热气腾腾。
邱先生表示,当时自己是去取快递不在家,出门前还叮嘱过孩子保温瓶不能放开水去清洗,不能摇晃。回来时事情已经发生了,小孩也已经把现场打扫干干净净,万幸没有受伤。
评论区不少人表示
自己其实也不知道
保温杯装热水
不能摇晃这件事
保温杯爆炸的原因在于:热水在密封的环境下会产生蒸汽,当摇晃时压力会增加,导致杯子爆炸。这样的事故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危险和伤害。
保温杯泡养生食材,也要当心
进入冬季,不少朋友都喜欢“保温杯里泡枸杞”,但其实这种行为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据此前媒体报道,某天,杨女士在家准备吃饭,桌上的保温杯突然炸飞,直接把天花板砸出一个洞,据了解,当时保温杯里泡的是枸杞。
2021年,福建一个女孩用保温杯泡了红枣,泡完后,女孩忘了喝,直到10多天后,才想起要清洗保温杯。意外就在她,用力拧开杯盖的一瞬间发生了!杯盖突然迸起砸向了女孩的眼睛,导致其右眼球炸裂,血肉模糊。
保温杯里泡红枣枸杞为什么会引发爆炸?
实际上,保温杯泡红枣、枸杞时发生爆炸,是微生物发酵产气过多导致的。
我们的保温杯存在很多卫生死角,比如内胆、瓶盖缝隙等处可能藏着大量细菌;而红枣、枸杞等干果营养较为丰富,经水浸泡后其中的糖类等成分被溶解出来,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
于是在温度适宜、养分充足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会发酵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且时间越长,产生的气体越多;密闭的保温杯内气压不断变大,一旦突然拧开杯盖,就可能导致热水喷涌而出,发生“爆炸”伤人事件。
除了红枣枸杞,这些食物也有爆炸风险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营养丰富、适合微生物繁殖的食物,长时间放置在保温杯中,是导致爆炸的重要因素。因此除了红枣和枸杞,桂圆、银耳、果汁、奶茶等高糖高营养的食物,最好现泡现喝,不要久置在保温杯中。
另外,泡腾片等药物与水接触后,会迅速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碳酸饮料中本身含有大量气体。这类食物会造成杯内气压增大,倘若摇晃,很可能导致杯子爆开,因此最好都不要用保温杯冲泡或储存。
这3种饮品也最好别放进保温杯里
由于保温杯的保温功能突出,而且密封性较好,很多人除了用它泡红枣、枸杞外,还会拿来泡茶、装牛奶豆浆、装中药,那这样是可以的吗?
专家表示,用保温杯装这3类饮品,虽然不会有爆炸的隐患,但可能影响饮品的营养和口感,甚至缩短保温杯的使用寿命!
1. 保温杯泡茶:营养物质流失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咖啡因等营养物质,保健养生的功效较强。当用热水在茶壶或普通玻璃杯中泡茶时,茶叶里的活性物质及风味物质很快就会溶出,使得茶香四溢、茶水甘甜。
但如果用保温杯泡茶,相当于用高温水不断煎煮茶叶,会使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和芳香物质因过度受热被破坏,导致营养流失、茶汤色浓、颜色发暗、味道苦涩。
牛奶、豆浆等高蛋白饮品,最好在灭菌或者低温的环境下保存。如果加热后长时间放置在保温杯中,其中的微生物就很容易繁殖,导致牛奶、豆浆酸败,甚至产生絮状物,饮用后容易造成腹痛、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
另外,牛奶中含有乳糖、氨基酸、脂肪酸等酸性物质,长期用保温杯存放,可能会和保温杯内壁发生化学反应,并导致部分合金元素溶出。
建议尽量不要用保温杯装热牛奶、豆浆等饮品,同时也不要将这些饮品放置太久,最好在3小时内喝完。
3. 保温杯装中药:易变质、难清洁
有些人习惯煎好中药后用保温杯装着,一天分几次喝完。但要注意的是,保温杯中温度较高,中药长时间放置容易发生变质,一般建议放凉后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等下次要喝时再加热到温热即可。
而且中药的酸碱性不一,也可能腐蚀保温杯的不锈钢内壁,产生化学反应;如果使用的是伪劣的保温杯,还会使重金属溶解在汤药里 ,反而更伤身。
另外,如果长期用保温杯装中药,中药的特殊味道会被“吸附”在保温杯壁或是瓶盖的缝隙中,后期保温杯的清洗和除味也会比较困难。
这样看来,保温杯虽然功能强大,但也不是什么都能装的。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隐患!
此外,还有一些保温杯的使用常识需要大家注意。
· 新保温杯使用前,建议用水润洗,以去除表面可能残留的灰尘污垢。
· 盛装开水时,不要装得太满,建议至少要低于瓶口2厘米,防止开盖时开水溢出烫伤;不要在杯盖密闭的情况下剧烈摇晃保温杯,防止杯内增压,开盖时被弹出的杯盖或喷出的热水弄伤。
· 儿童使用保温杯时应有家长在旁看护,切勿放入温度过高的热水,避免造成烫伤风险。
· 最好每天使用完后,进行彻底清洗,这是防止产生异味和污渍的根本方法。清洗时需要“面面俱到”,杯面、内胆和瓶盖都需要清洗。洗完之后,不要马上盖上杯盖,应彻底晾干后再盖上,以免保温杯有异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彭茜 综合 新闻晨报、搜狐千里眼、科普中国、人民网科普、健康时报、哈尔滨日报等)
热门跟贴